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離婚率連年增高,再婚家庭的比例也越來越多,因為涉及到子女、財產等問題,很多中老年人再婚時非常猶豫,甚至很多選擇不領結婚證,只是同居在一起。如何避免這樣的尷尬,還婚姻幸福的本色?就此,我們邀請到了濟南市中正榮凱法律維權協會主任——李榮凱,聽聽他給再婚家庭哪些建議呢?
李主任表示,老年人再婚在幸福甜蜜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焦慮。我們今天就來看幾個“焦點”——讓再婚老年人焦慮的點。
焦點一:再婚卻不領結婚證,靠譜嗎?
在我們身邊,“搭伴”過日子不領證這種現象在中老年人中比較普遍。
再婚的雙方都分別有子女和自己的財產積蓄,因此雙方家庭極易在房產歸屬等財產問題上出現糾紛。
對此,林妹妹說:我覺得不靠譜,肯定是領證好一些。本來就是再婚,領了證起碼是受法律保護的,如果不領證,以后萬一出了什么事,你連個正式身份都沒有,何談保護自己的權益。
而孔嬤嬤則說:領不領結婚證屬于個人選擇,沒什么不靠譜的。再婚最好還是不要領結婚證了,一旦過不到一起又牽扯到財產,再次離婚就麻煩了。
對此,專業律師是怎么說的呢?
李榮凱主任: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等等。
而以上條款在未婚同居者身上沒有法律效力,因此,中老年人再婚不領證也就無法享受到相應的財產權益或人身權利。
焦點二:再婚財產的處理
林妹妹說,比如就像我隔壁的老張頭,一把年紀了找了個小媳婦,非要把遺產全部留給小媳婦,但是子女都不同意。像這種再婚后,配偶和子女一起爭遺產怎么辦呢?
年輕人結婚都很在乎婚前財產協議,那么老年人是不是也可以做一個婚前財產協議,來保證自己的資產?
李主任表示,婚前財產協議可以對雙方婚前、婚后取得的財產權屬做出約定,對明確雙方各自財產權屬有幫助。當然,如果婚前財產協議沒有對婚后取得財產進行約定,如有必要,夫妻倆結婚后還可以再行簽訂婚內夫妻財產約定協議。
需注意的是,這只是對雙方的財產進行歸屬的劃分。不包括一方離世,財產發生繼承的情況。一旦男女一方發生意外,比如女士突發重病過世,她的現任配偶或是繼子女同樣也是視為被法律保護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的地位。
李榮凱主任:“可補充婚內財產約定并訂立遺囑”。
我國《繼承法》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收入、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等合法財產。
法律規定,繼承開始后,首先按遺囑或遺贈扶養協議辦理,沒有遺囑或遺贈扶養協議的,則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而配偶、子女、父母則屬于法定繼承時第一順序的繼承人,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才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這里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李主任建議:“再婚夫妻,在做婚前財產協議或者是婚內夫妻財產約定的同時,可以考慮提前訂立一份遺囑,對自己百年之后的財產,做出一個明確的規定,這樣會給自己的家人減少很多的紛擾”。
最后,李主任給大家做了個歸納總結:
一、再婚切忌“短平快”
再婚需要在深入了解之后再謹慎決定,如果雙方沒有取得共識和理解,并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礎就匆忙結合,將會喝下自己釀下的苦酒,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再婚對老年人的體力、精力都是一個嚴峻考驗。所以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加強婚前了解,了解對方的脾氣、性格、愛好、文化素養、經濟狀況以及家庭成員組成,尤其是雙方子女對老年人再婚的態度。
二要明確權利和義務,將雙方未成年子女的撫養責任和雙方子女對兩位再婚老人應盡的贍養義務明確下來。
三是考慮財產問題對婚姻生活的影響,應在婚前進行公證,以免婚后發生爭執。
二、了解彼此的健康狀況
有些老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并不是不很了解,在一方患有傳染病的情況下,老人之間一旦親密接觸,就有可能因相互傳染而患病。高主任舉例說,結核病通過飛沫即可傳染,老年人由于自身抗病能力弱,所以是易感人群,應引起警覺。
三、未婚同居當慎重
據悉,老年再婚的穩定率很低:在天津,老年人再婚后的離婚率高達70%;在上海,老人再婚后的離婚率也高達50%。因此,一些老年人認為,不領證“比較自由”,萬一雙方“沒感覺了”,分手會比較簡單。伊密副主任說:未婚同居不為法律所認可,其間如果當事雙方的權利受到侵害,是無法得到法律保障的。如果老年人不考慮婚姻,只談戀愛,那是個人的自由;如果考慮婚姻卻未婚同居,則應慎重。
四、婚前財產公證
進行財產公證避免婚后產生不必要的財產糾紛,也防止一些圖謀不軌的人有可乘之機。
雖然中老年人是個較為弱勢的群體,在再婚這個問題上,中老年也要自己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在深入了解和做好足夠的準備之后才能慎重決定。同時作為子女要給予家中老人一定的關心,讓老人感到不空虛不用以此轉移情感,當老人找到自己的真愛的時候作為子女也要尊重。
看完這篇文章是不是學到了很多?最后,祝愿所有老人都能有一個美好健康的晚年。
更多內容敬請鎖定山東電視生活頻道首檔敬老愛老公益節目《幸福銀齡》。周一至周日每天17:00至17:30分準時與您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