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覆蓋70000+用戶 最受歡迎的身心大健康類公眾號
我們積極傳播正能量:身心 | 健康 | 修行 | 文化 |
“健康體檢的頻率”
應該多長時間到醫院去進行一次常規健康檢查?這個問題根據年齡、性別、職業、健康狀況和家族病史等,因人而異。
一般來說:
身體健康的年輕人:通常每 1~2 年進行一次常規體檢。但體質較差,尤其是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腫瘤等疾病家族史的人,建議每年檢查一次。
中老年人:由于各方面機能的下滑,身體進入“多事之秋”,檢查的間隔時間應縮短至半年左右。特別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間隔時間應在3~4個月左右。
此外,與有毒有害物質密切接觸工種的人員,還應定期專項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職業病。
“選擇合適的體檢項目”
目前體檢中心會針對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體檢套餐”,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醫生的專業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套餐”即可。
一般檢查:內科、外科、婦科、耳鼻喉科、眼科、肝病科的專科檢查;
功能檢查:心電圖、胸片、B 超(包括肝、膽、脾、腎和生殖系統)等影像學檢查,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增加心臟彩超檢查;
生化檢驗:血、尿、便常規及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和乙肝五項等化驗檢查。
“體檢要懂得加項”
除了常規體檢,體檢還需要有針對性進行體檢“加餐”。
心臟檢查 :對于暫無癥狀的冠心病、早期心肌梗塞等早期心血管的毛病,通過常規心電圖很難被發現,致使中老年人常常忽視了這方面的問題。
腦部檢查 :腦梗塞、腦溢血的發病年齡年輕化,但許多人在常規體檢中并未選擇做腦部 CT 或核磁共振。
建議:經常頭暈、頭痛、眼花或自覺一側肢體無力的人,在條件許可時,可以做腦部 CT 或核磁共振檢查,幫助早期排查疾病。
癌癥篩查 :有資料表明,35~50 歲年齡段的癌癥病死率,已居該年齡組各種疾病死亡的第一位。
骨密度檢查 :骨內鈣質一般從 30 多歲就開始流失,骨質疏松在初期的癥狀并不明顯。
餐后血糖檢查 :一些人以為空腹血糖正常就萬事大吉了。然而,如果餐后 2 小時血糖值高于正常值,即使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也屬于葡萄糖耐量減低,大血管病變此時警鐘已響起。
乳腺檢查 :乳房自檢以及乳腺癌的篩查,很可能會幫助女性朋友盡早發現病患,提高預后質量。
前列腺檢查 :人到中年,前列腺開始衰退,結締組織增生,需要引起注意。
眼底檢查 :不少疾病可通過眼底檢查而得以及時發現。比如,觀察視網膜動脈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動脈硬化甚至腦動脈硬化的程度。
口腔檢查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如果刷牙時流血、口臭、牙齒松動、吃過涼或過熱的食物會敏感和酸痛等,都說明可能有牙周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全身各器官的功能和結構都會發生退行性變化,不少疾病會“趁虛而入”,一些特定疾病的危害也會增大。因此,中老年人,特別是50歲以上、有家族性疾病史或具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應該定期進行體檢。必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盡早發現和控制常見病、多發病,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