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多在外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病毒感染后1~3周發病,現已知流感病毒、柯薩奇病毒、腮腺炎病毒、腸道病毒等均可引發病毒性心肌炎。據統計,重感冒后約有1/3的人心臟會受累。許多人患了感冒不在乎,不重視休息,或用運動發汗等方法治療感冒,可能導致心肌炎的發生或加重。
當病毒經呼吸道侵入人體后,首先會引起全身性反應,出現發熱、咳嗽、腹瀉、全身肌肉酸痛等癥狀,此時不易明確診斷。繼而病毒經血液到達心臟后,則造成心肌損害,出現心律失常、心房心室纖顫、房室傳導阻滯、甚至心力衰竭,表現為心悸、疲倦乏力、胸悶、憋氣、胸痛、多汗、低熱,心跳明顯加快或明顯減慢,或心跳間歇不規則,甚至出現氣急、浮腫、紫紺、不能平臥等急性心功不全癥狀。更嚴重時會因心跳極慢,導致急性腦缺血,引起抽搐,或因心跳驟停而死亡。
筆者近10 多年來,采用益氣補血養心為主要治則,治療毒性心肌炎30余例,均取得較滿意療效。
基礎方
黃芪30~60克,人參10克,丹參30 克,當歸15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五味子10 克,酸棗仁10 克,炙甘草12 克。此為成人劑量,少年與兒童酌減。
隨癥加減
頭暈、失眠多夢、面白唇淡等血虛明顯者,宜加熟地、白芍、龍眼肉、阿膠等養血之品。若心脾兩虛者,宜再加白術以增強健脾之功;若表現為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自汗盜汗、舌紅少津等心腎陰虛者,則上方宜去桂枝、茯苓,加麥冬、生地、百合等益陰之品;若表現為形寒肢冷、腹脹便溏、胸悶疼痛、腰部冷痛、唇青脈沉等心腎陽虛者,則宜加肉桂、干姜、附子等溫補心腎、散寒助陽。若兼浮腫、尿少者,宜再加車前子、澤瀉等淡滲利尿;若胸悶疼痛比較嚴重,且舌紫暗有瘀點、脈弦澀者,宜酌加紅花、川芎與延胡索、木香、枳殼等活血行氣止痛之品;心悸明顯、心律失常者,則酌加苦參(配丹參、人參治心律失常效佳)與柏子仁、遠志、龍眼肉、龍骨、靈芝等養心安神之品。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日常應注意增強體質,預防感冒,病后要注意休息以減少與避免復發。如發生感冒等病毒性疾病1~3周出現了心悸、乏力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以免延誤最佳診治時機。
文 | 孫清廉
編輯 | 毛凱亮
審核 | 張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