傷寒沒有下之法,所以上面說本應汗之,而復下之,此為逆也。傷寒,法當發汗,而下之,這是錯誤的,因而造成底下這種情況,
續得下利清谷不止,排泄物是清谷不止,清,我們解釋過,如廁叫做清,清谷就是排泄的大便完谷不化,清谷的“清”在這塊是個動詞,就是排便,排的都是完谷,而不是(正常大便)。
本來里頭沒有病,這就是誅罰無辜了,由于瀉藥,里邊虛,里為熱,由于這個誤治,反而為虛寒下利清谷之病了。這個時候表還不解,“身疼痛者”,要是里虛寒而有表證,應該舍表救里,這是定法,頭前也講了,我們在臨床上也是這樣的。
這個人既有表證又有里證,而里證需要溫補,你就要舍表救里。如果里證需要攻伐,象太陽陽明這種并病,那你得先解表后攻里。這是定法,是我們要知道的。
“后身疼痛”,然后再治身疼痛。“清便自調者”,雖然誤下,但是清便自調,清便自調就是大便正常了,沒有續得下利而清谷不止這種情況,身疼痛還是表沒解呀,那你還得解表,別管里了,里沒有問題嘛,這是一個解釋法。
還可以這么解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經過救里而清便自調之后,你再解表,也講得通。這一段也有兩個看法,一個說的雖然誤下,沒有上邊的情形而清便自調,要有身疼痛,急當救表,這個講法也行;另一個呢,就是已經有續得下利清谷不止,急當救里,里救之后,已經清便自調了,你再救其表,都講得通。對于這段文字,這兩種說法都有理的。究其實作者著重哪一點,也不得而知。
據我看呢,我們頭前講的那個對,一個是應該發汗而誤下,誤下不一定就得下利清谷,要是下利清谷呢,就是虛寒了,定法就是先救里后解表,救里呢一般用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為什么用桂枝湯?這頭前也講得很多了,桂枝湯的應用,都是根據體液有喪失之后了,發汗后,下之后,亡血,亡津液,這個時候表不解不能用麻黃湯,在臨床上很重要啊,這也是定法了。
在臨床上,無論他吃了其他的發汗藥,或者吃了瀉藥,這個表沒解,雖然是不汗出,也不能使麻黃湯,要使桂枝湯。這個地方說救表宜桂枝湯,非常地肯定了,這要注意。那么開始得病就沒有汗,那你當然用麻黃湯,在傷寒這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