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左傳》是先秦散文的“敘事之最”,標志著我國敘事散文的成熟?
《左傳》在敘事方面有以下特點:
一、《左傳》的情節結構主要是按時間順序交代事件發生、發展和結果的全過程。倒敘與預敘手法的運用也是其敘事的重要特色。如“宣公三年”先記載了鄭穆公蘭之死,然后再回顧了他的出生和命名。預敘即預先敘出將要發生的事,或預見事件的結果,如秦晉崤之戰中,蹇叔在秦出師伐鄭時已預知了必然失敗的結果。另外,《左傳》中還有插敘和補敘.常用一個“初”字領起。
二、《左傳》以第三人稱作為敘事角度,作者大都以旁觀者的立場敘述事件,發表評論,視角廣闊靈活,幾乎不受任何限制。《左傳》還創立了一種新形式,即在敘事中或敘事結束后直接引入議論,以“君子曰”等來對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倫理評價,增強了敘事的感情色彩。
三、《左傳》敘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敘述事件的過程和因果關系,對事件因果關系的敘述還常有道德化與神秘化的特點。
四、《左傳》敘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寫戰爭。首先,《左傳》寫戰爭不局限于對交戰過程的記敘,而是深入揭示戰爭起因、醞釀過程及其后果。如“僖公二十八年”寫城濮之戰,對大戰爆發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斷展示晉勝楚敗的原因,結果也寫得很全面,不僅寫了晉師大勝,晉文公確立霸主地位,而且還寫了戰爭的余波。其次,《左傳》在敘述戰斗的過程中,情節曲折細致、生動逼真,往往有大量描寫細節。
五、《左傳》的敘事富有故事性、戲劇性。有的敘事記言明顯不是對歷史事實的真實記錄,而是出于臆測或虛構從中可看到志怪小說及小說中虛構人物對話的萌芽。如記載晉景公之死由三個夢構成情節。
六、《左傳》廣泛描寫了各種人物,其中許多任務寫的個性鮮明。由于它是編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跡大多分散記錄在事件發生的各個年代,很少對某一人物集中描寫,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跡聯系起來,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左傳》中許多重要政治人物如鄭莊公、晉文公,楚靈王、鄭子產、齊晏嬰等等,都是通過數年行跡的積累來表現的。此外,《左傳》通過人物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言行,展現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由上可見,《左傳》確為先秦散文“敘事之最”,標志著我國敘事散文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