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可能表現為
偏頭痛、
眩暈、視力和
聽力障礙、
手麻、心律失常等多個癥狀。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導致
頸椎病最重要的原因。長期伏案、頸肌勞累可造成頸部肌肉力量不平衡,易致頸椎小關節移位;躺著看書、使用不合適的
枕頭會導致頸椎
關節變形;缺少運動鍛煉會使肌肉無力,關節易發生錯位,但運動不當也可能導致關節松動和錯位。一旦關節的應力改變,增生還會隨之產生。頸椎錯位,越早糾正越好。
各部頸椎神經與相關疾病(C代表頸椎節):
C1:腦供血不足、頭暈、偏頭痛、失眠、嗜睡、健忘、倦怠、頸性高血壓。
C2:頭痛、頭昏、失眠、嗜睡、耳鳴、眼框痛、視物模糊、眼干澀、鼻塞、過敏性鼻炎。
C3:眩暈、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視力障礙、失聽、濕疹、牙痛、張口不能。
C4:頭昏、呃逆、咽喉痛、惡心、弱視、雙手麻木、鼻塞、牙痛。
C5:胸痛、心動過緩、喘哮、血壓波動、發聲嘶啞、惡心、頸肩僵硬、火氣大、肩周炎。
C6:咳喘、咽喉痛、血壓波動、扁桃體腫大、落枕、肩部疼痛、拇食二指麻、上肢外側麻痛。
C7:咽喉痛、哮喘、氣短胸悶、甲狀腺病、第4、5指麻痛、頸根肩胛痛、肩膀硬化、傷風、上肢后側內側麻痛。
此外,內分泌失調、肥胖、走路易跌倒失衡、腦神衰弱都與頸椎有關。
舉例說明:
頸椎問題與視力障礙
頸椎如果出現問題,除了可能讓你脖子酸痛外,還會讓人頭痛、頭暈,甚至可能導致視力障礙。
比如有些人好好的,一回頭就突然出現失明,然后休息十幾秒就能恢復;有的人雙眼視物出現雙影(重影),單眼視物則往往減輕或消失;還有的人出現陣發性視力減弱、視物模糊、視野缺損、眼花閃彩;而這些視力障礙往往都伴有一些頸椎病的癥狀,比如頸僵、頸痛、肩胛背酸脹疼痛等,那么這很可能就是一種頸源性的視力障礙。
這種視力障礙,是由于患者的頸椎出現問題,造成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所以患者在出現視力障礙的同時,往往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病癥狀和體征。而這類患者眼科檢查多無異常,需要按頸椎病治療才可收到更好效果。
頸椎病與手指麻木
頸椎病患者經常感覺手指麻木,而且有握不住東西的感覺,而且反應遲鈍。那么頸椎病患者的手指麻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因為頸椎下段活動較大,較頻,所以,以手指麻木為主要癥狀的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率便較高,占各型頸椎病總數的60%以上,各年齡組均可見到,性別間也無顯著差異。癥狀可伴隨病程逐漸加重,可因外傷、過度頸部活動、臥姿不良等誘因反復發作。
由于頸椎病患者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如髓核突出或脫出,后方小關節骨質增生,鉤椎關節的骨刺形成和小關節松動與移位均可對脊神經根造成刺激、牽拉與壓迫,導致脊神經根和周圍組織的反應性水腫、根管狹窄及可能的根袖處粘連,產生手指麻木癥狀。這些病理變化相互影響,可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在頸5-6椎節,即頸6脊神經根受累時,往往為前臂橈側、拇指發麻;在頸6-7椎節,即頸7脊神經根受累時,可為食指、中指發麻;在頸7一胸1椎節,即頸8脊神經根受累時,則可使小指、無名指有麻木感;若同時累及頸5-6、頸6-7、頸7一胸1椎節時,則可能5個手指均發麻。
二、胸椎錯位可能引起的健康問題
人體的脊柱既可前彎、后伸,也能左右側彎、左右旋轉,但若身軀突然扭動、或胸部脊柱過度旋轉、又或胸部直接受到暴力沖擊、或活動時姿勢不正(例如長時間的坐姿不正確、側向一方)或用力不當,皆可能引致胸椎錯位。
使用計算機時,若經常側著身軀,即使側身的角度只有區區五度十度,但日子久了,患者便會因胸椎錯了位而身體感到不適;又或搬重物、抱小孩、不小心跌倒‥‥‥總之姿勢有錯,同樣會令胸椎受到傷害。
胸椎錯位可以引起胸背痛、背頸肌肉繃緊、僵硬的背肌勞損,不能提取重物,即使不太重的,也只能短時間拿著,嚴重者可能造成頭痛,甚至惡心、嘔吐,胸悶透不過氣,手臂就像患肩周炎一樣不能抬高或牽拉至肩部,故有時會被醫生誤診為肩關節周圍炎,但當施治手法復位后,這些癥狀便實時減輕或消失,但長期肌肉和筋腱的繃緊和不適,或不能一次過解決,但只要有足夠的休息,患者注意身體保暖,并保持良好的姿勢,提防不再引起錯位,病情便會逐漸減輕,恢復正常。
上半部的胸椎(第一至第七節)錯位,可以彎腰,但上背部的彎度會受阻,若下半部胸椎(第八至第十二節)錯位則彎腰的度數更小。胸椎錯位亦會引起腰痛、髖關節痛、膝腫痛、踝關節痛、骶髂關節和臀部外側肌肉疼痛,下蹲時兩膝會有高低之別。胸椎錯位的人,除覺得背部不適外,有時亦會感覺手部麻痹,發不到力,這可能因錯了位的胸椎壓著神經線所致。不僅如此,胸椎錯位亦可能令患者的內臟感不適:第六、七節的胸椎錯位,會影響腸胃,引致胃痛痙攣等癥狀;亦有患者可能覺得心臟不適、心律不正、心跳急速、胸脅痛等。當其中一節胸椎錯位時,另一方的肌肉自自然然便會遷就它,錯位時間久了,就會引起肌肉僵硬、繃緊,造成肌肉疲勞,此外,胸椎錯位亦會引起眩暈、泛惡等癥狀。
有幾類人較容易患上胸椎錯位,包括常背著沉重信件袋的郵差、經常搬抱病人的醫護人員、需照顧弱能人士的人、常使用計算機但計算機位置卻放置不當的人、在酒樓餐廳工作的服務員、牙醫‥‥‥當中除了使用計算機者可改善工作環境外,其他人士的工作性質都較難改變,因此患者若不能轉換工作,被醫治復位后再上班工作,工作時姿勢一時不當,便會再次引致錯位。
其實平日注意自己的工作、活動時的姿勢,避免不正確的體位姿勢,多做一些鍛煉身體的動作,例如練習八段錦有助加強腰背頸部肌肉的彈性,同時注意身體的保暖,便能減少錯位的發生。
各部胸椎神經與相關疾病(T代表胸椎節):
T1:氣短、咳喘、早搏、氣急、肘手痛、手軟無力、上臂后側麻痛。
T2:氣短、胸悶、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絞痛)、肩膀硬化、上臂麻痛。
T3:肺疾病、支氣管癥狀、易患感冒。
T4:胸痛、胸悶、冠心病(心絞痛)、肝膽病、長嘆氣。
T5:心律失常、冠心病、肝膽病、低血壓、貧血、口苦、胃痙攣、癲癇。
T6:消化不良、胃炎、胃痛、灼熱、胃痙攣、多汗癥。
T7:消化不良、胃潰瘍、胃下垂、口臭、糖尿病。
T8:肝膽病、糖尿病、免疫力差、嘔逆、尿頻。
T9:倦怠、過敏證、手腳冷、浮腫、小便白濁、尿不暢、腎功能障礙、癲癇。
T10:腎虧、過敏性功能障礙、易倦。
T11:腎虧、皮膚病、腎功能障礙、尿道病、濕疹。
T12:不孕癥、風濕癥、下腹痛涼、生殖器官表面痛癢、疲勞綜合癥。
舉例說明:
胸椎問題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合起來叫做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來說中青年人的潰瘍大部分屬于十二指腸潰瘍,中老年的大部分屬于胃潰瘍。引起的原因就是原來用來消化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反過來消化了自身的胃及十二指腸,損傷了黏膜組織,從而引起潰瘍。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跟脊柱有關的主要是胸椎5-8段椎間關節錯位所造成的,其中胸7-8椎間關節錯位,會刺激通向十二指腸的神經,導致十二指腸潰瘍,對這些地方進行復位,臨床癥狀就會逐漸緩解,進而痊愈。
糖尿病與脊柱調養
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范圍內,人類健康都遭受著一種“甜蜜殺手”的危害,它掠奪人們身體內的糖分,讓人體器官組織所需要的能量無形流失,損傷心、腦、血管、腎、眼、足等器官組織,給人體生命健康造成危害。這個“甜蜜殺手”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糖尿病。
醫學界把糖尿病分為Ⅰ型先天性和Ⅱ型繼發性。認為Ⅰ型先天性糖尿病的發病與遺傳、生活習慣、環境等因素引起的胰島素缺乏有關,多發生在青少年;Ⅱ型糖尿病跟胰島素抵抗和缺乏有關,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無論是Ⅰ型還是Ⅱ型糖尿病,都涉及一個胰島素的缺少問題。
調節胰腺分泌胰島素的神經主要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發自第6~10胸椎脊髓側角,經腹腔叢在脾旁分為胃十二指腸支和胰十二指腸支,支配胰腺血管收縮及抑制分泌,副交感神經來自迷走神經背核,經腹腔叢分脾及胃十二指腸分支,在內臟附近為終末節,支配分泌增加和血管擴張,猶如水龍頭的閥門可隨時開關調節水的流量和流速。由此可見,其實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可以通過脊柱理療來完成。
三、腰椎錯位可能引起的健康問題
腰椎是人體脊椎中最大的一個部位,腰椎的活動量大,因此損傷的情況也偏多。損傷可根據受傷的過程、外力作用的性質而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急性損傷是指因突然而來的暴力,或突然一個急轉身,又或彎腰的動作,而引起的損傷;而慢性勞損是指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因疲勞過度、體位不正,引起左右兩側的肌肉長期受不均勻的牽拉力而造成錯位。
當一個人身體肌肉疲勞,加上腰部突然扭閃或前屈、旋轉,便容易引致腰部扭傷。急性腰扭傷的患者會實時感覺腰部持續性劇痛、兩腳乏力,不能正常上落樓梯,且雙腿感麻痺,感覺有如坐骨神經痛般,嚴重者甚至不能活動、轉身、起床,且咳嗽或深呼吸時疼痛增加。慢性腰肌勞損則多因急性腰扭傷治療不當,或平日工作姿勢不正,日積月累下影響到腰背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患者的腰背部會感到酸痛,勞累時痛楚增加,休息后減輕;體位改變或推拿、針灸、火罐等治療也有助減輕痛楚。
各部腰椎神經與相關疾病(L代表腰椎節):
L1:便秘、結腸炎、腹瀉、痢疾、疝氣、腰軟無力、皮膚病、性欲減退、陽萎、排尿困難。
L2:大腿酸麻脹痛、便秘、不孕癥、夜尿癥、頻尿、闌尾炎、靜脈曲張、性機能減退。
L3:月經不調、膝痛、生理痛、坐骨神經痛、膀胱子宮病、膝關節疾病、風濕癥、腰痛。
L4:腰痛、坐骨神經痛、大腿萎縮、小腿酸麻脹痛、腹痛、子宮發炎、月經不調、前列腺障礙、不孕癥、膀胱炎、頻尿或尿少、月經不調、痔瘡。
L5:小腿外側到足底酸麻疼痛、腿部無力、關節炎、排尿少、小便白濁、尿毒癥、臀肌萎縮、坐骨神經痛。
舉例說明:
長期便秘腹瀉跟腰椎有關
人身體健康的其中一個標志就是能吃能睡能拉,但是便秘的話,會覺得身體很堵得慌,憋得難受,心情也會很煩躁,因為毒素蓄積面色也會很不好;如果是腹瀉的話,感覺也會很不好,“好漢架不住三泡屎”,長期腹瀉會造成氣血虛衰,渾身提不起勁。便秘和腹瀉看起來似乎是相反的兩種疾病,其實從脊柱的角度來看都跟脊柱錯位以后,造成大腸功能紊亂有關,當胸12---腰2椎間關節錯位的時候,就會刺激到相關的神經,當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腸蠕動減弱,就會產生便秘;反之,副交感神經興奮,就會產生腹瀉。所以應該重點調整這些椎體,并且在相關區域的背俞穴進行舒緩,堅持一段時間會效果顯著。
腰椎問題與“男人病”
如果腰椎出現問題,我們可能會腰痛,可能會腿腳無力,甚至出現行動不便。但你大概想不到,一些婦科和男科上的“難言之隱”,其實也可能和腰椎乃至整個脊柱有關。
在醫學上有一個毛病叫做“馬尾綜合征”,患者往往就是因為腰椎出現問題,馬尾神經根受到急性或慢性壓迫,所以引起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無力、失禁,以及性功能障礙等表現。有些男性因為ED(勃起功能障礙)而就醫,卻萬萬沒想到,自己其實是因為腰椎病變惹的禍。
腰椎問題也會引起一些女性出現痛經、月經不調等問題。當然,它可以引起的問題也遠遠不止這些。
四、骶尾椎錯位與健康的關系
骶椎是組成骨盆的骨,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左右髖骨連結構成的環。骨盆是軀干與自由下肢之間的骨性成分,起著重量傳遞以及支持、保護盆內臟器的作用。人直立時,骨盆上口與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是骨盆傾斜度,男性約為50--55度,女性約為55--60度。骨盆傾斜度的增減,將影響脊柱的彎曲。例如,傾斜度增大,必導致脊柱前傾和人體重心的前移,此時,為要保持正常的直立位置。必然導致脊柱彎曲增大。
尾椎是人體演化至今沒有明顯用處的骨頭。尾椎本身有尾椎韌帶、大臀肌、尾椎肌、肛門括約肌、提肛肌及神經等軟組織附著。男性尾椎較向內彎位置比坐骨粗隆高,受到撞擊時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女性尾椎較直且長,跌坐時較男性容易受挫傷。
骶骨:痔瘡、搔癢癥、肛門炎、直腸炎,腰背痛,不能彎腰,行走困難,膝關節等。
尾骨:脊椎彎曲、髖骨關節炎、臀部痛、前列腺炎、踝骨痛,馬尾神經叢痙攣,坐立不安,睡臥不適、尾骨部有酸痛感,并可進一步導致骶髂、腰、胸、頸椎的全面錯位。
五、骨盆的骶髂關節錯位與健康的關系
骨盆是人體整個脊柱的根基(大廈的基礎),如果根基有不穩位移,各部脊椎都有可能發生錯位,骶髂周遭有非常多的神經叢,主管著腰部以下的器官及下肢,對女性朋友來說更是孕育工作的重要部位,很多的婦科及男科問題都跟骨盆友直接的關系。骨盆、骶骨、恥骨聯合、尾骨、股骨頭、腰椎六個部位都可引起腰痛,需引起我們注意。
骶髂關節錯位:易導致足根痛麻涼感、膀胱病、前列腺炎、婦科病、男性問題、尾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