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婚俗千姿百態,歷經數千年的歷史積淀,四川大涼山彝族也有一套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婚俗。涼山彝族的婚禮是從新娘子絕食開始的。當婚期來臨,新娘子就要舉行節食。彝語稱為“雜空”。在“雜空”期內,只能靠喝點水度日,家里人也不勉強她吃飯,一直要堅持到新娘到婆家為止。
到了婚嫁的那一天,雙方親戚朋友都會穿著盛裝來賀喜。男方則根據路程遠近,在本家支中派出彝稱“線木”率領小伙子多人,攜酒盛裝組成迎親隊伍,前往女方接親。
屆時,女方這邊親戚朋友在迎親隊伍必經之地等待。迎接他們的將是一場“暴風驟雨”。
當男方迎親的隊伍進入了伏擊圈時,女方這邊親友團個個手持竹槍、瓢盆、木碗將水潑向他們,旁觀者在旁助威吶喊,場面可謂水花四濺,嬉笑打鬧,十分開心。
大涼山彝族婚嫁送禮一般不送錢,只送小豬或豬肉。
這些送來的小豬或小豬肉全部剁成小塊砣砣肉,煮熟后中午分給大家吃。
吃完砣砣肉之后,男方和女方各選出幾個摔跤手,就找一空地開始摔跤比賽;比賽規則以肩膀著地為輸,五摔三勝制。勝方得一豬頭作為獎勵。
大涼山彝族嫁女,禮金分為開路禮金、舅舅禮金、伯叔禮金、伴娘禮金、眾家族禮金、姨表兄弟禮金等,具體金額根據雙方事前約定或臨時商議而定。
“嫁女之日女為貴”,送親者都會毫無客氣地索要禮金,主人家一般也會滿足其要求。
彝族有這樣的俗語:不背的新娘不珍貴。男方派出的代表把新娘背到新郎家,背新娘時,最忌諱的是將兩腿叉開臥在背新娘人身上,只能將兩腿交疊在一處,側身臥在小伙子身上。這樣的姿勢感覺新娘會很累。
但是,新娘是不允許進入新郎家門的,而是在房屋外田埂上坐到天亮,然后又回到娘家居住。
新娘在娘家的時間無具體規定,一般為兩三年,有的長達三五年還更長,在此期間,新郎可前往岳父母家與之相會,直到新娘懷孕后,才正式回到夫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