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性特別適合艾灸養生。
在中醫文化中,男性屬陽,女性屬陰。 “陰”,體質多陰冷。而“艾灸”為純陽之性的療法,和女性“陰性”體質相配。
同時艾灸法本身“促氣血運行”的作用機理又特別突出,應合女性主“血”的生理特性。
所以,女性施灸效果更為顯著。甚至可以說,艾灸與女人天生一對。
艾是純陽植物,艾灸時溫熱并為身體補充陽氣將寒氣排出體外。所以,艾灸特別適合現代人養生調理亞健康。
對女人來說 ,艾灸可以美容,可以緩解痛經,還可以慢慢的解決手腳冰涼的問題,對將來的結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體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義。
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白嫩,延緩衰老。
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松弛老化現象,使眼部恢復光彩。
艾灸美容施灸哪些穴位?
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頭部的主要穴位(太陽穴、睛明穴、百會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體上的穴位(關元穴、足三里、三陰交等)施灸的辦法,對癥調理女性的身體狀況,可以說是給女性整個身體“做美容”。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過經絡調整人體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艾灸療法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可以廣泛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疾病。
從中醫來說,特別對風寒濕痹、脾胃虛證、氣滯積聚、上盛下虛、厥逆脫證、外感表證、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從西醫來說,主要治療以下疾病:
1、內科病癥:
如感冒、腹瀉、支氣管炎、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冠心病、高血壓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糖尿病、中風、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等;
2、外科病癥:
如頸椎病、肩周炎、腰扭傷、骨關節炎、慢性前列腺炎、疝、痔、直腸脫垂、放射反應等。
3、皮膚病證:
如帶狀皰疹、白癜風、斑禿、銀屑病、凍瘡、神經性皮炎、雞眼等。
4、婦產科病癥:
如子宮脫垂、習慣性流產、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慢性盆腔炎等。
5、五官科病癥:
近視眼、麥粒腫、老年性白內障、過敏性鼻炎、萎縮性鼻炎、內耳眩暈癥、顳下頷關節紊亂癥、復發性口瘡等。
很多人怕冷,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這在中醫體質學上稱為陽虛體質。陽虛體質就是陽氣不足,體內產生的熱量不夠,陽氣不夠,自然就會出現怕冷的狀態。
這種體質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輕人更多一些。當然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身體寒冷怕冷的癥狀,那么也是元氣不足的典型表現。
艾灸屬陽,配合灸火。灸法是利用艾絨在體表穴位上的燒灼,借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透達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治療手腳冰涼可以灸以下穴位:
足三里
足三里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穴,長壽穴。有關研究發現,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胃的供血狀況,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消化能力。
施灸方法:艾灸足三里是以溫和灸為主,盡量不要發生灸瘡。艾灸足三里,可以使用單眼艾灸盒艾灸,每穴施灸時間在10-20分鐘。
大椎
屬于督脈,有通督行氣,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同時如果有感冒,過敏性疾病,熱病,癲癇,頸椎病,治療取穴大椎也是首選,都是在治療寒涼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療寒涼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選穴位。
施灸方法:大椎穴位,如果是胖人可以使用雙眼艾灸盒艾灸,插兩根艾條;瘦人可以使用單眼艾灸盒,每次施灸10-20分鐘。以自己適應為度,可以逐漸延長施灸時間。
神闕
在臍窩正中,該穴位于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
主要用于治療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尸厥,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婦女不孕。
婦科疾病艾灸穴位基本是關元、子宮、歸來、八髎、承山這幾個穴位。(不會取穴?關注灸大夫公眾號,菜單欄點擊“艾灸學院”→“穴位查詢”,即可輕松找穴)
比如:不孕不育,宮寒,痛經,月經不調,經少,經量太多,閉經、宮血(崩漏)、盆腔炎,盆腔積液及包塊,附件炎,陰道炎,外陰癢、宮頸息肉,宮頸糜爛;
輸卵管不通或通而不暢,卵巢功能低下,不排卵,多囊卵巢,囊腫;子宮脫垂,子宮后屈或左屈,子宮內膜異位、肌腺癥,肌瘤等;
乳腺增生,小葉增生,乳房脹痛,乳房硬結,纖維瘤,乳腺癌;產后風等。
艾灸方法:如果您是艾灸愛好者,經常自己在家艾灸,想要用艾灸調理自己的身體和美容,您只要把握一個宗旨就行,后背腧穴,腹部募穴可以灸15-30分,四肢地方灸15分鐘左右。
施灸順序:先后背后前面,先上后下;如果易上火多施灸下肢穴位;注意防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