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他們平靜如水,不爭,不搶,不附和,不表現。他們不屑于世人的爾虞我詐和明爭暗斗,只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靜靜地活著。
他們“無欲無求”,習慣以至高的角度來看待世間的人情冷暖和柴米油鹽,并且不屑與之同流合污。
他們遇事習慣性“心平氣和”,認為“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不需要爭個你死我活。
他們選擇“放下”,以為這是一種境界,但他們根本就沒“拿起”過。他們所謂的“放下”,其實就是放棄,在放棄的那一瞬間如釋重負一般,何其快活。
他們總是在等待世界給他們分配資源,如果沒人給他們分配,即使是屬于他自己的那一份,他也可以不要。
他們幾乎沒有情緒波動,或者說早已忘了情緒,給人一種“寵辱不驚”的即視感。
他們就像世界的“客人”,總是以旁觀者的角度靜靜地觀察著這世界的起起伏伏,不索求也不參與。
對比當今社會被物欲俘虜的眾人來說,他們簡直稱得上是“心性好”“有修養”的人。
但他們同時又很矛盾。
他們有很多看不慣的事情,但他們無力改變,只能憋在心里;甚至有時候他們被欺負,也選擇忍氣吞聲,卻騙自己說“不與小人一般見識”。
他們也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但是不知道如何變強,只能得過且過。雖然看起來,他們很努力,很上進,但他們很少有人有清晰的方向。
沒錯,說的就是你,傳說中的“老實人”。
你害怕跟別人起沖突,害怕失敗和絕望,所以你選擇麻木不仁,你不敢表達你的需求,你不敢爭取你的利益。
久而久之,你選擇與世界隔絕,你幾乎喪失了表達能力,你對所有人都很好,像個老好人。
不熟悉你的人都以為你心性好,熟悉你的人才知道你就是慫,但是你潛意識里并不認為自己慫,只覺得是世界太low,不值得你去表現。
偽裝久了,連自己都信了。
你內心一直想讓自己變好變強,但是慫久了你站不起來,總是在糾結。
你給自己灌很多勵志雞湯,每次都是灌的時候熱血沸騰,片刻之后又是原來的慫樣。
你恨鐵不成鋼,每次恨完之后內心的負能量得到一絲宣泄,過后又重蹈覆轍,所以你一直在恨自己。
最慫的是你甚至不敢在別人面前表達你的不良情緒,所以你總是給別人呈現一副“波瀾不驚”的表情。殊不知,長期不活動的臉部肌肉已經僵得如同槁木,一絲人情味都沒有。
你痛恨現在的狀態,你想求得貴人拉你一把,但是仔細回想一下,你缺的不是貴人,曾經有很多人給你指過明路,但是你魄力不夠,一次又一次錯過變強的機會。
所以,身為道門中人,我很怕跟你說:修行能改命。
因為你總是糾結于過去,糾結你悲慘的過往給你留下的心理陰影。
殊不知,誰還沒有一點不光彩的過去?誰不是由弱變強的呢?
修行人為什么要修行?不就是想變強嗎?強到能“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何其逍遙!
最后,我要告知你的是:
修為高了心性好,心性好不代表是老好人,而老好人往往心性不好,怕事懦弱。心性好就是能做出最恰當的表達,想表達生氣就看起來雷霆震怒,但內心其實并不生氣,只是情勢需要,正如《周易參同契》所說“隨時發喜怒,賞罰應春秋”。
你,能成為這樣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