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征收拆遷一直是行政訴訟案件中的熱門話題,也是關聯到自己的貼身利益,相對于征收決定的前置程序問題,征收補償協議的履行、補償標準的合理性在實際操作上更為復雜。在行政補償過程中,除了應該注意的賠償標準、賠償范圍,我們還需關注其他幾個容易忽視的問題。小編為您整理了以下十二點內容供您閱讀。
被征收人應注意的12個重大問題
法律規定,評估機構應該由被征收人選擇,被征收人在公告協商期內協商不成的,房屋征收部門可以組織采取逐戶征詢、集中投票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隨機方式選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設區的市房屋征收部門應當會同房地產主管部門每年推薦一批具有三級以上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方便被征收人選擇。拆遷戶眾多的區域由于不容易組織協商,此條款在實踐當中往往行不通或流于形式,法律所規定的拆遷戶的權利往往不能得到保障。
房屋評估價格的合理與否,與評估公司的資質、信譽度、權威度、有關,與中立性有關,與評估公司選擇的評估時點及評估方法有關,與評估公司估價技術路線有關,與評估公司參照的房源及各種系數有關,總之,評估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同的評估公司有可能評估的差距較大。法律將選擇評估公司的權利首先交由被征收人選擇,體現了保護被征收人(拆遷戶)的精神。因此,選擇中立權威的評估機構非常重要。
法律規定,補償價格應當是市場評估價,是根據征收區域周邊新建商品房的價格按照比較法評估得出的,但是市場評估價不是市場價,市場價是經過充分的討價還價得出的結果,一般來講,市場評估價是有資質的評估機構得出的價格。一般來講,討價還價雙方的市場地位是平等的,在地位不平等的情況,不可能有真正的協商價格,也就不會存在公平的市場價。
如果安置房的質量達標,能夠按時交房,戶型滿意,地理位置和以前相差不遠,周圍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齊全,交通便利,選擇安置房是更有利的。安置房的價格一般低于當地的商品房價格。因此,房屋安置對被征收人來說更為實惠。且根據我們以上的計算結果,得出的結論也是如此。
在被征收人不愿意簽訂協議的情況下,征收部門會下大力氣去做思想工作。如果被征收人心理素質不強,就會導致心理崩潰而被迫簽訂協議。有一些工作人員為了達到簽訂補償協議的目的,使用威脅、利誘、株連等方式做思想工作,將被征收人的心理防線擊垮,而被迫簽訂協議,一般簽訂協議后會很后悔、懊惱。
有些被征收人認為,中央有精神,不允許強拆,其實這是一種誤導。法律規定只要符合條件可以進行強拆。如果不能達成協議,征收人可以做出征收補償決定,被征收人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仍不搬遷的,將申請人民法院進行強制搬遷。法律沒有規定簽訂協議的比例達到多少才允許強拆。
有些被征收人抱定“不簽協議不搬遷,看能把我怎么樣?”的心態,這樣做雖然能夠延緩一定的時間,但有被司法強拆的危險,反而受到損失,有些人在此過程中作出偏激性為,會以妨礙公務擾亂治安秩序為由承擔刑事責任。
省、市確定的重大項目政策一旦確定幾乎不會更改,除非有重大的民意推動才有可能改變,因此拆遷政策改變的幾率很小,或幾乎沒有,對此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答:基本上不可能。因為該拆遷項目涉及的拆遷范圍較大,涉及面較廣,一旦發生較大的波動,會引起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也會大幅度增加政府的拆遷成本,上次的聽證會已經充分說明這一點。
對于被征收人來講是選擇行政復議還是行政訴訟維權,意義重大。根據新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起訴時效已經延長到六個月,所以采取行政訴訟的方式會給被征收人贏得更多時間去做多方面訴訟準備,比如調查取證等。而采取行政復議要在60天內提起,最多在四個半月的時候就要起訴,會因時間倉促、掌握證據不足造成不利后果。
大部分被征收人持觀望態度,看別人怎么做,看別人的結果,比如有人請律師,就看他請的律師有什么效果,但是因為請律師維權需要較長的時間,等到效果出來時,反映他自己的問題已經很被動。比如,已經超過訴訟時效。比如,請律師的當事人已經簽訂補償協議,但他無法得知簽訂補償協議的真實價格,所以順風車有可能搭不上。
大部分被征收人都有既想請律師又懷疑律師的態度,面臨著選擇律師難的問題。建議選擇專業的拆遷律師,經驗豐富的資深律師,多咨詢,多思考,才能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