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文一家都是誠實普通的農民。他們每天日出時工作,日落時休息。一家人的生活很有規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個女孩的出現,打破了劉敬文一家人平靜的生活。
這天,劉敬文照常幫著母親收拾菜地。父親也和往常一樣去河邊釣魚。但當父親回來的時候,卻帶回來一個昏迷不醒的女孩。
問父親怎么回事,父親說是他當時在河邊釣魚的時候,無意間看見這個女孩抱著一塊木板昏迷在水中,周圍又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于是就把女孩救起,帶回了家中。
劉靜文的母親先給女孩換了干凈的衣服,然后叫劉敬文去請大夫,大夫過來看過之后,說小女孩沒有什么大問題。只是她的頭部受到撞擊,暫時陷入昏迷。但是女孩具體發生了什么事,這要等她醒了才能知道。
就這樣女孩昏睡了一整夜,第二天中午才轉醒。劉母見她醒了,連忙給她喂了些稀粥,并問她是誰,從哪來的。
聽到問話,小女孩顯得很慌張,并大聲尖叫著,劉母見狀。連忙安撫女孩,并讓兒子再去請大夫過來。當大夫過來的時候,女孩已經平靜下來,正在吃劉母喂的粥。
大夫剛走近女孩準備診治的時候,女孩就又緊張起來。劉母安慰她之后,女孩才膽怯地拉著她的手臂讓大夫診治。
女孩茫然地看著大夫,大夫例行問了女孩一些問題,包括她是誰,她來自哪里。是怎么受傷的。
女孩說只記得她在跌入河里之前,頭被什么東西撞過,至于她是誰,來自哪里,她統統不記得了。最后,大夫診斷說,女孩是頭部受到過重創,導致失憶。什么時候能恢復記憶,得看她日后的恢復情況。
劉家人禮貌地把大夫請走了。一家三口開始犯難,他們本來就窮,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都很艱難了,現在又不要再照顧一個失憶的女孩。一家人真的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該怎么辦了。
但是現實是他們已經把女孩救下來了,并留在了劉家,那就要照顧她。劉家人全心全意地照顧著這個女孩。
因為他們不知道女孩的名字,所以給她取名樂兒,不知道是不是取這個名字的原因,樂兒平時看著傻傻的,但是很愛笑。
樂兒休息幾天之后,就能和劉敬文一起下地干活。劉敬文砍柴的時候,樂兒在他旁邊撿柴火。劉敬文提水的時候,她在身邊幫他擦汗。漸漸地,劉敬文看待樂兒的態度也就不同了。
劉敬文今年25歲,還是個單身漢,劉家老兩口年紀也大了,也想抱個孫子。
可是家里窮,沒錢出彩禮,又娶不起媳婦。所以劉敬文的婚事一直是老兩口的一塊心病。他們一家雖然心地善良,但是沒錢沒勢,也沒有一個姑娘愿意嫁給劉敬文。現在老兩口越看樂兒心里越歡喜,雖然樂兒看起來有些傻,但是總覺得樂兒就是老天爺給劉家的來做兒媳的。
劉母知道兒子對樂兒的心意,但不知道樂兒喜不喜歡自家兒子。于是就找了個機會問樂兒,得知樂兒也喜歡自家兒子。
劉家二老也高興壞了,趕緊幫兒子操辦婚事。村里人得知劉家小子要娶個傻姑娘時,都來紛紛勸劉家老兩口不要讓兒子娶哪個傻姑娘時,老劉站在村民面前問:“你們不讓我兒子娶她,那你們自家的閨女愿意讓我兒子娶嗎? ”
村民們都沉默了,誰也不愿意讓自家的閨女嫁個個窮光蛋呀。平時面上不說什么,但私下里,村里人他們沒少嘲笑老劉家娶了一個蠢笨的兒媳。對此劉敬文和劉家二老并不理會。他們一家對樂兒很好,樂兒也對他們很好,劉家也不在乎樂兒是個傻瓜。
一年后,樂兒懷孕了,老劉和妻子都樂開了花。在樂兒懷孕期間,劉父不讓樂兒干一丁點的重活,劉母變著花樣的為樂兒做各種可口的飯菜,劉敬文也盡心盡力地陪著樂兒,哄她開心。沒過多久,樂兒就為劉敬文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樂兒變得不喜歡笑了,變得沉默了很多。劉敬文很擔心妻子,問她是否是哪里不舒服。樂兒定定地看著他,淚流滿面地搖了搖頭。
劉敬文看見樂兒哭了,頓時心里慌了。連忙拉著妻子的手,溫柔地問她怎么了,為什么哭。樂兒緊緊抱住他,最后說:“靜文,我什么都想起來了。”
原來,樂兒身份并不普通,她是京城官宦人家的小姐。可是她的大部分家人被斬殺,少數人被流放。她在流亡途中受到百般欺凌,她實在無法忍受,她就找了一條河,跳河自盡,傷了頭。但還好幸運的是,她活下來了。
后來,她被劉家人所救,當時剛受傷,頭腦渾渾噩噩的。以前的事也都不記得了,但是劉家對她很好,她都記得,之后,慢慢地喜歡上劉敬文,順理成章地嫁給劉敬文,再然后就有了身孕。
孩子出生時產生的劇痛,使她想起了過去的事。想起了以前的事,她又怎么能像以前那樣繼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她要去找她的家人,劉敬文抱著她說:“雖然我家境不同,但夫妻同心。既然你是我的妻子,你的親人就是我的親人!,我陪你一起找。”樂兒聽后感激地抱著他。
三個月后,劉敬文和樂兒就離開劉家,去找樂兒的家人,此后八年,再無消息。八年后,一輛華麗的馬車從村口駛來,一直來到劉家門口才停下。劉家二老看到之后,急忙趕到門口去看,就看見兩個衣著光鮮的人從馬車上下來,二老就認出來這是他們的兒子劉敬文和兒媳樂兒回來了。
劉敬文內疚地看著滿頭白發的父母。經過八年的磨難,他和樂兒終于找到了岳父一家,并且幫助他們東山再起。現在,他們已經衣食無憂,富甲一方。所以回家來接父母和兒子一起回京城住,一家人團聚。
全村人都看著如今的劉家,一眨眼就成了大財主。村里的人都很羨慕劉家。他們卻不記得嘲笑劉家時的情景。人們總是只關心眼前的繁榮,卻不知道在繁榮背后,要經歷怎樣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