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永遠都不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么偉大。
世間的愛有千萬種,唯有父母的愛最無私。
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有了女兒后,我都不敢死了》,深以為然。
對于很多父母,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他們能拋棄一切,也能建造一切。
在這個世界上,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他們對我們的愛也是最無私、最偉大的。
母愛如海,父愛如山,好好珍惜健在眼前的父母。
時間最大的殘忍,莫過于漸漸地讓父母失去了孩子的點點滴滴。
有人說,如果有一天你去父母家,媽媽收拾干凈了屋子,做了一桌子菜,就像把你當做一個尊貴的客人的時候,就是父母最難受的時候。
對于父母來說,是孩子成家搬出去后,家里孩子的點點滴滴越來越少。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小時候,對父母的老去沒概念,等大了才發現我們最無力的事,就是無法阻止歲月催白父母的頭發。
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多花一些心思去關懷我們的父母,以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愛。
余生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叫“爸媽”有人應。
莫泊桑說過:“我們幾乎在不知不覺地愛著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生活中,一聲聲“爸爸”“媽媽”,是最長情的愛。
有人回應,就是有人牽掛,就是有人在全心全意地愛你。
《我家那閨女》里,高亞麟老師曾說過一句話: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父母在,你看不見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你開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
直面生死,面對父母的離開,我們作為子女,除了無措之外,最大的就是遺憾。
岳云鵬走紅之后,跟隨德云社在德國演出時,突然得知了父親去世的消息,可他一時半會也趕不回去,謝幕時忍不住在臺上崩潰痛哭。
所以,父母恩深終有別,養親莫待離別時。
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于“子欲養而親不待”。
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前不久,胡歌的37歲生日,他發了一段微博來表達了對媽媽的思念之情。
“連續一周,總是夢見你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這不是日有所思,不知你來夢里見我,要翻過多少座山,趟過多少條河,如果很遠,很辛苦,就別來了吧……”
有句話說,人到70歲還想有個家,到80歲還想有個媽。
當看到別人家的生死時,總以為離自己很遠,等發生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時,才發現自己以前為他們做的太少。
小時候我們總想著長大,想給媽媽買大房子;工作后,又總推遲回家的時間,總想著再等等……
可惜,歲月從來都是無情的,讓我們離父母越來越遠,比起生活的不易,失去至親的滋味才最難以接受。
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時光未老之時,給予父母更多的陪伴,多叫一聲“爸媽”!
如果可以,希望下輩子父母是我們的孩子,讓我們來照顧他們!
時間會把我們想要的東西,都給我們,當然也會把我們最舍不得的東西拿走。
這一世的父母與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盛大告別,不管我們愛與不愛,下輩子都不會再見了。
小時候提到“媽媽”兩字是滿滿的幸福,不管自己走的多遠,總有人在家等你;而現在“媽媽”兩字,對于有些人來說很沉重,因為時間逐漸模糊了她的樣子。
《向往的生活》中,譚松韻的一段話看哭無數人。
她強忍著淚水說:“我希望,她下輩子是我的女兒。我希望,能夠夢到她”。
2019年跨年夜的晚上,大家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快樂中,譚松韻的媽媽卻遭遇了車禍,再也沒有醒過來。
天人永隔,是怎樣的一種悲痛?
父母是最值得我們愛的人,所以,常回家看看父母,父母住在哪,哪就是我們的家。
如果可以,希望下輩子父母是我的孩子,讓我來照顧他們!
圖片內容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
生活那么難讓自己開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