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述《世說新語》的內容與特色,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世說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全書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雅量、任誕等36門,其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虛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從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又可以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具體說來,其思想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反映了士族階層的精神面貌、生活方式和文化趣味,如《王子猷居山陰》、《華歆王朗》等。
二、崇尚老莊自然,大多篇章描述了魏晉風度和名士風流,包括士族文人放蕩的言行,名士奇特的舉動和玄妙的清淡,如《劉伶病酒》等。三、反映魏晉時期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敗和統治集團的殘暴與荒淫,如《石崇要客燕集》、《石崇與王愷爭豪》等。四、對魏晉時期社會的黑暗斗爭、社會風尚、人際關系和文學藝術成就也有所反映。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具體說來,一、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種表現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有的篇章通過同一環境中幾個人的不同表現而形成對比,如《雅量》中記述謝安和孫綽等人泛海遇到風浪后各人的表現。有的篇章則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畫式的夸張,如《忿狷》中繪聲繪色地描寫王述吃雞蛋的種種蠢相來表現他的性急。有的篇章運用富于個性的口語來表現人物的神態,如《賞譽》中王導“以麈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說:“來,來,此是君坐!”生動地刻畫出王導對何充的器重。
二、語言精練,簡約含蓄,雋永傳神,透出種種機智和幽默,既有典雅的辭句,又有生動的口語,善于將語言寫得逼似人物身份,使人如聞其聲。如《儉嗇》篇寫司徒王戎的吝嗇;《簡傲》篇寫鐘會訪嵇康,表現了嵇康傲岸的個性。正如明代胡應膦所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
《世說新語》是記敘軼文雋語的筆記小說和小品文的先驅,對所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歷代模仿者不絕,有梁劉孝標的《續世說》、明何梁俊的《何氏語林》等。《世說新語》的許多故事成為古代詩文中的典故或小說、戲曲的創作素材。如元關漢卿的《玉鏡臺》、秦簡夫的《剪發代賓》等都是從《世說新語》的故事發展而來的。《三國演義》中的曹植七步成詩等情節也來自《世說新語》。此外。“拾人牙慧”、“一往情深”、“難兄難弟”等成語,也出自《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