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因為一個人記住了一句話,有時因為一句話記住了一個人,勸學的一句:“篷生麻中,不扶而直。”…… 很多時候,人們常常因為困惑、委屈、壓抑、苦悶而感覺生活太累。其實,這些痛楚大都源于自己,那是因為生活中你心里在意的東西太多,把心境塞得太堵。我們需要給自己的心境留一點空隙,就象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有一點緩沖的余地,可以隨時調整自己,進退有余。 房子的空間,須清理挪減而留出。心境的空間,要靠思維開拓而擴展。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么事,而是我們處理它的心態與方式。假如我們轉身面向陽光,你就不會覺得陷身在陰影里。 光明使我們看到了許多東西,但也使我們看不見一些東西。如果沒有黑夜,你就看不見閃亮的星辰。因此,那些曾一度使我們難以承受的痛苦和磨難,也有其價值——它可以磨煉意志,使自己更趨成熟。所以當困惑與困難到來時,要以平靜的心態去面對。 保持平靜的心態,就不能在人是我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語言稱起來不重,但稍一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在別人的心上;反之,我們也要適應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刺痛扎傷。當我們拿著鮮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時,首先弄臟的是自己的手。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上幾滴。因此,做人要時時心存善意。 現在講和諧。所謂“諧”,《說文解字》曰“從言,皆聲”。且來做一回拆字說法:既然“從言”,自然同說話有關系。“皆”是聲部。但本作“俱”解,也就是一齊,一同的意思大家一齊講話,為什么就“諧”呢?因為這樣才能溝通,有溝通,才能互通款曲,才能相互理解,才能融洽無間。如果不是讓大家出主意,想辦法,如果不能集思廣益,各種事情能辦好嗎?若是進一步只許一些人說話,不許另一些人說話,或者只許說擁護的話,不許說反對的話,凡擁護者皆引為同志,凡反對者皆視為寇仇,求其和諧只怕是難矣哉了。 人,自己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寬度;人不能改變自己的容貌,但你可以展現自己的魅力。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心情要快樂,心境就得開闊。不能把人與人之間的瑣事當成是非。有些人常常煩惱纏身,就是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卻有心地當真去聽,且積郁在心里。生活中,一定要讓自己豁達些,因為豁達才不至于鉆進牛角尖,還要開朗些,因為開朗的自己才可能把快樂帶給別人。 感覺到生活的美好,就必須擁有一顆輕松自在的心。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余;舍棄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廣闊的擁有。只有這樣,不管外在世界如何變化,內心世界才能有一片清靜的天地。清靜無憂不在熱鬧繁雜中,更不在一顆所求太多的心中,放得下掛戀,耐得住寂寞,心胸自然會開闊。 心境,如果能時常保持清靜開朗,豁達寬闊,則展現于周遭的環境,都一定是美好的。 俗話說:“工作是船,業績是帆;家是港灣;節日是岸;”洗去征塵;綻開笑臉;迎接開心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