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蘇沫
《留情》作為張愛玲小說集《傳奇》的首篇,自然有著不同的意義。
曾經看過一個這樣的評價:張愛玲的很多作品從頭到尾都在唱戲,到《留情》,所有鑼鼓都收了,張愛玲一個人在合攏的帷幕前頭清唱。
其實《留情》的故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
男主人公米先生是一個59歲的有錢人,他一直和36歲的美艷姨太太郭鳳居住在一起。
米先生的原配大太太一直病懨懨的,住在另一個公館?,F在她快要死了,米先生想要去探望,姨太太郭鳳卻鬧起了脾氣要去舅母家。
米先生先是陪著郭鳳去了舅母家,呆了很久之后才去看大太太,最后又冒雨回舅母家接郭鳳回家。
許子東教授,潛心研究張愛玲近30年,他對《留情》評價很高:
看懂了《留情》,也就看懂了婚姻。
或許在人間錦麗繁華中,看透了遲暮時的炎涼世態。經過絢爛甜蜜的情愛后,還能在遍地雞毛的婚姻中起舞,那時再拾起來《留情》,才覺得看出一點意思來。
張愛玲的作品總是能帶來不同的心境,十年前,讀的是風花雪月的浪漫。十年后,才明白紅塵之苦才是人生。
她冷眼旁觀的刻薄文字,反而能讓人于熱鬧繁華中抽離出來,生出些許對于愛情和婚姻的警醒。
女人的壞情緒,是婚姻的毒藥
以前總覺得那時候的大太太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不管是姨太太還是下人都要看她的臉色。
然而《留情》中關于大太太的描寫卻并不多,只有寥寥幾句話,甚至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有。
即便如此,這個大太太身上還是折射著無數中國女人的縮影。
米先生是留學的時候遇見的大太太,那個時候的中國女留學生是非常難得的。
遇見了,很快就發生了感情,便結婚了。
然而大太太不太懂得經營家庭,脾氣一直是神經質的,后來有了孩子之后更是暴躁,不僅跟老公吵,自己的兒女一個個都同她吵翻了。幸而后來兒女們都到內陸讀書去了,才少了些沖突。
米先生只覺得日子過得倉促糊涂,就連過去要好的時候,也只記得一次次的吵架,沒有什么值得紀念的快樂回憶。
所以后來的那些年,兩人經常對打對罵,米先生更是很少同她一起了。
在自己家里得不到一點溫暖,便要到別處尋找安慰。
因此米先生特別地喜歡同新派的女太太們周旋,說說笑笑也是好的,姨太太郭鳳也是這個時期認識的。
可憐大太太不過五十多歲的年紀,就病入膏肓了。
亦舒在《喜寶》中這樣說:“我要很多很多愛,如果沒有,那就要很多很多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那個時代就能留學的女子,必然是富家的千金,又是因為感情才結婚的,自然也沒有舊式婚姻的束縛,米先生也不是多奇葩的渣男,至少也是有溫情的。
然而大太太從開始時有錢、也有愛,竟淪落到連最后的健康都是奢求了!
一手的好牌,被自己打得稀巴爛!
究其原因,跟自己的負面情緒脫不了干系。
她的壞情緒,把自己的愛情、老公、子女、健康統統都從自己身邊趕跑了。
進入婚姻的我們四面楚歌,孩子問題頻出,工作壓力山大,家庭需要平衡,我們時時刻刻處于緊繃狀態,情緒一不小心就崩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變成了一個整日皺眉的怨婦,變成了那個自己曾經討厭的人。
你的日子是熱氣騰騰還是怨氣滿滿,其實決定權都在自己手中。
女人是一個家庭的潤滑劑,她的情緒決定著家的溫度。
一個女人的好情緒,是家庭最好的風水。
經濟獨立,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姨太太郭鳳的出身極有根底,是上海數一數二有歷史的大商家,十六歲出嫁,二十三歲死了丈夫,守了十多年的寡。
36歲那一年郭鳳嫁給了59歲的米先生,23歲的年齡差里,終究是算計大于愛情。
從婆家到米先生這里,郭鳳經歷過無數的波折和眼色,那些日子里藏著太多無法與人言說的悲歡離合。
如今她雖過著優渥的日子,米先生想去看一看病重的大太太時,郭鳳還是不情愿的,說到底是心里沒有安全感。
她與米先生同坐一輛三輪車的時候,雖然米先生穿著西裝,然而半禿的后腦勺與肥大的頸項連成一片,終究不是多漂亮體面。
郭鳳竟然懷念起那個花花公子的丈夫,縱使千般不是,死的時候才二十五歲,那一張臉眉清目秀的,至少皮相是漂亮的,在人前不使她羞于承認那是她的丈夫。
郭鳳的嫌棄,我們不難理解。
她是溫柔的,頭發墊得高高的,旗袍也穿得大方,披上大衣,即便已到中年,依然是個上等的美人。
她選擇米先生不過是為了生活,這種物質生活優渥的婚姻至少是外人羨慕的。
茨威格說: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以青春換來的經濟保障,終究要用一些代價來交換。
如同火盆里枯木而成的炭,燒紅之后恰似枯木逢春,身子里透過紅隱隱的火,像是活了過來,很快又變成了灰。
郭鳳為什么要鬧別扭,不過是因為經濟的依附。
那是別人給你的,是可以隨時收回的。
如果經濟情況允許,誰愿意委屈自己犧牲愛情?
當活下去都已經竭盡全力時,有多少選擇是因為別無選擇!
曾經看過一個全職媽媽深夜的心酸傾訴:
因為愛,我辭了工作做了全職媽媽,沒了收入來源,只能手心朝上找老公要錢。
望著老公救世主的嘴臉,那一瞬間,我多想甩他一耳光,抱著孩子就走。
然而我做不到,因為沒有錢,我就算今天走了,明天還要回來。
反觀經濟獨立的女人,往往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就像馬伊琍面對文章出軌,因為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她可以有十足的底氣:
“我可以脫掉高跟鞋變成為你洗衣做飯的老媽子,如果你不再珍惜我,我依然可以穿上高跟鞋,重拾事業和光環。我可以慣著你,也可以換了你!”
婚姻從來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只有勢均力敵,游戲才能繼續。
經濟獨立,就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底氣。
這份獨立能讓你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多一份自信和尊重,也能讓你在暴風雨來臨時,多一種選擇和依靠。
好的婚姻,不過是彼此手下留情
這篇《留情》我看了很多遍,每一遍都以為自己看懂了,再讀一遍卻依然有新的感悟。
讀第一遍時,我以為米先生和大太太之間只有爭吵,沒有愛情。
后來才發現米先生看到一座棕黑的小洋房,細雨中竟然回憶起國外留學時的那些歲月,有大太太,還有他的孩子,以及一只綠玻璃的小狗玩具......
原來這些米先生都記得,不由得眼睛鼻子里都有涕淚的酸楚。
米先生雖然陪著郭鳳去了舅母家,卻不安地看著鐘,他心里還是惦記著他的妻。
那段說不清斬不斷的青蔥歲月,再是不堪,回想起來也終究回不去了。
那一天淡藍的天上現出一段殘虹,紅、黃、紫、橙,混合著遲重的日色,米先生仰著臉,想到他的妻快死了,他一生的大部分也跟著死了。
他和她過往生活里的悲傷氣惱都不算了,米先生看著虹,心里都是疼惜。
這可不就是愛嘛!
讀第二遍時,我以為郭鳳和米先生之間只有客氣的疏離,以及為了晚年幸福小心翼翼的算計。
后來才發現,米先生要去看大太太,郭鳳嘴上說著“你去呀!”,心里卻鬧脾氣要去舅母家。
郭鳳發現米先生在后面氣喘吁吁追趕時,便有意揀有汽車經過的時候才過街,耽擱了一會,郭鳳雖然生著氣,也不愿使米先生露出老態。
可見這段婚姻是有感情的,至少郭鳳心里是在乎米先生。
陽臺上米先生迎風站立時,郭鳳也曾把米先生的一條圍巾送了出來,說著暖心的話:“圍上吧,冷了。”
郭鳳其實并不是像看起來那么不在意米先生,她只是保護著自己的自尊心,怕別人笑話她一個寡婦對一個老頭動了真情。
愛情其實也就是那么回事,沒有夢想中的美好,也沒有你想的那么糟糕。
雨過天晴,這一場拉鋸戰似的鬧別扭也結束了,生活還是要繼續。
米先生和郭鳳最后牽著手沿著一路小洋梧桐的街道回家,一樹的黃葉子就像開得爛漫的迎春花,踏著落花樣的落葉一路走來,他們還是相愛著。
就像張愛玲所說:“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相愛不易,相守更難。
哪有什么完美的婚姻,不過是彼此手下留情罷了。
就如同冬日里的高領毛衣,寒風中覺得它溫暖安心,稍微有一點燥熱時,那份曾經的溫暖就變成了撓著頸脖的一根根細刺。
感情大抵也是如此,甜蜜著,溫暖著,瑣碎著,煩惱著。
好的婚姻,不過是彼此包容著對方的不完美。
親愛的:
愿你買得了菜市場里的白菜,也買得起專柜里的包包;
愿你能在風花雪月里聞香起舞,也能在鍋碗瓢盆中小酌微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