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優(yōu)媽
來源:教子有方(ID:jiaoziyoufang)
-01-
假期不帶孩子旅游,就算落后了嗎?
優(yōu)媽前天送女兒去學(xué)簡筆畫,遇到一對母子,于是就禮貌性地寒暄了幾句。
對方在得知我女兒已經(jīng)連續(xù)學(xué)了10幾天后,用略顯責(zé)備的語氣對我說:
“你這樣可不行!孩子這么小,不能老窩在家里學(xué)這學(xué)那的,會把孩子悶壞的!你看我兒子,是不是挺機靈、挺能聊的?他就是去的地方多,見的世面多!
我們剛從草原回來,讓孩子在家學(xué)學(xué)畫、玩幾天,然后再去趟上海迪斯尼,等他爸爸忙完了一起去新加坡溜達溜達……”
說話間,她兒子偶爾跑過來插一句:“草原可好了,烤羊腿最好吃!”
我驚訝地半張著嘴,一邊聽這位媽媽描述給孩子安排的豪華暑假,一邊看著那條粗粗的金項鏈在她胸前晃蕩……
回家后,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我是不是真該帶孩子出去旅游幾天?經(jīng)常不出去的話,會不會真的讓孩子悶悶的、沒見識?”
把這件事跟優(yōu)爸講了,反被他嘲笑一頓:“這事你攀比個什么勁?帶孩子出去玩玩確實不錯,可這又不是唯一長見識的辦法。現(xiàn)在的親子游,還是有吹噓成分的,很多都是精明商家的噱頭,不用太在意!”
-02-
別以“長見識”的名義,被旅游給“綁架”了
現(xiàn)在的家庭,收入水平普遍比以前好。父母們手里有了錢,對孩子教育的質(zhì)量、全面發(fā)展的渴求,越來越高。
于是,針對兒童的假期旅游、親子游,成了這幾年的熱門,各種號稱能提高孩子素質(zhì)的活動層出不窮:暑假有夏令營,寒假有冬令營,十一有游學(xué),還有打著“情商”“智商”名義的各種訓(xùn)練營……
身邊一位媽媽算了算,每年花在孩子旅游上的費用,得有小1萬塊,再加上輔導(dǎo)班、鋼琴課,一年花費真的不算少了。
我問她,孩子參加這么多活動,效果大不大?她說:“雖然看不出啥大變化,但出去看看,總比不出去強點吧!再說了,人家孩子都去,我也不想自己家孩子落下點什么……”
其實,假期帶孩子出去走走,本來是件好事,可是在一些商家鋪天蓋地的宣傳下,旅游的作用有點被“神化”了,令家長們覺得不帶孩子出門“長見識”,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另外,很多家長之間的攀比,也讓親子旅游變了味,聚在一起聊得無非就是:“去過多少個地方”、“住的什么酒店”、“坐動車還是坐飛機”、“給老師捎了什么禮物”……感覺這不僅僅是讓孩子“長見識”了,反倒成了很多家長之間的炫耀、比拼。
這樣炫耀意味的旅游,對孩子來說真的有什么意義嗎?
-03-
旅游和“長見識”,真不是一回事
不止一位媽媽跟我說過:每次帶孩子出去旅游,其實都有點失望。
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城市里,鋼筋水泥的隔閡,讓孩子玩伴少、接觸自然的機會也少,一放假就知道窩在家里玩手機、打游戲。于是很多家長就想著彌補一下孩子成長的缺憾,帶孩字出去接觸大自然,感受下當?shù)氐泥l(xiāng)土人情。
可是去過的地方多了才發(fā)現(xiàn),商業(yè)化氣息太重了,甚至都覆蓋掉了景區(qū)本來的氛圍。你走進一棟古色古香的建筑,發(fā)現(xiàn)里面只不過是個小賣鋪而已,琳瑯滿目地擺著你網(wǎng)購也能買到的所謂“紀念品”,價格卻要貴出好幾倍。
而且,很多景點根本就是“人造景點”,很多看起來滄桑無比的建筑,或許就是幾年前用鋼筋水泥新建的,根本沒有什么太多的歷史、人文氣息,只是弄個噱頭讓你花錢而已。
就像有家長無奈調(diào)侃的那樣:“只不過是帶孩子從小區(qū)附近的超市,來到了山間的小賣鋪……”
所以說,出去旅游和“長見識”,并不能直接劃等號。有時候你又搭錢又搭時間,還那么累,并不一定能讓孩子收獲多少東西,只不過為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貢獻”了一批資金而已。
如果你帶孩子的旅游是這樣的,不如不去。
-04-
孩子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不是在景點和酒店
前段時間因為工作原因,優(yōu)媽在成都待了一段時間,并且趁著工作之余,逛了很多大小景點,都江堰、寬窄巷子、杜甫草堂……
我跟同行的一位老教授“吹噓”:“我也算半個成都人了!”
老教授笑了笑,對我說:“一座老城的靈魂,從不在那些人流熙攘的景點里。你只有在這里住上一段時間,隨著居民的節(jié)奏起居生活,才能真的了解這個地方……”
聽完老教授的一番話,我沉思許久。
很多時候,我們帶著孩子擠破頭去報旅行團,在導(dǎo)游的催促下,從一個景點匆匆趕往下一個景點,用手機咔咔拍幾百張照片……可是幾天行程下來,除了疲憊,并沒有剩下多少東西,即便再翻看之前的照片,也沒有太深刻的感覺。
這種走馬觀花、趕鴨子上架式的旅游,又有什么意義呢?
-05-
暑假,到底給孩子怎么安排?
優(yōu)媽上面說了那么多,這種旅行沒必要去、那種旅行沒必要去……難道孩子就不適合出去旅游,難道就得在家待著玩手機、打游戲嗎?
當然不是!讀書、旅行,絕對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性格、情操最好的方式之一,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span>
中科院的陳琦老師,從事兒童教育研究多年,也是一個愛帶孩子旅游的人。她有次在“家長必讀講堂”做分享,跟家長們說:
“孩子小的時候,其實并不懂什么歷史古跡、人文內(nèi)涵,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自由玩耍的地方,是一個有水、有樹、有小動物的地方。這個年齡段,真的沒必要強行讓孩子長見識,這說白了只是滿足家長的虛榮心而已。
我真正帶孩子出去旅行,是在孩子四五年級的時候。老師教杜甫的《望岳》,孩子回家說想去泰山看看,于是,我們就一起搜集了泰山相關(guān)資料,然后找了個周末,當天去,第二天回。
從那以后,我跟孩子的旅行,基本是按唐詩、宋詞里來的,當孩子自己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時,我才會帶他去。
我一直覺得,旅行,不是炫耀給誰看的,更不是鼓勵孩子單純消費享樂的,我只在孩子有探索欲望的時候,才會滿足他?!?/span>
--------------- 教子有方 ---------------
跟百萬媽媽一起,讓育兒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