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杜威的兒童教育思想答:杜威的幼兒教育思想可以歸于三句話:“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 ①杜威認為兒童的心理內容基本上是以本能活動為核心的先天生理機能的不斷發展、生長,如習慣、沖動、智慧等。教育的本質和作用是促進這種本能的生長。他說:“生長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長;在它自身以外,沒有別的目的。”在杜威看來,教育決不是強迫兒童去吸收外面的東西,而是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出于強調教育在兒童本能生長發展的本質作用的認識,杜威提出了“兒童中心主義”的教育原則,反對把教育變成一種外在的壓力和忽視兒童內部機能的傾向。主張兒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要圍繞兒童組織起來。 ②從教育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的角度,從教育即生長出發,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他認為生活是生長的社會表現,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產生的,人不可脫離環境,學校也不能脫離眼前的生活,所以教育就該是生活本身,必須把教育與兒童眼前的生活融為一體。在杜威看來,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教育就是給兒童提供保證生長或充分生活的條件,而不問他們的年齡大小;教育就是兒童現在的生活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應把學校改造成簡化、凈化的雛形社會,學校中的課程不應該著眼于文字科目,而應著眼于兒童現在的生活經驗,教學應該從學習者現有的直接經驗開始,注重培養兒童對現實社會的適應能力。 ③從獲得知識的角度來看,杜威認為“經驗的不斷改造”是教育的又一特性,他把經驗看做是世界的基礎,教育也就是通過兒童的主動活動去經驗一切和獲得各種直接經驗的過程,即把求知的過程和知識看成一個東西,讓兒童在主觀和客觀交互作用中獲得經驗。以此出發,杜威指責傳統的教學是填鴨式的灌輸,“只讓兒童靜聽”,把師幼關系搞成“像抽水桶和蓄水池一樣的關系”,“忽視兒童的個性、個人經驗以及他的自由的、直接的和主動的活動。”與之針鋒相對,杜威主張“做中學”的教學方法。杜威提出,人最初的知識,最能永久不忘的是關于怎樣做的知識。為此,要遵循這種獲取知識的“自然途徑”,為兒童準備相當的環境,使兒童“由做事而學習。”同時,他還提出了以集體的活動教學為教學組織形式,反對教師所具有的專斷性的作用,提出以兒童主導活動為中心的教學過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