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有其因,福有其源。天佑善者,其心悟焉。
言善未必善,觀其行也。言惡未必惡,審其心也。
君子亦怨,不誤其事。小人亦友,不輟其爭。利可求,道可守。
吉有其因,福有其源。
好事不會無緣無故地到來,壞事的襲來也是有其緣由的,人們不該只羨慕好事而不去努力,亦不能只詛咒壞事而不加自省。誠心向善是吉祥的依托,它也是幸福的成因,人有善心,方有善果,解厄必先向善。向善不是道德說教,更不是空泛的概念,它滲透于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點點滴滴。以任何借口為由而不去向善的人都是錯誤的,人有善心當是頭等大事,丟棄它就難以為人了。向善戒惡,行事之要。
真正的聰明不是奸詐,真正的明白不是與人為惡。心地善良為人稱道,不僅因為它對人是無害的,更在于它對自己也是有益的。傷害他人便有損于自己,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幸福不可能長久。上天用這種'公平'來警醒世人,就是強調'善'的效用,引導人們向善戒惡。人們不僅要考慮到有利的一面,更要考慮到有害的一面,如此行事為人,方不會有大的偏差。識人當觀其行,見其細。
一個人的行為可以透露出他的全部秘密,而言語卻是可以掩飾的。口如蜜糖不足以讓人相信,這有太多的欺騙性,識人當從觀其行開始多人的困厄不是由其不會說好話而引發的,而是因其行為不善所致。實,真正的善者未必言善,他們是不屑做表面文章的。口惠而實不至的人注定是個偽君子,人們對其是不能抱有幻想的。大善者,不計毀譽,不圖善名,方成大事。
內心純潔的人也有言語失當的時候,如果片面地將其認定為小人,那就是失察了。對人不能抱有偏見,諒解和體恤說錯話的人,便是一種善意,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內心不可不究,因為內心決定著人的本質,只要其心不惡,便不是大過。那種把忠言視為惡語的人,最該反省的是他們自己,他們善惡不分,受苦遭難在所難免。與小人結交,困厄近矣。
善惡之名有許多是炒作和強加出來的,人們不可輕易相信它。活名釣譽者比比皆是,顛倒黑白者不乏其人,人們如果不考察其實,那么就無法認清真相。務實之人重在解決實際問題,他們看重的是良心而非虛名,這才是真正的善,而真正的善是不在意有無善名的。超越了膚淺的善惡名分,一個人方能不計毀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
因為抱怨而耽誤大事,這就是不善之舉。人非圣賢,抱怨一下,發些牢騷是正常的,若是因此誤事,甚至沉淪,便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多重懲罰,是極端不負責任的。在困難之時能否為他人著想,這是考驗一個人是否善良的又一個尺度,能通過這項測試的人才會永不變節,向善如一,他們的前程便不足憂慮了。取利舍道,禍患不遠。
這是由小人的本性所決定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小人為伍困厄就接連不斷。小人以自私自利為最高原則,選擇了他們,便是摒棄了善良,與眾人為敵,前路堪憂。人要擺脫困厄,不與小人結交是一項重要原則,認識到小人的危害,就不會受其蠱惑了。利益可求取,道義可以堅守。
在利益與道義之間,許多人選取了利益而放棄了道義,這是他們步入困厄的一個重要原因。利益和道義并不矛盾,貪婪的人將它們對立起來,他們得到的便是'黑金”,噩夢從此便不斷了。合法的利益不會給人帶來災難,堅守道義更能帶來滾滾財源,向善之心在任何領域都是不可拋棄的。它往往是一股決定性的力量,左右著人們的未來。邪惡能迷惑愚人,不能迷惑者。
棄善從惡的人都是愚蠢之徒,無論他們自詡如何聰明。真正的智者不會走向邪惡,他們的智慧能趨利避害。愚人往往相信詭道和騙術,他們自信能瞞天過海,蔑視人間的戒律,除非大禍加身,否則他們就陶醉在夢中,自欺欺人。智者不是相信自己無所不能,而是敬畏自然的法則,他們不逾越雷池一步,于是災禍便消于無形了。善良重在真誠,不在于方法。
世上的偽善是很多的,只要不發自內心,其意便可懷疑。表達善意有多種方法,只要是發乎于心,其效便可得見。善良容不得虛假,更容不得任何功利。虛偽和重功利的'善良'遠非善的本意。人無論尊卑,都可傳遞善意。如果只注重形式,唯恐人所不知,那么就難以動人,效果適得其反。善良是神圣的,利用善良的人只會把自己拖入困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