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一個話題很火熱,就是:為什么出租車可以幾十萬公里不大修,而私家車卻做不到?我們今天也來討論一下。
網友龔家偉:機油換得勤快啊,一個月兩次,7000公里左右就換了,其實我感覺沒到完全衰退就換了。換出來的油不怎么黑,而且也很滑手,雖說用得最水貨的機油。經常大腳油門啊,不光是經常高轉速,而且油門經常踩得很急。空濾經常換,節氣門經常洗。這都是對發動機有好處的。PSA的1.6發動機確實很耐搞。我這一年半26萬公里,一點都不燒機油,走得也很平穩,著車排氣管都噴水,好著呢。一般來說不到個六七十萬基本不用管。
不過也不排除從來不換機油的主,前兩天剛幫家里人開去維護保養了一輛車。機油黑如炭黑,一問才知道開了近10年,機油只加不換,且多加了至少一升。那機油放下來的時候好像一根炭棒直插到盆里一樣,因為太黑了幾乎都不怎么反射光。感受一下
正常的新機油是食用油的顏色的,就算是舊機油也應該是暗一點的棕色,這種黑色的見所未見。
網友奧斯瓦爾德:
1出租車冷啟動次數少,發動機大部分磨損源自冷啟動。出租車的啟動次數相對私家車要少一個數量級。
2出租車多偏向于選用低配手動擋車型,電子設備少,手動變速箱可靠性高。
3出租車駕駛員偏向于大腳油門,高轉速換擋,這對于發動機相對不容易造成積炭,機油潤滑更充分。
4保養間隙極小,每個月更換機油保養兩次。小問題容易及時發現。
5橡膠塑料件的日歷壽命問題。沒等老化就更換或報廢了。比如機爪墊,密封條甚至輪胎等是無論怎么樣都要到期更換的,這一點上家用車吃了大虧。
總的來說呢,主要是出租車長年累月在路上跑而不是像私家車一樣,可能一段路程十幾分鐘車還沒怎么熱目的地就到了。
另外出租車一些部件是有加強的;出租車一般出現什么故障都是群體出現,這樣廠家反應速度會比較快,反應的態度也會比較好。
那么問題來了,你們覺得這道題的答案是什么呢?留言和老K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