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土生土長的長沙人,和很多人一樣,多年前來到這個城市工作買房落戶。即使沒有切身的回憶,也會頻繁聽身邊的“沙碼子”們提起過他們小時候在“湘春街”、“北正街”、“二馬路”、“油鋪街”上打流的威風事跡。
棚戶改造讓老街巷道漸次消失,但老街上的味道幾經搬遷有的還是被保留下來。今天小分隊要一探究竟的是據說開了28年之久,三次易址的老湘春酒家。
真的好吃嗎第三十期
湘春酒家
時間:6月6日 12:00
地址:湘春路286號
人均:50元
隊長
大皮
隊員
SUK / 飯量猛如虎的長沙伢子
面面醬 / 熱衷下廚房和開黑的美食編輯
老透明 / 一枚會行走的美食優惠券雷達
接下來的文章你將看到
1.來晚了不僅要坐馬路邊,可能連菜都沒了
2.老長沙人都愛吃些什么菜?
3.各項評分及總結
閱讀本文,可能需要花費3分鐘時間
如果你實在急,干脆直接劃至文末看結果
擁擠、蒸菜、老口子
我們十二點準時到店,即使是工作日的中午,店里都幾乎快要坐滿了。眼前這個臨著湘春路的一樓門面,在一眼可觀全部的一百多平的空間里,極其充分又不留余地的利用了每一點空間,大大小小差不多擺了18張桌椅還有過道,方便傳菜服務員游刃有余地穿梭其中。
雖然已經擁擠到互不相識的兩桌要背靠著背吃飯,但“既然要來這種老店吃飯,就自然不是看中用餐環境來的。”(面面醬)
環顧店里的顧客大多是三十到五十歲的長沙人,附近的居民和白領居多,看起來像常客。
老板示意我們只能坐在收銀臺一旁,在等待老板娘點菜的時候,身后不斷有顧客進門,用長沙話跟老板抱怨:
“哦改生意國好咯?還有位子冒咧?”
老板有點不耐煩地回答“我哦改曉得咧,那只能擺張桌子坐馬路邊上了。”
“誒,要得要得咯”
“還有扎魚沒咯?”
“賣完了,刨鹽魚要的不?”……
△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忙完上一桌的老板娘過來給我們點菜,我說給推薦幾個招牌菜吧,老板娘順口答道“蒸肉餅、臘排骨、刨鹽魚都可以,印在菜單上的都是搞了十幾年的菜了”,手寫好菜單老板娘又去忙結賬,老式木算盤打得叮當響……整個中午老板兩口子忙中有序地打點著十幾桌客人點菜收錢,熟練麻利。
除開這兩人,店里也就3、4個服務員,忙著傳菜和收拾,所以拿勺子、倒茶、添飯自己動手估計更快點。
關鍵詞:肉餅、臘排骨、鱔魚、燒麥
雖然不是專做蒸菜的湘春酒家,蒸菜卻是久負盛名的招牌。因為蒸菜早已備好,所以下單后三五分鐘菜就基本上齊了,速度之快,我甚至連碗筷都沒洗好。
肉餅端上來,不銹鋼的盆子就像自己家里用的一樣,內壁已經氧化變黑。肉餅沉在“清如水”的湯汁里,舀一勺喝,卻“味鮮美”。手剁的肉末加了雞蛋(或生粉?),松松松軟的滿是氣孔,像海綿一樣吸飽了湯水。肉餅是落口即溶的感覺,甚至不需要咀嚼,滿口鮮美。辛香的白胡椒味,像風韻的熟女走過身邊時留下的撩人香水味,讓這道菜的感覺一下有了記憶點。
“加了胡椒以后,對于肉腥味敏感人群很友好,肉和蛋的比例很好,口感軟軟的,吃起來也沒有肥膩負擔。”(老透明)
“肉餅湯很多,都不用額外點湯了。幾勺清湯飄著油花澆在飯上,趕幾口就消滅了一碗。其實長沙菜真的不是一味的辣,為辣而辣的都是些夾碼子。”(SUK)
蒸臘排骨分量很足,用料也好,每一塊都是選的子排。瀏陽豆豉辣椒灰用得地道,臘排骨熏得好,油油亮亮,能聞到濃郁的煙香。
臘排骨蒸得到位,輕輕一咬就能骨肉分離。最韻味的是帶脆骨的那種,咬在嘴里,嘎嘣脆。如果直接吃味道還是偏咸,重口的也可以用油湯泡飯,和肉餅比又是一個味。
和一致好評的蒸菜相比,炒菜不如期待。
春夏交替,鱔魚肥美。鱔魚入饌,既有考究刀工、火候的著名湘菜“子龍脫袍”,也有尋常百姓家的“紫蘇黃瓜燜鱔魚”。老長沙人還有一種干香型的鱔魚搞法,川豆酸菜爆炒鱔魚,在湘春酒家也能吃到。
鱔段去骨,表皮微焦,肥厚軟滑。川豆子、紅椒絲、外婆菜、紫蘇葉子、大蒜爆炒,紅的綠的很有看相。屬于典型的“油多不壞菜”,吃完菜碗底能余下一層油。
“要說有不足,那就是鱔魚靠近頭的那段去骨沒搞得干凈,吃在嘴里刺口。”(面面醬)
韭菜炒豆芽清脆爽口,意外的是爆炒田雞竟剩了不少,不僅肉炸得太老,咸淡還不進味,紫蘇也不香,相比記憶中小時候家里韭菜花炒田雞的好滋味不知差了多少。
很多網友推薦湘春酒家,都提到他們的燒麥不可不嘗,這次一嘗個人感覺有點言過其實。
燒麥10元一籠,一籠10個,皮稍厚,糯米松散不飽滿,有豬油香味但沒有油渣子在里面,胡椒味也不算濃,夾燒麥時不小心破了皮,油就跟灌了湯一樣滴下來了,我覺得過于油膩,吃一個便沒動筷了。相比之下,長郡門口的肖氏燒麥更合我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