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由于高尿酸血癥引起的一組臨床綜合癥。人體的尿酸有來自內源性代謝產物的尿酸和飲食攝入的外源性尿酸,控制飲食可減低10%到18%的尿酸,同時還可減少痛風急性發作,因此痛風的治療必須控制飲食 。
近年,越來越多的臨床及流行病學研究進一步評估了飲食對痛風的影響,明確了動物內臟、紅肉、高嘌呤的海鮮、酒等是痛風的危險因素,而禽類、富含嘌呤的蔬菜對痛風的影響不大,同時還發現了一些新的危險因素和保護因素,因此,對于痛風飲食治療的觀念也需要不斷的更新 。
1.含糖飲料和果汁引起痛風發病的風險與啤酒相當
近年,有關痛風飲食治療最重要的進展就是發現了新的引起痛風發病的食品危險因素:含糖飲料和果汁,其引起痛風發病的風險高于烈酒,與啤酒相當。究其原因,與其中的高果糖漿成分中的果糖有關。作為營養性甜味劑廣泛運用在碳酸飲料、果汁飲料、運動飲料、小吃、糖漿、果凍和其他含糖產品中。高果糖飲料的攝入量與痛風發病率增加平行,果糖不僅在體內促進尿酸合成,還減少了尿酸的排泄,因此,痛風患者應避免攝入高果糖漿甜化的飲料,同時限制自然糖分果汁及含糖飲料的攝入。
2.高嘌呤食物中,動物嘌呤和植物嘌呤對痛風的影響不同
研究表明,富含嘌呤的蔬菜并不明顯增加血尿酸水平,現在健康人體中攝入蔬菜與血尿酸水平及腎結石發病風險的降低有關,鼓勵痛風患者攝入新鮮蔬菜。豆類及豆制品(包括豆腐腦、豆腐、豆漿等)是亞洲的傳統食物,以往認為屬于高嘌呤食物,建議痛風患者避免使用,目前研究則發現攝入豆類和豆制品最高四分位者痛風的風險是最低四分位者的0.86,被提示是痛風的保護因素。其可能的機制是豆類的促尿酸排泄作用超過其所含嘌呤導致的血尿酸合成增加的作用。因此,豆類及豆制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彌補限制紅肉攝入帶來的蛋白質攝入減少,還可降低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因此應鼓勵痛風患者增加攝入豆類和豆制品。
3.肉類中紅肉對痛風的影響不同
新近研究發現:肉類中的紅肉和白肉對痛風的影響不同。紅肉指豬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在傳統飲食結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012年ACR痛風指南指出:應限制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的攝入。白肉則指家禽的肉,每日攝入適量的家禽肉對血尿酸水平影響不大。因此推薦患者優先選擇家禽肉做為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需要注意的是家禽類的皮中嘌呤含量高,皮下組織中脂肪含量豐富,因此食用禽類食品應去皮。
4.注意選擇攝入果糖含量較低的新鮮水果
有研究發現富含果糖的水果,與痛風發病率的增加呈正相關,因此即使未合并糖尿病或代謝綜合征,痛風患者也應少吃果糖含量較高的水果,如蘋果、無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圓、香蕉、楊梅、石榴等;含果糖較低的水果,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葡萄、草莓、櫻桃、菠蘿、桃子、李子、橄欖等,對痛風影響不大,痛風患者可以增加攝入。研究證實攝入櫻桃或櫻桃制品分別可減少35%和40%的痛風發作,其機制可能與櫻桃降尿酸及其含有花青素的抗炎抗氧化以及減輕疼痛的作用有關,因此痛風患者可增加櫻桃的攝入。
飲食控制不僅包括食物種類的選擇,還應注意量和熱量的控制,因此指導痛風患者飲食控制方案時,還應減少總熱量的攝入。
總之,飲食控制是痛風非藥物治療的主要環節,它與藥物治療相輔相成,是痛風長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特別強調的是:無論如何強調飲食控制的重要性,最終都不能代替降尿酸藥物治療。
早在醫學巨著《中華本草》中就有明確記載,向日葵盤入藥,藥性甘,無毒,歸肝腎經,消炎,利尿,護腎養肝效果明顯,科學家們從純植物葵花盤的海綿體中,通過納米提取工藝,提取出非常罕見的生物尿堿,能夠補充生物尿堿,中和降低尿酸,補充納米腎素,打通腎小管,把腎內多余的尿酸排泄出去。
三零脲堿康復專家微信:sanlingniaojian
更多痛風知識搜索微信公眾號:健康調養咨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