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云:大道至簡。在歷史的長河中,往往是那些最簡潔而富有哲理的文字,能夠跨越時空的限制,傳遞智慧的火種。
東漢末年,書法家崔瑗以簡練的筆觸,創作了一部哲學與藝術的雙重杰作——《座右銘》。
僅用20句、100字,他不僅凝練了人生的豐富味道,也將做人的哲學精神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篇文史并茂的銘文,如一顆時代的種子,孕育著跨越千年的智慧,傳遞給后來者關于人生和處世原則的啟迪。
崔瑗通過鮮明對比的文法,讓每一條座右銘都蘊含著獨特的生命力,構建出一個充滿張力的價值體系,既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是對世人的高遠期許。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在涅貴不淄,曖曖內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難量。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1】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釋義】
不揭露別人的短處,不宣揚自己的長處。
【心得感悟】
揭人之短,無益于己,反而傷及他人,顯得狹隘。
炫耀己長,易招嫉妒,使人反感,暴露自負。
真正的智慧在于低調謙和,默默提升自己,關注他人優點,取長補短。
如此,既能贏得他人尊重,也能促進自我成長。
【2】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釋義】
給予別人幫助時,不要總是記在心里;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常記在心里。
【心得感悟】
莊子云:“為善勿近名。”
幫助他人時要心懷坦蕩,不求回報,如此方顯大度;接受幫助時要心存感激,銘記于心,方知回報。
無私施恩,便是真正的仁愛;常懷感恩,方懂互助的真諦。
這樣的態度不僅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也提升了自身的品格修養。
幫助時不念,是真正的高尚;受助時不忘,是永恒的美德。
【3】
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
【釋義】
世俗的贊譽不足以值得追慕,唯有仁德才是行為的準則和綱紀。
【心得感悟】
世間的浮名虛譽不過是過眼云煙,不值得過分追求。
追求仁德,才能無愧于心、立于不敗之地。
只有以仁為中心,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事中保持清醒和堅定,做到內心寧靜、行為端正。
這樣的人,既有智慧,也有胸懷,必能在平凡中見偉大,在無聲中有力量。
仁德為本,方能永恒。
【4】
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
【釋義】
隱藏內心的想法,然后再行動,別人無端的批評又有什么影響呢?
【心得感悟】
在行動之前保持冷靜,深思熟慮,穩重行事,這樣可以避免因沖動而招致的錯誤和批評。
內心堅定,不隨波逐流,謠言與詆毀便不會傷害到你。
只有做好內在修煉,才能在外界紛擾中保持不動如山的心態,不為世俗評價所動搖。
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批評,而是不被批評所左右,心靜如水,行穩致遠。
堅持自己的信念,旁人的閑言碎語終將化為浮云。
【5】
無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
【釋義】
不要讓名聲超過實際能力,保持謙虛愚拙是圣人所推崇的美德。
【心得感悟】
不追逐虛名,讓名聲與實際能力相符,才是真正的智慧。
過分追求名譽,容易陷入浮華和虛偽。
保持謙遜,不露鋒芒,讓智慧內斂,是圣人推崇的美德。
懂得收斂自己,虛懷若谷,才能在低調中積蓄力量,在平凡中顯出非凡。
追求實實在在,腳踏實地,才是通往成功和內心寧靜的最佳途徑。
【6】
在涅貴不淄,曖曖內含光。
【釋義】
身處污泥仍然保持清白,內心光明卻不外露。
【心得感悟】
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要堅守自身的潔凈與品德,不被外界的污濁所污染。這是一種高尚的情操。
內心擁有光明和智慧,卻不張揚,這是另一種深層次的力量。
真正的君子,不因外界而改變初心,內心純凈且自信。
凡事隱忍低調,但一旦需要,能以卓越的智慧和品德影響他人。
保持自我清白,內心明亮,卻不顯露鋒芒,這才是最為智慧的處世之道。
【7】
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
【釋義】
柔弱是生命的本質,老子告誡要避免剛強。
【心得感悟】
柔弱是生命的本質,正如涓涓細流,潤澤萬物卻不爭不顯。
老子提倡柔弱,而不是剛強,因為柔能克剛,靜能制動。
剛強易折,柔弱反而能保持長久。
做人處事,若能柔和謙讓,不與人爭,自然能減少沖突,積蓄力量。
當我們培養柔和之心,內心寬廣,包容一切,更容易獲得長久的安寧與成功。
以柔弱為本,既是智慧的體現,也是生命的真諦。
【8】
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難量。
【釋義】
固執鄙陋的小人心胸狹隘,寬宏大度的君子胸襟廣闊深遠,不可估量。
【心得感悟】
固執己見、心胸狹隘的小人,往往因其執拗而難有大成。
相反,胸懷寬廣、心境悠遠的君子,具有包容和理解的品質,因此難以估量他們所能達到的高度。
真正的智慧在于寬宏大度,看得遠、想得深,不被眼前所限。
在人與事之間,能守持寬廣的心胸,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擁有包容心態,明辨是非,便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實現更高的追求。
【9】
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
【釋義】
說話要謹慎,飲食要節制,知足常樂才能避免不祥之事。
【心得感悟】
說話要謹慎,避免口出妄言;飲食要節制,防止過度奢靡。
懂得知足的人,內心常存安寧與喜樂,這種平和心態能避免許多不祥之事。
知足,不僅是一種生活智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它讓我們在物質世界中不被欲望所束縛,在精神世界中保持寧靜與幸福。
真正的幸福來源于內心的知足與感恩,而非外在的奢求與貪念。
學會知足,便能以平常心面對人生中的起落,享受長久的安定與快樂。
【10】
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釋義】
行為如果能持之以恒,長久下來自然會散發芬芳。
【心得感悟】
堅持不懈地踐行美好的行為,時間久了,必然會自然散發出迷人的芬芳。
持之以恒,是成功與美德的基石。
在每天的點滴努力中,我們積累的不僅僅是成果,更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品質。
正如花朵需要時間才能綻放,良好的行為也需要持續的踐行才能顯現其價值。
無論在何種環境下,持久的努力和堅持終會為我們帶來美好的回報和內心的寧靜。
堅定信念,長期堅持,終將有所成,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