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57年的一個深夜,在西安某施工地,一聲一聲鋤著土地的聲音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的清晰。
而清脆的一聲響動,令施工者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這哪里是泥土的聲音,明明更像是砸到了什么清脆的石板。他們輕輕地刨掉了一些表面的泥土,發現了一整塊青色石板。
這畢竟是在西安,施工者大概還是對墓葬文化有一些了解的,此時也不敢輕舉妄動了,緊急聯系了當地的考古團隊。
2
當考古學家到達現場之后,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勘察。
首先要確認一下這個青色石板是不是墓穴的一部分,即使是專家也不敢輕舉妄動,誰也不知道哪一塊物品就將是一件歷史文物。
掀開青色石板之后,一個較為完整的、規模健全、但不是很大的墓葬呈現在大家眼前。
這時候的考古專家是非常激動的,這證明很快就有一個新的故事、新的文物可以研究,畢竟現如今保存這么完整的墓葬已經很少見了。
也已經顧不得是深夜了,考古學家們當即就準備開工。
挖掘之后發現了一個棺槨,從外形來看像是一個房屋,門窗什么的都應有盡有。四周刻了各大神獸,做工非常的精細,像是用于保護墓主一樣。
仔細勘察發現這更像是一種叫“九脊殿堂式石棺”的棺材,就像是仿宮殿一樣,更像是隨帶歌山式的建筑。
看到這是來自于隋代的墓穴,考古學家都很激動。
目前看來這個墓穴的規格,更像是皇家的配置,只是說姚碧普通的墓穴更小一些,這可引起來考古學家的疑問了。
他們帶著這些疑問一心發掘,想著會不會有全新的歷史文物出土的時候,一聲“啊!”打斷了一切。
眾人隨著叫聲,看向了即將被打開的石棺蓋,清晰刻著:開者即死。
現場的所有考古學家都震驚了一下,到底是多么害怕這個墓穴被盜,才能刻下如此惡毒的詛咒?
這個時候的考古學家對于墓中的情況又是充滿好奇,又是帶著一絲絲的敬畏。
在所有防護措施做好了之后,他們打開了棺槨,那一瞬間,看到一個頭戴金冠的小女孩被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圍繞著。
雖然經過了千年,但是并不是很大的骨骼也證明了這并不是一個成年人,再加上各種配飾和所剩無幾的針織物,可以判斷出是一個小女孩。
不過很快大家的目光很快就被小女孩頭頂的金冠吸引住了。
金冠是由珍珠和上百個金絲構成的,最上方還有一只精巧絕倫的蝴蝶,看起來靈動無比。
能想到這個女孩子生前大概也是活潑好動,招人喜歡的。
她脖子上的項鏈雖然也經過了一百多年,但仍然熠熠生輝。
項鏈的鏈身是由28顆鑲嵌著珍珠的金球組成,上端有個紐扣鑲嵌著一顆青金石,甚至還雕刻出了一個大角鹿,充滿著一種異域感,考古學家推測是從西域那邊傳過來的。
這也將會是中西文化之間交流的見證。
除了一般墓穴中會有的陶器、珍寶玉器之外,甚至還有著玻璃制品、女俑等,不難看出下葬人想讓她到另一個世界的時候,也享盡榮華富貴。
“眼前的石棺是一件藝術品,他實在是太精美了。”根據當年在場的考古學家回憶道。
即使是考古學家見過這么多歷史文物,也還會對當時的景象贊不絕口,可見當時的場面有多么的壯觀。
大家清點了所有的寶物發現,總共有230多件,每一樣都精美絕倫、價值連城。
只是既然有這么多的奇珍異寶,為何不能將墓地做得更大一些呢?
這個小女孩究竟有何特別之處能夠得到這么高規格的厚待呢?
3
隨著墓志的出土,人們發現了她的名字:李靜訓,她是隋朝左光祿大夫李敏的第四個女兒。
而看到墓志的最后一句話:“共知泡幻,何嗟壽夭”,也是能感受到下葬之人的悲痛。
但李敏好像在歷史上并不出名,那為何李靜訓死后能受到如此厚待?
這就要從李敏的父親說起了。
李敏是隋朝開國功臣李崇的兒子。因為是功臣,所以李崇戰死沙場后,李敏便被接入皇宮生活,享受著和皇子一樣的待遇。
而李靜訓的母親宇文娥英,則是北周皇太后,隋朝樂平公主楊麗華唯一的女兒。
楊麗華則是李靜訓的外祖母,也是給李靜訓下葬之人。
那這樣看,李靜訓雖然也算是個家世顯赫的小姑娘,但她的墓葬未免也有點超出禮制了。
所以是不是就跟她的外祖母楊麗華有更多的關系呢。
楊麗華是北周重臣楊堅的女兒,后來嫁給宇文赟做太子妃。在北周武帝駕崩之后,自然成為了北周天元皇后。
但是宇文赟昏庸暴戾,即位之后多次都想要賜死楊麗華,還冊立了其他幾位皇后,用于羞辱楊麗華,形成了“五后并立”的局面。
楊麗華悲憤不已,不過沒過幾年宇文赟就病逝了,太子宇文逝繼承皇位,楊麗華苦盡甘來成為了北周皇太后。
在這之后,楊麗華為了想讓社會更加繁榮穩定,便讓自己的父親楊堅執掌軍事大權,不到短短一年時間,父親就推翻朝政,自改名號為“隋”,并殺害了所有的皇子,只留下楊麗華和女兒宇文娥英。
宇文娥英畢竟是隋文帝的外孫女,等到她及笄之年的時候,便想著給她尋一個夫婿。
在宇文娥英選中李敏之后,兩個人過了一陣幸福美滿的日子,還生下了四個孩子,這第四個孩子就是李靜訓。
楊麗華非常喜歡這個小外孫女,便將她接到了身邊照看。
李靜訓從小就活在外祖母的庇護之下。
對于前半生愛情和親情都相繼被背叛過的楊麗華來說,李靜訓能夠陪在身邊,無疑是最大的慰藉了。
也因為父親隋文帝對于楊麗華的愧疚,多次想讓其改嫁,但楊麗華并不肯,所以對于其他方面,隋文帝也是很寵愛自己的女兒。
什么奇珍異寶都往楊麗華宮里送,楊麗華也不排斥,如果李靜訓喜歡的話,她就留下來給她當玩具。
即使是這樣的百般寵愛,也沒能將李靜訓帶到成人。
李靜訓9歲那年,新帝隋煬帝行宮至汾陽宮,作為姐姐的楊麗華自然是跟著一起,但她舍不得李靜訓,便將其帶在身邊。
這一路上楊麗華可謂是百般保護,連李靜訓有什么磕碰都非常害怕。
縱使再小心翼翼,李靜訓還是生了一場急病,甚至連在場的御醫,都沒有任何的辦法,最終不治而亡。
4
楊麗華自然是無法接受,悲痛欲絕了許久之后,決定親自為李靜訓下葬。
不管大大小小的事情,楊麗華都親自操持。
雖然已經是隋朝了,但她仍以“周皇太后”自稱,親自為李靜訓寫了370字的墓志銘。
即便是后人再去看,跨越1400年,也是能感受到楊麗華失去外孫女的痛苦和祖孫之間深厚的感情。
她把墓地選在了一個埋葬妃嬪的皇家尼寺----京兆長安縣休祥里萬善尼寺,方便自己前去祭奠、禮佛。
看著楊麗華的行為,隋煬帝也不好說什么,畢竟是自己的親姐姐,就算默許了這場高規格的下葬。
為了滿足自己的美好期望,希望外孫女能在另一個世界也享盡榮華富貴,極盡所有財富放入李靜訓的墓穴之中。
第二年的時候,楊麗華就病逝了,在臨死之前把李敏和宇文娥英托付給了隋煬帝,但是隋煬帝因為猜忌,將李敏處死,隨后也賜死了宇文娥英,這樣來看,北周的血脈大概也沒有了。
自古帝王家就是無情的吧,所以像李靜訓和楊麗華這樣的祖孫情,也是少見的。
想必刻上“開者即死”這樣的文字,也是楊麗華希望外孫女能夠不被叨擾吧。
現如今完整的墓葬文化越來越少,要么是在施工時被破壞,要么是在無人管理的階段被盜墓者都偷走了。
買賣文物,中國文化資源外流的現象在前幾年來說是頻頻發生。
一個歷史文物不說它本身的價值,但它背后所承載的一段文化和故事,都能夠幫助現代人更好地去研究過去。
也是通過這場祖孫之間的感情,在1400年后,我們才能讀到這段感人的歷史故事,也才能對留下來的文物有著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