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動力體現在追求的過程中,人性的弱點是體現在得到之后。得到就無感。無感的人如果體現在人生夢想上應該是這樣的:爬到了一座山峰,就不會止步于這座山峰,他會看到更高的山峰。如果繼續有感,那應該是這樣的:止步于這個山峰,而且當他與別人講起來的時候,總是津津樂道。假如用在追求人生伴侶上,得到就無感,就厭倦,那或許他覺得你身上再沒有激起他探索欲探究欲的新鮮感,所以他心緒寥寥,當然也可能和他只是貪婪新的情欲刺激有關。如果是前者,你們沒有同步成長。如果是后者,他太low了,他只是欲望的俘虜,卻不是精神的貴族。
放棄獨立思考的人最典型特點有兩個:執于偏見和盲從身份與地位。前者就是認定這個人是天使,那么即使你把他惡魔的一面展現出來,他絕對不會求證,不但不會求證,而且還會和你急。是專家是學者,所以就仰視之,那么自然就盲從之。盡信書不如無書。一個偉大的作家也只是知道他自己所要了解的東西。這就提醒我們沒有必要交出自己的思考,完全聽憑他人。
生命是有層次的,人的認知是有層次的。要和優秀的人交往,因為只有優秀的人才可以提升你生命的層次。我說的優秀是他的見識、是他的格局。其實人無論做出多么大的成績,相對于宇宙的浩瀚來說,人依然是渺小的,有限的。所以心懷謙卑與敬畏是必須的選擇。
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就不會有正確的人生觀,換句話說,就是有正確的世界觀才會有正確的人生觀。這里的世界不只是人所居住的世界,還包括人沒有達到的世界。宇宙浩瀚無垠,它自有運行的規則。敬畏天道,天理,才不會傲慢自負,才會體恤弱小,才會讓自己有力量去拯救自己,做利他之事。
學習不好的人(除了智力因素外)是不愛學習的人,不愛學習的人是對自己人生不負責任的人,對自己人生不負責任的人,談不上愛自己,更談不上愛別人,沒那能力。
當思想改變了你的思想,那就是哲學;當宗教改變了你的思想,那就是信仰;當事實改變了你的思想,那就是科學。真正影響并改變人類歷史文明進程的是偉大的思想和智慧,這類思想與智慧就包括了宗教、哲學和科學。當一個人即沒有思想又沒有信仰,還罔顧事實的時候,你要知道,這是一個需要被拯救的人。
王小波說:道理只適合講道理的人,邏輯只適合講邏輯的人。我理解就是同類人才能夠互相溝通。一個文明人和一個野蠻人,他們邏輯都不一樣,怎么能夠溝通呢?天使和魔鬼怎么能夠交流呢?你說有些事,人是做不出來的,魔鬼那里是司空見慣的。人如何能制服魔鬼呢?你把保護權交給了誰,那么你就向誰求助。如果魔鬼不被降服,要么說明保護者沒有力量,要么說明他們沆瀣一氣。還有別的可能嗎?
學生作文要寫的是和自己生命體驗密切相關的文字。到生命體驗,它應該包含這樣三個關鍵詞:自己親身經歷的,作為旁觀者所看到的,耳聞的。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獲得一定的認知,濾去情緒沉淀情感,通過旁觀,然后寫出自己的發現。通過耳聞,然后寫自己的思考與收獲。如果把自己當成一個寫作的原點,那么與這個原點有關聯的影響原點的,應該有自然中的對象,還有社會中的對象,閱讀書目中的對象,以及從他人耳朵聽到的對象。我們先說原點,是你發現自己身上有什么不足,應該怎么樣,比如自卑應該自信,懶惰應該勤奮,急躁應該有耐心,冷漠應該熱情,浮躁應該安靜,恒心不足應該鍥而不舍,茫然應該目標清晰,自暴自棄應該珍愛自我,自大應該謙虛。與自然的關系,要本著三個關鍵詞:熱愛,悲憫,敬畏。熱愛是生活之本,悲憫是道德之求,敬畏是信仰的高度。與他人關系,尊重、信賴、奉獻,理解,欣賞,包容。與閱讀與聽說有關的,要強調自己的收獲,文章中的所得,先立足課文明白什么,要非常清晰,說的就要表達自己對聽說對象的思考,評價,反躬自問我如何。這樣說來,文章真是無處不在,關鍵看學生是不是有心人,是不是擅長思考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