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追求美食的年代,任何事情都很注重形式感,仿佛只有在廚房里明火執仗的大干一場,才算真正的奉獻了自己對吃的熱愛。對于一個互聯網從業人員,又是一個廚藝小白,在朋友中人稱上十年新東方廚藝學校都拯救不了的手殘患者,這一年來自己因為工作繁忙而被迫成了一個頓頓下館子的懶人。
可能對于一些廚藝達人來說,電鍋并不一定能夠滿足所有人的烹飪需求,但是對我來說大部分功能和使用體驗倒是很合心意,也不想無知的安利給大家,下面對我初次使用大同電飯鍋的感受寫一篇測評報告,有圖有真相的說說我的使用體會。
實踐成品圖
作為一個用戶,我會從外觀,功能,使用,電鍋文化等方面說說我的感受。
外觀篇——廚房小白的進階利器
作為一個資深PM,對產品外觀其實很挑剔,面對自認為再牛逼的工業設計,可能更多時候我也就不屑的撇一眼,腦海升起一種不過如此的呵呵感。不過真心贊一下大同電鍋的包裝設計和外觀設計,我覺得可以打到80分以上,先上圖:
首先外包裝沒有什么太多復雜的圖案,也沒有像很多廚房用品一樣外包裝圖片配上鮮艷的制作成品圖片,但是卻用簡要的線條勾勒出了產品形態,直觀感受還算不錯。
掀開蓋子之后,這個提手被包過在基層塑料紙盒中,其實每一層包裝都有自己的主題,比如說這一層就是有很多可實現的美食制作的一些提示,這對我們這種廚房小白算是一種信心上的刺激:可以用這個鍋輕松做出這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美食。好像一個初級使用者獲得了廚房利器。
簡介明了的產品說明書
看到這個白里透亮,渾身散發著時尚感的大同電鍋頗感意外!因為去過幾次臺灣的關系,對于大同電鍋也有些許了解,臺灣人對于大同電鍋感情很深,但是印象中的大同電鍋都是圓胖敦厚的鄉土造型,從未有過太大改變,如今進入大陸互聯網市場,這家傳統的臺灣民族品牌并沒有因循守舊,而是大膽革新,積極進行產品升級,外觀來看,已然顛覆了傳統大同電鍋的設計,但依然保留了大同電鍋經典的圓潤造型,可謂兼收并蓄。
烤漆材質的外鍋體光滑如玉,沒有任何復雜的圖案,很特別的是外圈灰色塑料質地的把手,讓我想起了衛星周圍的光環。
下面奉獻一些細節圖給大家:
大同電鍋由內外嵌套的兩個鍋組成。值得一提的是,和大陸市場的電飯鍋不一樣的是,大同電鍋的內鍋居然也配了一個鍋蓋,可以單獨使用,對于盛放和保存食物便。
需要重點說明一下大同電鍋的衍生品設計。對于市場其他同類產品,鍋子搭配飯勺的設計最為普遍,而臺灣人的細致和用心在這口鍋的周邊產品設計上顯露無疑。硅膠的隔熱墊非常厚實,還特別搭配了飯勺和湯勺,另外,圍裙和購物袋的品質也很不一般,冰箱貼則是可愛的大同寶寶造型(所有衍生品后文會詳細說明)。非常貼心的體驗設計,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恰到好處的擊中使用者心思,55年做一口好鍋,原來并不是一句空口號。
我見過燉鍋和湯鍋使用透明鍋蓋,防霧化透明鍋蓋用在電飯鍋上倒是少見,但大同這樣做了,成本雖然增加了,但我想好處也很明顯——隨時隨地掌握食材的烹飪程度 (后文會說到)。
這口鍋的最大特點是內外鍋均采用不銹鋼材質。處于安全健康考慮,如今不銹鋼炊具在家庭廚房中不并少見,可如果你有留意電飯煲,你會發現如今市場上已是涂層鍋的天下。知名母嬰交流平臺媽媽幫最近發起了一個關于電飯煲的萬人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0%的家庭都在使用涂層鍋!
(—數據來源于媽媽幫《關于鍋具和飲食安全的調查報告》)
很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用來制造涂層鍋的聚四氟乙烯,由于這種材料具有抗酸抗堿、抗各種有機溶劑的特點, 成為市面上不粘鍋和電飯煲內膽的常用涂料。但問題是,這樣的涂層不粘漆使用過程中很容易脫落,遇高溫后甚至分解溶化,化學有害物質會溶于米飯或湯菜中,人食用后很難分解排泄,對健康危害很大,甚至會致癌!
一般常見的涂層鍋內膽
大同電鍋曾經宣稱“如果使用不銹鋼內膽使我們不合群的唯一理由,那我們寧愿孤單一輩子”,所以55年來,大同電鍋堅持以不銹鋼材質打造內膽,經久耐用,也不會擔心涂層脫落帶來的健康隱患。曾經有一個臺灣朋友跟我說過大同電鍋可以代代相傳,現在想來不無道理。而剛剛上市的“大白”內外膽均采用304食品級不銹鋼打造,防止滋生細菌污漬,輕輕一擦便光亮如新,極大減輕了用戶的清洗煩惱,雖然增加了電鍋成本,但是無疑打破了涂層鍋雄霸天下的局面。
大同電鍋不銹鋼內膽
特別要說明的是搭配的蒸籠設計,說到蒸盤不得不提一下大同電鍋最大的特色-隔水燉工藝。
互聯網時代,智能硬件風席卷大陸,追求精益求精的大同匠人卻秉承傳統隔水燉烹煮工藝,并將這一原始工藝發揮到極致,這也是大同電鍋相較于其他電飯鍋品牌的最鮮明特征。隔水加熱的最大好處便是營養健康,利用水汽循環加熱的方法,將食物蒸熟,不僅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原本味道,而且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真正傳遞營養健康。
普通電飯鍋的蒸格設計
如上圖,大陸很多電飯煲也會配送蒸格,但是多為塑膠材質,且只能放置與內鍋頂部,但是大同電鍋的蒸盤亦為不銹鋼打造,而且可以拿掉內鍋,置于外鍋中單獨蒸煮食物,就好像小時候的隔水蒸菜一樣,非常方便。怪不得大同電鍋一再強調蒸煮鹵燉一鍋多用,確實如此。
請注意這個M形的把手設計,一是外觀很可愛,二是隱藏了一個可以收納的作用。
湯勺和飯鏟可以放在鍋的兩端,用的時候取用非常方便,不用的時候也可以當作收納的空間,這樣就實現了一個配件收納的功能,可以非常好的整理廚房空間。而且這個把手距離鍋有一定的距離,當把鍋端起來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會燙手。
當飯煮好的時候,一般沒有這個收納設計的鍋,很多人都會把飯勺直接放在鍋里,或者是放在旁邊的地方,放在鍋里的話,飯勺會變熱取用的時候有燙手的風險,放在其他地方又不方便盛飯,所以這個M型把手的設計無形中帶來了不少方便。
使用篇——我來匠心一碗白米飯
之前已經交待過我是一個廚藝白癡,大同電鍋真的很適合我這種笨人+懶人,當然也許會更適合那些廚藝達人。
所以我的實踐,先從如何蒸一鍋白米飯開始,在我看來把簡單的事做好,做極致,恰恰是最難的事情,日前網絡上不是有文章說一位日本老伯專心煮白飯幾十年嗎?
翻開說明書,非常好,第一篇使用說明就是蒸米飯。
說明書非常易懂,且看起來操作簡單,無需準備實踐開始。
首先把洗好的米放入內鍋中,內鍋的刻度非常清晰,我們這種一人食的單身朋友能夠非常清楚的判斷自己到底該放多少水多少米。
第二個步驟,向外鍋中加水,大同電鍋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崇尚健康,已經告別了明火執仗的年代,在不溫不火中就能精釀一碗白米飯,這種隔水蒸飯的健康做法對我來說非常新奇。
兩層鍋嵌套在一起,內鍋呈一個漂浮的狀態。
之前說的透明鍋蓋,讓人非常驚喜的是能夠烹飪可視化,我不必掀開鍋蓋看看到底飯熟沒熟,菜有沒有變色,而是通過透明的鍋蓋就可以觀察到食材的情況,這其實很適合一些煮飯達人,當然對我們這些小白來說,一鍵操作真的就更簡單了。
相比一些之前用過的才廚具,我真的很害怕那些復雜的鍵盤,很多鍋上都會標注很多功能,但是我想設計語言里最精煉也最有使用價值的就是少即是多,大同電鍋的一鍵操作真的是懶人福音,沒有復雜的操作復雜的技術,只要向下一推開關,一切都能輕松搞定。對于止步于智能科技的女性而言又是一大福音。
鍋里冒出的蒸汽讓人覺得幸福感十足,值得一提的是,大同電鍋非常安全的一點,你不用時時刻刻盯著你的飯什么時候會煮熟,只要按照說明書上一樣加適量的水,等到水蒸干之后,大同電鍋會自動停止烹飪,進入保溫狀態,這種自動的功能,徹底的隔絕了安全隱患,也完全的不會耽誤時間讓你守在鍋邊。
很快米飯就蒸好了,粒粒飽滿,香味濃郁。
在煮飯的過程中,使用蒸鍋,我還蒸了幾個紅薯,這樣蒸盤和內外鍋配合使用非常節省時間,如果說不蒸紅薯的話,可以平時用來蒸菜或者是加熱菜,非常節省時間,不用使用兩個鍋一邊蒸飯,一邊熱菜或蒸菜,一菜一飯一鍋搞定,只需在旁邊安心等待吃飯就好。利用水沸后產生的蒸汽為傳熱介質,使食物成熟。蒸菜具有含水量高,滋潤、軟糯、原汁原味、味鮮湯清等特點。蒸菜原料在加熱過程中處于封閉狀態,直接與蒸汽接觸,一般加熱時間較短,水分不會大量蒸發,所以成品原味俱在,這樣就非常適合使用電鍋來做一些高級的料理,因為不會流失食材真正的營養。
做飯之后來清洗鍋具,我一直覺得挺麻煩的,而且之前用過的一些鍋比較容易在邊邊角角藏污納垢,而且煮飯煮粥的時候會有很多湯汁漫出來,凝結在鍋的外層,而且時間長了會堵塞飯鍋上的蒸汽閥,而且比較難清理。
而電鍋的一點好處就是比較方便清洗,因為是使用隔水加熱這個工藝,并沒有蒸汽閥門,內鍋和外鍋可以分別簡單清理即可,不用費心去清理鍋具。
現在的生活中,很多像我一樣的上班族都因為沒有時間而沒有好好照顧自己,但是邂逅了大同電鍋之后,突然覺得其實好好照顧自己,好好吃頓飯,把自己培訓成一個熱愛生活的廚藝達人,其實真的并不是難事,感謝大同沒有給我設計那么多的復雜按鍵,讓我頭疼,重要的事多說一遍,簡直太愛這個一鍵設計。
感想篇——好像結識了一個可愛的企業
也許我們對臺灣企業的接觸并不多,臺灣是一個崇尚美食與生活的地方,這些可貴的優點體現在產品細節上,更體現于企業文化上。
其實在收到電鍋的時候,在包裝里,我還獲得了這樣一些衍生品。
包括之前在網絡上經常看見的大同寶寶形象,印刷在實物上,非常的可愛,雖然是運動類型的玩偶形象,卻能夠帶來很多溫馨的感覺,不得不說這個形象識別是深入人心的。
來看一下這些衍生品:
幾個可愛的冰箱貼,和星巴克的冰箱貼放在一起,完全不落下風喔
其中一個大同寶寶身上還印刷著二維碼,掃進去是大同的官方微信,非常棒,我又get了很多菜譜,都是適合我這些小白的一人食譜!
這并不是桌布,是一個可愛的購物袋,上邊印著很多大同寶寶的形象,非常可愛。
這個成品圖的背景,其實是大同贈送的圍裙。
總結:其實我認為一個產品,最重要的就是操作方面的簡潔性,還有設計方面的美感,還有形象識別,在我這樣一個挑剔的人看來,大同做的不錯。
有些直觀的感受雖然說從一開始能夠獲得,但是對于產品的體驗確實真正的需要實踐,能夠協助我們獲得更好生活,和通過更簡單方式愛自己的產品,才是我樂于看到,并愿意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