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張依芳:在追尋的路上成長

作者簡介:張依芳,女,196912月出生,小學語文高級教師,福建省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福建省首批中小學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福州市青年骨干教師中心教研組成員,閩侯縣首批骨干教師培訓班學員輔導教師,閩侯縣教學研究中心組成員,福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和研究,曾負責國家級作文教學課題研究并獲優秀成果一等獎,指導青年教師參加縣教學比武獲一等獎多人,受聘為閩侯縣初級教師職務培訓班授課教師,做專題講座15場,多次承擔縣、學區、校級公開教學,多篇文章在《福建教育》等書刊或網站發表,現任副校長,分管學校教學工作。

在追尋的路上成長

張依芳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長背景,走著各不相同的生命之路。二十年前,當我以中考全縣第十名的成績跨入師范學校大門的時候,并不緣于許多崇高的理想,只是出生農村又家境貧困的我與許多同時代的農村孩子一樣,希望能及早跳出農門,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也為自己掙個鐵飯碗。懷著一顆純凈而又年輕的心,走向教育的路上,是那樣的平靜而簡單。當時的我并沒有預料到,作為一名教師該怎樣成長,只是當我從師范學校的大門走出來的時候,隱約感到了一種為人師表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走出山村脫稚氣

19898月,帶著對教育神圣的崇拜和神秘的感覺,我被分配到一所山村小學。學校位于閩江北岸,緊臨沙灘,清悠悠的江水從二、三百米外的閩江緩緩流過。學校的四周種滿了果樹,有橄欖、黃皮、龍眼樹等。那年9月,操場上的兩棵龍眼樹為每位教師奉獻了10斤鮮甜的龍眼,讓我的第一個教師節過得特別滋潤而記憶長存。

學校比較小,兩百多名學生,12名教師,簡陋的教室里除了破舊的課桌椅、凹凸不平的黑板和衛生工具外,還有一張用舊學生桌替代的小講臺桌。站在這圣潔但破舊的講臺上,我心中涌起的感覺很復雜,有激動,有緊張,但更有深深的失落。我不知在這樣的條件下,我會做些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我會把我的學生教成什么樣。在與學生相處的日子里,我發現他們很可愛——純凈的明眸、天真的笑臉、稚嫩的歌聲、機敏的反映、純樸的語言。我知道他們也需要像我小時候一樣地努力學習,將來才有機會選擇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改變自己生在農村的命運。想到這些,我更感責任的重大和破舊講臺的厚重,它承載著全班48位同學一生的幸福。接下來的日子,我變得很努力,每天備課、上課、改作業之后最常做的事,就是把那些班上出名的歹子帶到地板吱吱作響的辦公室里,和他們一起背課文、寫生字。這樣的生活說不上很有質量,但很充實。

有一次,學校組織講故事比賽,目的是推薦選手參加學區決賽。我班上有個叫余秀明的學生,長得皮膚晰白、明眸潔齒、略帶靦腆的笑容,她在學校預賽中一舉戰勝中、高年級所有的參賽選手,代表學校參加學區決賽。后來,在學區決賽中獲得二等獎,她可是全學區年齡最小的選手(當時她才上二年級)。獎狀拿回來了,我站在那張破舊的小講臺桌前,向全班同學宣布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當靦腆的秀明同學從我手中接過那張閃著金色麥穗邊的獎狀時,班上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我看到了48朵絢爛的鮮花在教室里燦然綻放,驕傲與自豪溢滿了每一張稚嫩的笑臉。我們一起感受這份難得的殊榮,因為在大家的記憶里,捧回學區的獎狀對小山村里的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幸福的一幕定格在我的記憶中永久、永久。

半年以后,在學區組織的教師演講比賽中,我以遙遙領先的高分成為那次比賽的冠軍,也因此一炮打響,便有人知道了我的名字。在一次學區組織的教學常規檢查中,因為我的作文教案寫得很特別,被學區校長作為典范在全區宣傳。我的課堂教學引起了領導的關注,他們聽完我的課后,便有了培養我的想法。我被借到中心小學,擔任縣作文教學觀摩課。學年結束,我班學生在學區期末統考中成績躍居第三名,備受領導好評。

也許是為了讓我更快的成長,918月,一紙調令把我調到中心小學。我去向綠樹成蔭的果園和果園里那所小小的學校告別。在操場上的那棵龍眼樹下,一群孩子圍成一圈,他們的眼里充滿著期盼。看見我走進校門,就一窩蜂地向我涌來:張老師,我們來報名,校長說給我們換了老師,你不教我們了嗎?為什么呀?我們會很乖的,你為什么要走呢?面對他們一股腦兒的為什么,我真不知該說什么好,你們要努力,我還會來看你們的。淚水在我們的眼中打轉。我不想讓他們看見我眼中的淚花,快步走向辦公室。孩子們默默地跟著我,直到把我送出校門。帶著別離的傷感,我騎上自行車,又一行熱淚涌上來。告別那48位可愛的孩子,把每一張臉印在我的記憶中。與初來時所不同的是,我不再是那位無憂無慮的小老師,而是常常在思考今后要走一條怎樣的為師之路。脫去當年的稚氣,帶著一點長大的感覺,背著依然簡單的行囊,我走出了那所山村學校。

投身實驗露頭角

我所在的新學校是白沙中心小學,22個教學班,學生一千多人,教師六十幾位。報到那天,校長告訴我,我要擔任一年級語文新教材實驗班教學,還要擔任班主任和年段長。那時,我有點惶恐,只怕自己做不好,辜負了校長的一片期望。

實驗班教學很辛苦。一方面,新教材實驗剛剛開始,全縣只有兩個實驗班,另一個班級在實小,距離很遠,那時通訊不發達,找不到可以商量的伙伴和可以借鑒的經驗,只好根據進修校教師的指導意見苦苦鉆研《大綱》和教材,不斷總結課堂的經驗和教訓,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另一方面,實驗班要經常擔任公開課教學,還要整理實驗相關材料。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實驗材料的收集,對于一個只有兩年教學經驗的我來說,都是一項嚴峻的考驗。但為了實驗的順利進行,我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完成這項任務。

記得有一次,我去進修學校找導師備課,我們不斷地推敲、思量。不知不覺中,太陽已下山,暮色蒼茫里,我已錯過最后一班公共汽車,只好一人走向火車站的站臺,等待隆隆的火車把我送回去。坐火車的感覺很緊張。因為白沙是個小站,在這里下車的旅客很少,火車停留的時間很短暫,所以很多車廂經常不開車門。火車快到站了,我一節一節車廂地問乘務員:請問這節車廂開門嗎?回答我的不是搖頭就是。在擁擠的過道里,我著急地尋找下車的門。要知道,假如我不能及時下車,黑夜中的我將不知隨列車游向何方。當我從列車上走下時,早已渾身濕透,悶熱和緊張讓我幾乎虛脫。

學校里教學經驗豐富的林老師是我的向導。她常常教給我許多很管用的教學方法,比如:識字游戲、口語訓練等,還會指出我教學中的問題與不足。跟著老教師邊學邊做,三年實驗里,我學會了許多。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知道如何把握教材和編者的意圖、怎樣抓住時機實現教學最佳效益,知道怎樣收集案例、撰寫實驗報告。隨著實驗的深入開展,經常擔任公開教學的我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福州市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匯報會為我搭建一個平臺,講臺上的我和課后評課答辯中的我皆以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氣勢,博得《福建教育》總編闕國虬、卓啟湛等與會專家的很高評價,也堅定了我從事教學實驗與研究的決心。

在以后幾年的日子里,我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教學,不計付出也獲得豐厚的回報,從一名普通的實驗教師不斷蛻身變換,從教研組長、教導主任一直成長為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帶領全校教師在教學的綠蔭坪上實踐、探索、耕耘著。學校教學質量穩步上升,辦學規模逐年增大,學生數達到1300多人,相繼通過縣、市、省各級驗收,被評為福建省農村示范學校,福建省文明學校。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在新教材實驗的春風里,我成長為閩侯縣骨干教師、縣優秀青年教師、福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這是探索和實踐的結果,也讓我開始了追尋成長的夢想。

融入課改見成長

隨著教育部跨世紀園丁工程的啟動,許多一線教師有了接受更高層次學習培訓與獲得成長的機會。20019月,在一個充滿金色陽光的早晨,我走進福建教育學院的大門,成為省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班的一名學員。隨后的日子里,夢山腳下留下我串串的腳印。我認識了許多教授、專家,聆聽了他們精彩的講學,他們帶給我一種異樣的熱情,我的心中常常涌起一陣沖動。尤其是,我看到了剛剛出爐的《語文課程標準》,初見那本藍色封皮的小本子,我的心中充滿敬畏,總有一種似曾相識但又陌生的感覺,很快便被她所倡導的理念深深迷住了。我發現,以前在教學中的許多做法正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比如:關于個性化朗讀,關于個性化作文等;也有許多平時很困惑的問題,比如:關于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多元評價等等。這些教學中困擾了我許久的問題終于找到了理論的支撐,我的心中頓感豁然開朗。

兩個月的集中培訓結束了,我帶著那本早已被我翻得起皺紋甚至有點褪色的《語文課程標準》,帶著滿腔熱情回到學校,向全體語文教師傳遞著培訓期間所接受的信息。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當我第一次跟老師們一起學習《課標》的時候,突然有位老教師很嚴肅地對我說:你說的那些很美好,但那是天書,我們的學生是農村的孩子,那么理想的課我們是不會教的。我一陣愕然,不知該怎樣說服她接受新課程這一時代的產物。我陷入了深思,努力搜索一切關于新課改的信息、資料,不斷學習,并在自己的教學中努力實踐。我相信,我多年以來的教學經驗可以證明我走進新課程改革是對的,我要用自己的教學向大家證實我信仰的理念是正確的。

不久,為了向大家證實新課改在我們這樣的農村小學一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向全區老師做了一場示范教學。公開課上,孩子們精彩的朗讀,機敏的表現,強烈的質疑意識,對生命深沉的思考,張揚的個性令全體聽課老師折服。我沉浸在成功的喜悅里。說課時,我向大家介紹了半年來我是怎樣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質疑能力的。但讓我遺憾的是,在隨后的評課中,很多參加聽課評課的教師特別是外校教師對我的課堂的評價不外乎是中心明確、條理清楚、學生活躍等等老一套的陳腔濫調。我不得不再次向他們解釋課堂所貫徹的理念。從他們黯然的眼神,我知道,新課改對于他們來說,還是一個很陌生、很抽象的詞語。我的心陷入了沉重。

教育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工程,它是社會、家庭、學校共同努力的一個宏偉目標。就學校而言,她應是完成這一偉大目標的主陣地、大戰場。僅靠我個人的力量,能撐起那一片教育的藍天嗎?我在思索。但我知道,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正席卷大江南北,華夏大地正迎接一場鋪天蓋地的教育變革,作為一名骨干教師,我有責任為她鼓與呼。于是,我帶領幾位年輕教師申報了國家十五課題新時期作文教學全境研究子課題如何增強農村小學生習作興趣的研究。在課題實驗中,我們邊學邊做,幾位年輕教師迅速成長,我又和教研組的老師一起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不斷在探索中尋求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同時,我在極力尋找能讓老師接受的途徑和方法。由于老師們教學專業理論比較缺乏,他們更喜歡直接的經驗,我就收集了大量的教學案例,以案例為載體,從案例上升到理論,理論與實踐相聯系,與老師們一起探討適合課堂的新方法。漸漸地,我們的老師反映,課堂變了,學生變了。課堂上老師少了許多的命令,學生多了許多的思考,有了自己的見解,變得更有活力。為此,我們常常聚在一塊聊課堂,聊學生。教研時,我們便把課堂上發生的事講給其他教師聽,與他們一起分享實踐的成功與快樂。漸漸地,我的講座也變得順當起來,教學專題討論、集體備課,老師們顯得踴躍了許多,他們有了自己的見解,對新課程也有了比較充分的認識。新課程改革的春風終于吹進了校園,吹綠了新課改的柳芽,吹起了教改的浪花。

2003年的夏天,是我教師生涯當中一個輝煌的季節,我順利成為福建省首批中小學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在一個霞光萬道的傍晚,攜著簡單的行李,帶著藹藹幕色,我來到福州藝師, 與二百多名來自全省各地的中小學骨干教師一起,與專家面對面,與新課程的先行者零距離交流,接受又一場新課程理念的洗禮,再一次提升了理論素養。在十幾天緊張而愉悅的通識研修學習中,我的心中又激起了一翻翻的漣漪,對新課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新課程改革的迷惘少了許多,對同行們平時的許多質疑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答案。短短的通識研修,我的行囊里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些認識,又多了一份夢想。近兩周的研修,我接受了專家們精彩紛呈、風格各異的理論引領。劉良華和崔允郭博士的《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訓》,讓我學會了校本研究培訓的許多理論和方法。余文森教授的《學科帶頭人專業素養探析》,使我明白了學科帶頭人的責任和必備素養。張華博士的《研究性學習與生活》,我找到了讓學生擺脫奴隸地位,獲得個性解放的基本出路。葉一舵、黃光揚、王海燕、鄒開煌、苗建春等教授不同角度、不同風格的講學,為我更新觀念,重新認識新課程提供了豐富的理論素養與實踐憑借。

如果說通識研修之于我是又一場新課程理念的洗禮,接下來的幾次集中學習,則是教學實踐的引領。余文森教授關于聽課、評課的論說,我驚嘆于教授高屋建瓴的課堂評論,使我更加懂得做為一名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應具備的深厚素養,對課堂教學的價值引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傳承有了一份更深的責任感,對行動研究的現實性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劉一承教授充滿語文感性的聽課指導,讓我的聽課感受又豐富了許多,如何體味作者的情感,如何挖掘文本的意蘊,使語文課成為情感體驗課又成為我深深思索的一個研究性課題,以至于以后的教學,追尋課堂的深意、詩意與人文情懷縈繞于心,終不肯棄。經過較長時間的思索與實踐,我在縣教研中心組織的詩意語文專題研討會上,上了一節公開課,并結合課堂教學,做了題為《創設詩意的語文課堂》的專題講座,把自己對詩意語文的思考與老師們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也因為這一難舍的語文情懷,使我和我的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情感對話中更深刻地感受了語文的魅力所在。訓言、交心、育人,我深刻地感受到語文教學研究的成就與快樂。

有一天,一位年輕教師來找我,要我幫她備一節公開課。她選的課題是《秋天的懷念》,這是一篇新入選的課文。說實在的,由于平時教學任務重,學校繁雜的事兒多,我平時只能抓緊時間看一些教學方面的專刊或專著什么的,對于現代文學,很少涉及。史鐵生的文章我讀得不多,因而,備課時,顯得底氣不足,總覺得很難體會字里行間的深意,只好跟老師說,過些日子再來備課。支走了老師,我擠出一切時間上網查資料、大量閱讀、搜索關于史鐵生的生存體驗及其作品。讀完他的作品,我被深深地打動了,也為自己感到慚愧,作為語文教師,我缺少的東西還很多。有人說:不讀書不知道自己的不足,越讀書越覺得是多么需要。”“書到用時方恨少,正是這樣的感覺充斥我的心,我知道,我又該為自己充電了。于是,我又成為福建師大網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名學生。我希望,通過學習,能彌補自己文學修養的不足,能有更豐厚的積淀為課堂奠基,有更多的知識奉獻給我的學生。在兩年多的學習以后,我對語文有了更深的認識,常對人說:語文是文化的傳承,是心靈的家園。這是我學習的收獲,在收獲中我也在成長。

我們的導師余文森教授常對我們說:作為學科帶頭人,應具備專業理想、教育智慧、專業精神和專業人格。這是新的時代對從事教育的人們提出的全方位的要求。作為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這是必須具備的素養。要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科帶頭人,我知道還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參加培訓的同時,我還參加了師大課程研究中心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班的進修。在導師的引領下,閱讀了大量的教學專著,比如彼得.科斯洛夫斯基的《后現代文化》、馬克斯.波恩的《我的一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百條建議》、《語感論》、《朗讀.主持.演講》、《詩》、《詞》、《賦》等等,交集著《教育科學研究》、《小學語文教學論壇》、《福建教育》、《福建論壇》、《小學語文教師》、《教師博覽》等教學專刊,我走進書的海洋,瀏覽、精讀、品味、思索,在與圣賢的對話中,洗滌心靈,頓悟人生,豐富體驗,用于教學。讀圣賢書,我茅塞頓開;讀圣賢書,我遠離愚頓,變得智慧與深沉。我想,讀書是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吧。

成長不在瞬間,因為它不能一蹴而就。成長的歷程是感受生命快樂的見證。我帶的年輕老師和我一起在新課改的浪潮里跌打滾爬,練就了一番鳧水的好身手。她們不負眾望,在學區、縣等各級公開教學和比武中大顯身手,頻頻奪魁,很快成為各級教學骨干。看著她們的成長,我想到一句名言: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新課程改革以她特有的魅力占據著農村小學的殿堂。我們這一行人在新課改的路上也越走越寬敞。隨著青年教師的崛起,作為他們導師的我也在全縣新課改中逐漸為人所知曉。大家知道了我們的存在,并被我們對新課改的癡迷所感動。縣新課改教學現場會、校長提高培訓班教學實踐管理活動觀摩會相繼在我校召開。我校教師的教研熱情感染了每一位與會者,教改之花的清香彌漫于全縣小語的課堂。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全體課題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作文課題研究順利結題,《教科研寫真》記錄了我們研究的足跡,《麥穗集》收錄了孩子們成長的印記,所有參與實驗研究的師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起來。我們的勞動沒有白費,《教學隨筆反思錄》匯編成集,全校教師看到了自己實踐新課改的思維印跡,我們捧著溢著書香的集子,充分享受成長的快樂。

于是,我獲得了又一個成長的平臺,接受一場更大的挑戰,縣初級教師職務培訓的講臺以她特有的柔情歡迎我這位來自一線的教師。在這神圣的講臺上,我有機會與更多的同仁重溫新課程理念,思索我們的教學,分享教學與反思的收獲。我向他們做14場的專題講座,有作文教學策略研究,有閱讀教學的,生動的案例在理念與實踐中架起一座通往成功課堂的彩橋。聽課教師為此反響熱烈,頻頻向我索要相關資料,感動于大家求知上進的心,我恨不得有更多更長的時間與他們作更深更廣的交流。

無論是在學習中、教學中、交流中,我總在思索,并且迫切希望其他人知道我在想些什么。我希望他們能分享我思索的結果,并且能及時與我交流。因為,在交流中,我會知道老師們需要什么,我更希望我能真正地幫助我們的老師解決一些教學中的問題。同時,也會發現自己的不足。這樣的互動,常常收到雙贏的效果。。基于這樣的想法,我開始了教育寫作,如果可以稱得上教育寫作的話。參加縣青年教師教學比武評選后,我從評委的角度撰寫《放飛希望》,基于對校本教研的實踐與思考,我撰寫了《風好正是揚帆時》校本教研經驗總結發表于閩侯教育網站。我開始了教育敘事,撰寫了許多的教學案例、教學隨筆、教育論文,一些文章陸續并發表于《福建教育》、《當代教育》、《學科帶頭人教學實踐與思考》等書刊。在教育寫作的過程中,我學會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問題,在總結經驗的同時疏理思緒,深化認識,提升素養。

成長路上話感恩

在一次難得的家庭聚會上,遠居的姐姐握著我的手,認真地對我說:作為一名教師,你比別人先行了幾步。應該說,你的成就盡管不是很大,但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所以也值得我們高興。記住,你的成長凝聚著別人的關愛。如果沒有身邊的人對你的支持和幫助,你就會和其他人一樣平平常常。所以,你要記住他們。姐姐的話一直在我的記憶深處回響。無論我是否取得成績,我都感謝歷屆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我都感謝導師的諄諄教誨,我都感謝學友無私的幫助,我都感謝老師們真誠的信任。他們給我機會,給我信心,給我鼓勵,伴隨我一路走來,走在繁花似錦的路上,走過教育的春夏秋冬,讓我感受教育的幸福,讓我享受成長的快樂。我幸福,我快樂,我感恩!

時光如水,生命如歌。不知不覺間,我已在三尺講臺度過了十七個春秋。告別豆冠年華的青春驛動,走過而立之年的人生思索,歲月在我的臉上刻下流逝的痕跡。嘗遍教學的酸甜苦辣,但我從不言悔,從不退縮。因為那次在破舊講臺上頒獎的情景時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那些燦若桃花的笑臉和雷鳴般的掌聲是我的座右銘。我依然平凡,但我已經長大。為了講臺前更多的笑臉和掌聲,為了自己能成為一名充滿智慧的優秀教師,我還將在教育這條路上繼續前行,為教育的美好明天殫精竭慮,再創輝煌。

 (作者單位:閩候縣荊溪中心小學,福建省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第一批學員)


專業成長大事記

2001年9月參加福建省第七期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2002年10月擔任中國教育學會“十五”規劃立項課題“新時期作文教學全境研究”子課題“如何增強小學生習作興趣研究”負責人

2002年10月執教《小珊迪》獲省骨干教師培訓優質公開課

2002年12月獲省骨干教師培訓優秀論文獎

2002年10月創辦白沙中心小學“田園文學社”

2002年10月創辦白沙中心小學校刊《校園采真》

2003年3月成為福州市青年骨干教師中心教研組成員

2003年4月《麻雀》獲全國教學設計三等獎

2003年8月參加福建省首批中青年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培訓

2003年8月參加福建師大課程研究中心“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班學習

2003年9月參加福建師大網絡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本科段學習

2003年9月被評為閩侯縣先進教育工作者

2003年12月主編白沙中心小學《教學反思隨筆錄》

2004年4月擔任縣青年教師教學比武評委,撰寫活動綜述《放飛希望》發表于閩侯教育網站

2004年4月指導張冰心老師參加縣教學比武獲一等獎

2004年5月主持閩侯縣第六期校長提高培訓班教育管理實踐活動,撰寫《風好正是揚帆時》發表于閩侯教育網站

2004年6月主持“新時期作文教學全境研究”子課題結題工作,主編課題專輯《教科研寫真》、學生作文《麥穗集》

2004年7—8月被聘為閩侯縣小學語文教師初級職務培訓班授課教師

2004年9月任荊溪中心小學副校長

2003年9月、2004年9月評為縣先進教育工作者

2004年9月被聘為閩侯縣首期骨干教師培訓班學員導師

2004年9月創辦荊溪中心小學“心語文學社”

2005年4月主持閩侯縣第七、八期校長提高培訓班教育管理實踐活動

2005年4月指導閩侯縣實驗小學教師送教下鄉教學

2005年5月指導楊惠老師參加全縣教學比武獲一等獎

2005年6月論文《賞識可以創造奇跡》發表于《福建教育》

2005年7—8月被聘為閩侯縣小學語文教師初級職務培訓班授課教師

2005年5月兩篇文章入編《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課改實踐和探索》

2005年10月被評為福建師大網絡教育學院優秀學生干部

2006年3月承擔的中國教育學會“十五”規劃立項課題“新時期作文教學全境研究”子課題“如何增強小學生習作興趣研究”順利結題,并獲優秀成果評比一等獎

2006年3月論文《讀題的藝術》發表于《福建教育》

2006年3月被聘為閩侯縣教學研究中心組成員

2006年4月舉辦“閩侯縣詩意語文專題研討會”,執教公開課《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并做專題講座“創設詩意的語文課堂”

2006年4月參評福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

2004年9月至今每學期至少主持一次全校性新課改教學觀摩活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開展校本教研培訓,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八步實驗小學學區語文模擬課堂比賽
★2014年最美鄉村教師事跡材料
劉仁增:我的成長歷程——追 夢
盡責本職勤耕耘 丹心一片育桃李
『詩畫語文』九 | 向語而生:嶄露頭角的時候,爸爸的花謝了 | 詩畫美文
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學期(上冊)學科教學工作總結,質量分析大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台县| 吴忠市| 邵东县| 诸城市| 盱眙县| 青海省| 洪湖市| 武功县| 辽宁省| 友谊县| 剑川县| 邯郸市| 台中县| 高淳县| 招远市| 崇左市| 贵定县| 治多县| 焉耆| 长岛县| 中牟县| 鄂托克前旗| 登封市| 通许县| 济宁市| 平昌县| 正安县| 萨迦县| 从化市| 社旗县| 沂水县| 樟树市| 宁海县| 敦化市| 郎溪县| 东港市| 健康| 昌都县| 巫山县| 永州市| 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