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老師探討王船山說《易》,王謂一卦十二爻,半隱半見,隱見而已。
對于怎么理解王夫之上面這一觀點,我們得出一個結(jié)論,就是說陰的時候,背面有陽;說陽的時候,背后有陰。
這啟發(fā)了我對易經(jīng)全面思維的新認(rèn)知。
我們在討論亁卦的時候,心里還要想著坤卦,反之亦然。這樣六爻皆陽與六爻皆陰便構(gòu)成了一個整體。否則就是只說到了一半,這會是片面的,認(rèn)識事物,認(rèn)識事物的聯(lián)系,認(rèn)識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就會以偏概全。
考慮乾坤一體的時候,還要將伏羲八卦的另外六卦巽、離、兌、震、坎、艮一并考量。
巽?為風(fēng),是乾(?)向坤(?)求取的第一個陰爻,所以是長女。
離?為火,是乾(?)向坤(?)求取的第二個陰爻,所以是中女。
兌?為澤,是乾(?)向坤(?)求取的第三個陰爻,所以是少女。
震?為雷,是坤(?)向乾(?)求取的第一個陽爻,所以是長男。
坎?為水,是坤(?)向乾(?)求取的第二個陽爻,所以是中男。
艮?為山,是坤(?)向乾(?)求取的第三個陽爻,所以是少男。
如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聯(lián)系,兄弟姐妹六個卦與乾坤兩個父母卦便構(gòu)成了一個大家庭,這便是伏羲八卦。西伯姬昌把伏羲八卦兩兩相重,演繹出來的六十四卦就是《周易》。
在考量每一卦每一爻的時候,亦是如此。譬如說,思考乾卦初九“潛龍勿用”的同時,要想著“潛龍可用”的另外一種情形。面臨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的困境,要堅信“春暖花開”的到來。對64卦384爻毎一爻皆作此等考量,這便有768種變化,是不是比齊天大圣孫悟空還要厲害的多?
開放與包容,這就是“易”的體系,天地之間周而復(fù)始的一個大循環(huán)。這種全面思維的培養(yǎng),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易經(jīng)“謙”的胸懷。
最后總結(jié)一下,有了這種全面思維,心中就有了一個大大的“謙”?,否則,就是一個大大的“睽”?。易經(jīng)的陰陽是一體的,整個易經(jīng)不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嗎?發(fā)揮“謙”的精神,化解“睽”的背離,就會無往而不勝!
(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就難了,所以現(xiàn)實生活中“管頭不顧腚”的現(xiàn)象會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