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一個地主,良田千畝,莊園幾座,地主萬事隨愿,若大的家產只有一個傻兒子。
傻兒子結婚幾個月了,就知道纏著兒媳叫姐姐,兒媳婦到現在肚子還沒有動靜。
地主婆有幾次從兒子窗下走過,聽到兒子屋里傳出兒媳的嘆息聲,還伴有抽啼聲。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木頭抱著走和木頭過一輩子。兒媳婦只有認命。
馬上到年關了,地主婆發愁傻兒子第一次去給丈母娘拜年露丑,就給了傻兒子一百兩銀了到外面轉轉,學幾句俏話。
吃過早飯,傻兒子瘋瘋顛顛跑到外邊轉游,快出村時,看到一個老婆婆正在把小孩拉粑粑,野狗呲牙咧嘴的想撲到跟前吃粑粑。老婆婆“去,去”的趕著狗惡狠狠地說:老狗老狗別呲牙呲牙打你滿地爬。傻小子一樂:老婆婆你說什么,再說一遍我給你十兩銀子。
傻小子念叨著來到了村外,看到一個佃戶正在耕地,一只野兔從牛身下躥過。牛受驚嚇驚跑了。佃戶嚇得愣在那里:嗨,鞭打牛驚免子驚啊。傻小子拉住佃戶:你說什么?你說什么?佃戶煩燥的說:去,這正煩哩!
傻小子掏出二十兩銀子,傻笑著:你再說一遍,我給你銀子。佃戶又重復了一遍。
傻小子繼續轉悠來到河邊看到一個老人在釣魚,老人半天沒有釣到魚,老人:嗨,河中有水無有魚啊。傻小子又讓老人重復了一遍,給了老人銀子來到了獨木橋。橋邊站著一個文人望著湍流的河水和獨木橋嘆息道:雙橋好走,獨木難行。
傻小子又讓文人重復了一遍,給了文人銀子就回家了。
長話短說,到了正月初二傻小子和媳婦來給丈母娘拜年去了。
丈母娘三個女兒,大女婿是舉人,二女婿是秀才,只有這三女婿……。
老丈人坐在席上,和三個女婿推杯換盞,海闊天空侃侃而談。大女婿二女婿“之乎者也”,三女婿只是點頭微笑不言語。地主在酒席上沒有試探出三女婿的真才實學,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地主望著大女婿:你學過什么詩書啊!大女婿說:詩經,道德經……。
地主又看著二女婿:你呢?讀的什么書啊。二女婿:三字經,山海經……。地主看著三女婿 :你呢?讀的什么書?傻小子來了一句:鞭打牛驚兔子驚。地主問道:你們兩個學過嗎?大女婿二女婿同時說:沒學過,沒聽說過。
地主想:還是三女婿有學問。便說:上飯。
地主婆讓丫環給大伙上的都是餃子,只給傻小子上了一碗水。傻小子便說:河中有水無有魚哦。地主婆和幾個家人圍在門口議論道:這三女婿真有學問,不明說。地主婆讓丫環上了一碗餃子,只放了一根筷子。傻小子拿著一支筷子:雙橋好走獨木難行。地主婆給身邊人說:還是三女婿會說話,樂的合不攏嘴。
傻小子看一眼門口,看到地主婆正笑看著自己。便說:老狗老狗別呲牙呲牙打你饒地爬。
地主婆收住笑臉:唉!還真是個傻小子,委屈三閨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