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夜何其
一
嘉靖四十五年,春二月,朝廷發生了一件很轟動的事情,戶部一個小官員海瑞上了一道奏章,指責嘉靖皇帝沉迷煉丹修道,二十多年不上朝,弄得綱紀廢馳,民不聊生……blabla,寫了一千多字。
一千多字聽上去不多,可不要忘了,明代人是寫文言文的,翻譯成今天的白話文,得有好幾千字。
嘉靖看了奏章,氣得七竅生煙,他把奏章擲在地上,吩咐左右之人:趕快把這個家伙抓起來,免得他跑了。一個叫黃錦的宦官說,陛下息怒,這個海瑞是個有名的呆瓜,他知道冒犯圣上,死罪難逃,已經買了一口棺材,跟家人訣別,他家的仆人都跑光了。他這會兒在朝中等死呢,他不會逃跑。
嘉靖皇帝一聽,怒氣泄了一半。一個人死都不怕,還能拿他怎么樣?你殺他,正好成全他的忠臣之名。每個忠臣身后,都有個昏君做人肉背景,他成了忠臣,你就成了讓忠臣熠熠閃光的那個無道昏君。不殺他呢,這種沒王法的東西,留著不是禍害?大臣們學他的樣子,一窩蜂上書進諫怎么辦?
嘉靖拿不定主意,只好把海瑞關到獄中。十個月后,嘉靖去世,海瑞在獄中聽到消息,號啕大哭,直哭得吐血。他上書指責嘉靖,不是恨嘉靖,而是想讓嘉靖迷途知返,做一個有道明君。皇帝做明君,大臣做忠臣,這是多么和諧美好的場景!
假如嘉靖不修道煉丹,海瑞就不指責他嗎?恐怕不會,海瑞會在別的方面指責他,直到嘉靖完全合乎他心目中圣君的標準。海瑞心中的標準很苛刻,他以這個標準要求自己,也以這個標準衡量別人。海瑞做了多年地方官,生活清苦得像農夫,菜是自己在院子里種,肉,基本不吃,有一年,他給母親過生日買了二斤肉,一時成了新聞。如果嘉靖按這個標準要求自己,他只能過明太祖朱元璋那樣的生活,朱元璋的床上掛著布幔,在皇宮的空地上種菜,雖然做著皇帝,生活水準不高于鄉間小財主。嘉靖時期,生活狀態跟明初完全不一樣了,怎么可能回歸那種極端的樸素狀態?
這個海瑞,在官場上人人憎恨,卻拿他沒辦法。官員們對他,只好像對待那些殺毒軟件殺不死的頑固病毒那樣,采取隔離手段,不得罪他,少跟他打交道。海瑞在明代官場上,是個孤獨的存在。
二
現在,設想一個開腦洞的問題——把海瑞移植到《紅樓夢》中,他的形象跟誰最相近?
我感覺,他就是個賈政與焦大的混合體,其迂腐像賈政,其耿介如焦大。如果海瑞不讀書,而是身強體壯,從小跟著太爺做馬弁,他很可能就是焦大的樣子。他看不慣小主子們偷狗戲雞,但是不會寫文章,不會講道理,只好破口大罵。如果焦大像海瑞那樣,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讀了一肚子圣賢書,考中舉人進士,進了官場,他看不慣主子修道煉丹,會上書殷殷勸諫,而不是喝醉了酒,坐在那里大罵。
海瑞與焦大對明朝和賈府有什么重要作用?不得不遺憾地說,海瑞雖然名氣很大,但他對明朝,沒什么重要性。李贄說海瑞是“萬年青草”,青草,一萬年也成不了棟梁。海瑞這個人,就是沒人排擠他,以他的能力,也擔不起重任。
幾乎每朝每代,都有海瑞這樣的人,除了耿直,并無過人才干,比如漢代的汲黯、唐代的魏征。他們并非國之棟梁,名氣卻特別大。他們有什么珍貴之處?
首先,他們這樣的人數量很少,物以稀為貴。其次,他們終生耿直,品質穩定,像一把尺子,可以衡量君王的最大容忍度。他們像貴婦手上的鴿子蛋鉆戒、貴公子的阿斯頓馬丁跑車一樣,是一種象征,一個人戴得起兩百萬一枚的鉆戒,開得起兩千萬的一輛的跑車,會沒有名牌皮包?沒有獨立別墅?這些忠直之臣也是一樣,他們在朝中起著標桿作用,一個君王能容忍他們這樣的刺兒頭,還有容不下的臣子嗎?
我每讀魏征的故事,都對唐太宗懷著深深的同情,魏征對唐太宗,很多時候就是雞蛋里挑骨頭。唐太宗有時也受夠了,恨恨地要殺魏征,終是忍下了。唐太宗想要當個好皇帝,那他就要容忍魏征這樣時時像荊棘一樣刺他,使他永遠不能輕松愉快生活的人。如果唐太宗像賈珍那樣自由自在地玩樂,他在歷史上的名聲就跟隋煬帝楊廣一樣臭了。
跟唐太宗相比,嘉靖皇帝很沒氣量,海瑞挑了他一回刺,他就受不了,把海瑞關到獄中。從嘉靖一生的行為來看,他是荒唐之君,從他本人內心來說,他并不想做昏君。海瑞抱著必死之心向他進諫,他心中很受震動。他說,海瑞像比干,我不想做個商紂王。所以他把海瑞關在獄中,到死沒下決心殺海瑞。
三
回歸焦大,焦大對賈府的重要性,要超過魏征、海瑞對唐朝和明朝的重要性,他是太爺的救命恩人,沒有他,就沒有賈府主子們的富貴。焦大說話的方式比魏征、海瑞難聽,這沒辦法,他沒文化,是個粗人。但是,他說的話沒道理嗎?
焦大被趕出賈府,在偏遠的莊子上落寞以終。這樣的結局,是他的性格釀成的悲劇。但也不能僅僅歸于他的性格。如果賈府的主子有一顆感恩之心,焦大脾氣不好,他們也會念在焦大是太爺救命恩人的面子上,善待焦大。如果賈府的主子有一顆居安思危之心,哪怕焦大罵得再難聽,他們也會反省自己,而不是惱羞成怒,把焦大趕到莊子上。
焦大在賈府,跟魏征、海瑞在唐代、明代一樣,也是起著標桿作用。他說話那么難聽,賈府的主子都能聽進去,那些不太難聽的忠言,賈府的主子不是更能聽進去?
但是,反過來,他是太爺的救命恩人,只因直言不諱揭主子的短,就被主子趕走了,別的奴仆沒他這樣的大功,驕傲的資本都沒有,他們敢揭主子的短,下場不是更悲慘?
焦大被趕走,在賈府是一個標志性事件,意味著,自此,更無人敢于提醒賈府的主子——看看,你們是做了些怎樣污濁的事情!
那些奴仆們,背后挑撥是非,傳播緋聞,給主子起綽號,要怎樣刻薄有怎樣刻薄,但是,當著主子的面,他們會是一副溫馴恭順的樣子。
唐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他把魏征看作一面可以照出他身上污垢的鏡子。如果賈府的主子也有這樣的心胸,以焦大為鏡,時時省察自己,何至于落得忽喇喇大廈傾、沉甸甸鎖枷扛的結局?
青春與成長是紅樓繞不開的主題。《石頭記》就是一部主人公賈寶玉的青春成長史。從少年時代起,在青春期的各種人際生活,各種情感糾葛,以日常化的寫作方式,散布在大觀園內,散布在大多數章節里。
關于青春與成長,有很多方面可以著筆。比如叛逆與教導;比如愛情與友誼;比如三觀的確立;比如情感糾葛的處理;比如學校教育與同學關系;比如家庭教育與親子關系;比如性方面的萌動;比如情感方面的懵懂。等等不一而足。
請諸位紅友不吝賜教。
篇幅2000-5000字之間為宜,行文流暢易讀,文字標點規范,10月21日截稿。郵件word格式附件發送,附上作者簡歷和微信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