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穴位是申脈穴
都有誰答對了呢
申脈為經穴名(Shēnmài )。出《針灸甲乙經》。別名陽蹻。屬足太陽膀胱經。申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蹻。申通“伸”字,是伸展的意思,脈即經脈,此穴屬足太陽脈,又是陽蹻脈的始發點,由此向陽蹻脈伸展,故名申脈。
【腧穴釋義】
申脈。申,八卦中屬金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肺金特性的涼濕之氣。脈,脈氣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氣血在此變為涼濕之性。本穴物質為來自膀胱經金門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氣,其性偏熱(相對于膀胱經而言),與肺經氣血同性,故名。
鬼路。鬼,與天相對,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路,道路。鬼路名意指穴內氣血為地部經水。本穴物質一是金門穴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二是昆侖穴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鬼路名意旨在強調穴內氣血的經水部分,故名鬼路。
陽蹺。陽,陽氣也。蹺,蹺脈也。本穴物質中既有天部的陽氣,又有地部的經水,氣血物質性同蹺脈之性,故名蹺脈。
足太陽陽蹺脈之會。同陽蹺名解。
特異性:申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陽蹻脈。
【取穴位置】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穴位解剖】
在腓骨長短肌腱上緣;有外踝動脈網及小隱靜脈;布有腓腸肌神經的足背外側皮神經分支。
【功能主治】
功能:補陽益氣,疏導水濕。
主治:
1. 頭痛、眩暈;
2. 癲狂癇證、失眠等神志疾患;
3. 腰腿酸痛。
【穴位配伍】
配后溪、前谷主治癲狂;
配金門、足三里主治頭痛目眩。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踝關節扭傷、內耳眩暈、癲癇、精神分裂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