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說:
“婚姻是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
沒結婚的時候渴望婚姻,結了婚后又開始后悔,覺得對方婚前婚后判若兩人。
但,婚姻就是如此,越想要改變對方,就越沒有辦法去改變一個人。
很多時候,一段關系的破裂,正是因為對彼此的期待值太高。
男人幻想妻子要有母親般的慈愛溫柔,老師般的成熟親切,天使般的美麗動人。
女人期待丈夫高大多金,體貼入微,知情識趣。
殊不知,過高的要求,只會慢慢將感情壓垮。
學會降低期待,是婚姻長久而穩固的前提。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熱鍋上的家庭》中說:
“剛結婚時,一般人往往會幻想另一半是理想的典范:父母、心理理療師、伴侶、朋友和伙伴等等。
一個能足夠滿足所有我們對婚姻的渴望和需求的人。
經過幾年的婚姻之后,你會明白,曾經對他的期待,他一個都達不到;
更令人不可忍受的是,他還滿身缺點和毛病。”
當夢想和現實越來越遠,巨大的落差就會讓人陷入失望的境地。
網友@黎悠有一個同事,婚姻生活很不幸福。
黎悠每次遇到她,都是聽她在抱怨自己的丈夫:
“沒結婚之前,覺得他哪里都好。
長的又高又帥,對我又體貼。
結了婚后,才發現他是個非常沒用的人。”
黎悠問:“有多沒用?”
“工作七八年了,工資還是雷打不動的五千塊錢。”
“別人的老公都升職加薪了,就他還是老樣子。”
“平日里想出去旅游,想給孩子買點好吃的好穿的,都得掰著手指頭精打細算。”
同事說完,接著唉聲嘆氣:
“我當時真是瞎了眼了!”
“他怎么就不能改改,怎么就不能有點出息!”
“什么時候他才能發財,才能讓我們娘倆過上好日子啊!”
結婚前,她眼里的對方是個光芒十足的男人。
結婚后她才赫然發現:他就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普通人。
張小嫻說:
“愛情,若非讓對方看到你最美的一面,便是最丑陋的一面;
而婚姻,卻是讓對方看到你最真實的一面。”
戀愛的時候,我們誤以為浪漫的鮮花,甜蜜的情話,恩愛的日常,就是婚姻的真相。
可越往后才越發現:所謂風花雪月,不過是個成語而已,柴米油鹽才是生活中所需經歷的日常。
那些婚前的“完美人設”,在日復一日的雞毛蒜皮中被消磨殆盡。
真正開始過日子,你會發現對方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沒有想象中的光環。
所以,男人也好,女人也罷。
在婚姻里,必須學會的一堂課,就是接納伴侶的平凡。
從期待滿滿到不盡如人意,每一個人都需要設身處地地體諒與包容。
畢竟,愛一個人,就應該愛其所是,而不是愛己所愿。
原諒伴侶與我們期待的不同,也是與自己內心的掙扎握手言和。
改變心態,降低期待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曾經做過一項研究。
他們對135對新婚夫妻進行了4年的追蹤調查,每隔半年,研究人員就會詢問他們對婚姻關系的滿意度。
除此之外,受訪者還會提供夫妻日常對話的錄像,以驗證所說情況的真實性。
結果發現,那些對婚姻要求過高,又不懂得降低對另一半要求的人,在婚姻中的幸福度往往很低。
放下過高的期待,婚姻才能走向細水長流。
作家河銀曾經在文章中講過自己的故事。
她和丈夫結婚到第七年的時候,婚姻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
人到中年的丈夫,變得懶惰散漫,邋里邋遢,且毫無斗志。
每次看到丈夫一副咸魚的樣子,河銀就氣不打一處來。
她費盡心思,多番勸導,希望能改變丈夫。
但,苦口婆心的勸說,不僅沒有任何作用,反而頻頻引發家庭戰火。
一氣之下,河銀索性不再期待丈夫的“覺醒”,甚至平日里對丈夫愛答不理。
夫妻關系的轉折源于一件小事。
有天半夜,河銀發燒到39度,整個人渾身發燙,出了很多的汗。
迷迷糊糊間,她看到丈夫拿著毛巾和熱水,在自己的身邊忙來忙去。
那滿臉著急、擔憂的樣子,讓河銀陷入了深深的感動與反思之中。
她發現,丈夫雖然不再有事業心,但一直勤勤懇懇地掙錢,養活著一家人。
雖然他也會在生活中有著各種小毛病,但是對自己的關懷,從未減少過。
比起丈夫的那些小缺點,這些閃光點不是更值得關注和贊美嗎?
當河銀降低了對丈夫的期待,夫妻二人之間的矛盾一下少了許多,婚姻反而幸福了起來。
有人說:
“婚姻最核心的部分是低期望值和高寬容度。”
好的婚姻,應該是兩個獨立個體的結合,而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索取。
與其在一次次的高期待中掃興而歸,不如放下執念,試著發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
當你改變心態,所得所失都會成為一種收獲。
你會發現,目光之所及皆是美好,生活得來的全是恩賜。
指望別人,不如依靠自己
《朗讀者》中,主持人問張艾嘉:
“和你結婚的那個人,可能不再是你當初想象的那位白馬王子怎么辦?”
張艾嘉回答說: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去,都是孤獨的。
所以你就必須要懂得,我就是我,你就是你。
我們不應該把我們所有的幸福,都依賴在對方給你什么。”
婚姻中,很多人都想找到一個能為自己遮風擋雨的人。
但是從根本上講,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人的旅途。
活成自己的屋檐,比指望別人打傘,更為重要。
民國才女中,潘素向來都是獨樹一幟的那一個。
她本出身富貴,奈何家道中落。
際遇的潦倒,讓她被迫流落風塵。
20歲那年,她遇見了一生摯愛——張伯駒。
兩人一見鐘情,很快便情定終身。
按理說,一個是出身名門的富家子弟,一個是身世坎坷的貌美名妓。
潘素應該像其他女子一樣,緊緊抓住丈夫這根救命稻草才對。
但她偏偏不是。
即便丈夫對自己百般溫柔,潘素卻深深懂得,立身之本還是在于自己。
婚后,她沒有理所當然地當一個闊太太,享受榮華富貴。
而是撿起了幼時學過的繪畫,開始刻苦鉆研。
經過多年的苦練,潘素的畫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甚至連張大千,都曾稱贊其:
“神韻高古,直逼唐人,謂為楊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項背。”
當人們再提起她,想到的不再是風塵女子,也不再是張伯駒的夫人,而是一代才女畫家潘素。
于潘素而言,丈夫的出現,讓自己變得更加幸福。
但即便沒有對方,她也能從容不迫地度過這一生。
比起依附他人得到的快樂,這份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才更加難能可貴。
作家梁文道說:
“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如果沒有自己過日子的能力,那他也沒有和別人過好日子的能力。”
婚姻是兩個人的結合,但我們應該把它當成一個人的成長。
人生遇到的種種困境,其實自己才是解決的根本。
與其對另一半予取予求,讓婚姻陷入僵局,不如灑脫靠自己。
那些想要的,努力去爭取;那些渴望的,奮力去拼搏。
只有擺脫了對別人的依賴,你才能把幸福的權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只有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才能在一段關系中享受到輕松的自由和喜悅。
▽
聽過一句話說:
“婚姻本身,不是試圖改變對方的征程,而是不斷認識自己的道路。
很多時候,當我們不試圖改變對方時,改變才會真正發生。”
經營婚姻,是一種智慧,更是一門學問。
減少不合理的期待、學會接納,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伴侶,同時不斷精進自己。
如此,婚姻才會充滿希望,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
點亮【在看】,愿你能打理好自己,經營好婚姻,與眼前之人幸福、美滿地度過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