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被拋棄的傷痛,就會遇到拋棄你的男人
看對方不順眼,其實是在看自己不愿意看的自己
吵架、離婚,是需要兩個人的,和好和諧只需要一個人
伴侶是來教我們學習功課的
兩個人在一起結婚,就是雙人舞步
女人最劃算的投資是投資在自己的內在成長
未完成的功課,都會在親密關系上面凸顯出來
要是我們的創傷在親密關系中被逐漸修復了,關系就繼續往前走。否則,在親密關系中就很可能出現二次創傷。
因此,維系一段良好的親密關系,修復力與療愈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很多人根本沒有處理創傷與覺察自己的能力,而且兩個人內在小孩的創傷各有不同,又沒有處理各種創傷的專業技術。難道創傷就無法處理了嗎?
當然不是,愛的能力可以療愈一切創傷。
愛就是理解、接納、無條件接受對方的一種人格進步。當關系在愛中得到滋養了,很多創傷都會慢慢的得到修復。
但實現的前提:是其中一個人先認知到自己的創傷和模式,并自身實現智能的抽離——即擺脫內在小孩的操縱。
許多心理咨詢師,之所以沒有療愈的能力,是因為他們自己都還在內在小孩的掌控之中。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合格的有療愈能力的咨詢師。
成熟
其實,一切美好關系的破裂和背叛,
都不僅僅地由于一個
我們所看到的原因,
其深層的原因都在于我們自身。
而關系破裂的目的:
都是為了促使我們進一步成熟。
如果我們不能夠看到問題的深層,而忙個不停地追究表層的原因,那并不能夠解決內在的問題,我們將會重復類似的經歷。
認知視角決定遺憾的程度
我們人生中會有很多決定,在當下我們可能不知道為何而做,仿佛“冥冥中有股子力量把我們推著往前了”。
甚至堅定地相信:這一定是命中注定的!要不然我怎么會在這個特殊的地方特殊的場景喜歡上他呢?
朱志慧博士為我們做了深入分析:其實這股子神秘的力量是我們內心里的渴望,這種我們了解不到的、內心的需求,就叫做“潛意識”。
潛意識,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平時意識不到的那些需求。
實際上,我們所身處的環境都是自己的選擇。
即使這個選擇,在表面上看起來,別人無法理解,甚至當下自己也無法理解,但實際上選擇的主動權,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
如果我們了解潛意識的需求,知道了其實是自己渴望冒險、活出不一樣人生的想法,假如重來一次,她還會被不幸的誘惑帶走嗎?
肯定不會的。愛情充滿了荷爾蒙的美妙,但絕不是完全盲目的。
很多人的婚姻中讓人遺憾的地方在于,當她被暴力對待的時候,選擇了默默忍受自己扛,因為她是一個很要強的人,從小就光芒萬丈,不會輕易求助。
朱志慧博士做了進一步解讀,之南面對婚姻作出的反應,是由人本身的認知系統決定的。
認知行為模式(CBT)認為,人的認知、情緒、行為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認知是指人對于自己和外在環境的認識;情緒是人受到外界刺激時,引起的激動狀態;而行為是人為了適應他所認為的或所接受的環境而做出的反應。
人的情緒和行為受到認知的影響,因此糾正行為、調節情緒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改變不正確的認知,比如說想法、觀念、態度等等。
在許多人的觀念里,這段婚姻是自己的選擇,倔強的心態讓她堅持著“跪著也得熬下去”的信念,殊不知這個信念本身是錯誤的。
由于堅持錯誤信念,她面對暴力行為做出的反應是不斷忍受。
而錯誤的行為和信念讓她和孩子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
朱志慧老師解釋道,如果之南在婚姻里改變認知,放棄之前的選擇,重新激發自己的力量,勇敢離開暴力老公,拒絕忍受和妥協,人生的結局必定是另一番好風景。
把握婚姻主動權
在潛意識選擇的基礎上,朱志慧老師提到了另一個讓人不得不重視的觀點:婚姻最大的意義,其實就在于它讓人有機會修復過往的傷痛。
在傷痛成為傷痛之前,我們其實可以直接避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