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
|
2011
透過黃沙大漠,在莫高窟,有一位在藝術成就、學養見識和人生品格上,都洋溢著大師風范的長者。
敦煌之夢
我自從1945年到達甘肅并于1946年到達莫高窟后,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敦煌,為了石窟藝術的研究事業和保護工作,一住就是50多年,基本上把一生奉獻給了敦煌文物的事業。雖然曾經遇到過生活上工作中的一些困難,但我終于堅持下來,并且從不后悔。是偉大的石窟藝術寶藏和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吸引了我,感染了我;是古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匠師的開拓精神、創新精神、奮斗精神和在艱苦條件下的樂觀向上精神鼓舞了我,支撐了我。50余年來,我在壁畫臨摹、介紹宣傳石窟藝術、從理論上對石窟藝術進行分析研究、培養年輕人才,擴充壯大研究隊伍、加強編輯、出版和展出工作,促進和推動國際敦煌學術交流,提高石窟文物的科學保護水平等方面盡了自己一份力量。
段文杰
2006年12月
(1917年8月23日—2011年1月21日)四川省蓬溪縣常樂鎮人。祖籍四川綿陽豐谷鎮。擅國畫。敦煌文物研究所。1945年畢業于重慶國立藝專。歷任敦煌藝術研究美術組組長、敦煌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甘肅分會副主席。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著有《敦煌彩塑藝術》、《敦煌壁畫概述》、《敦煌壁畫中的衣冠服飾》等。臨摹敦煌壁畫384幅,在國內外多次展出。撰寫論文數十篇。出版有《段文杰敦煌藝術研究文集》、《段文杰敦煌壁畫臨摹集》等。2011年1月21日在蘭州逝世,享年95歲。
1944年,國畫大師張大千將自己臨摹的敦煌壁畫帶到四川舉辦展覽。正在國立藝專學習的段老站在畫前,激動異常。段老后來說:“看到張大千先生的臨摹作品后,我著了魔,所以我到了敦煌?!?/span>
1945年7月,剛畢業的段老來到了魂牽夢縈的敦煌。放下行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洞窟。在洞窟里,段老驚喜萬千:壁畫原作比臨品更美,美得令人震驚。但他同時更加心痛:風化脫落、煙熏火燎、手劃刀刻……自然與人為的傷害令這些絕世的藝術品逐漸凋零。于是,他暗下決心:“不能讓它再支離破碎了,不能讓它再損毀失散了?!闭窃谶@驚喜和痛心之間,段老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給了莫高窟。
從1946年開始,段老共臨摹各洞窟不同時期的壁畫340多幅,面積達140多平方米。這一成績在敦煌莫高窟個人臨摹史上創下了第一。
▲ 1952年段老在莫高窟第285窟臨摹壁畫
▲ 1956年段老在寫工作計劃
其中,整窟臨摹的莫高窟第285窟、榆林窟第25窟成為敦煌壁畫臨摹的標桿,其代表作《都督夫人禮佛圖》成為敦煌壁畫復原臨摹的典范。段老在敦煌壁畫臨摹藝術實踐和理論方面的突出成就,為保存、傳播敦煌藝術做出了卓越貢獻。
▲ 各國王子舉哀圖 第158窟
▲ 各國王子舉哀圖 第158窟
▲ 各國王子 第194窟
▲ 臨摹
1947年和1948年,段老及其同事們對莫高窟洞窟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編號、測量和內容調查,他們做的洞窟編號被認為是最完整和科學的,至今仍在沿用。
從1982年起,段老開展了頻繁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為我國敦煌學研究開拓道路。1994年敦煌研究院主辦的“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有來自16個國家的200多名中外專家學者參加。會上,中國的敦煌學者展示了自己的實力,展示了中國敦煌學繁榮興盛的良好局面。
▲ 段老為鄧小平同志介紹洞窟藝術
▲ 邵逸夫(右)和段老合影
段老在探討敦煌藝術的民族傳統、風格特點、源流演變、藝術成就等方面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有著獨到的見解,有著精深的造詣,取得了顯著成果,發表《形象的歷史——談敦煌壁畫的歷史價值》、《早期的莫高窟藝術》等論文50余篇近百萬字;出版《敦煌石窟藝術論集》、《段文杰敦煌藝術論文集》等代表性論著,主編《敦煌石窟藝術》等大型圖書,成為敦煌藝術研究的集大成者,可謂著作等身,許多著作堪稱敦煌學的扛鼎之作。
他曾應邀前往法國、日本、美國、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敦煌學術研討會,講授敦煌學,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段老在印度參加學術會議時主持會議
▲ 段老在莫高窟九層樓前與平山郁夫交談
▲ 段老與臺灣藝術家交流
▲ 段老陪同泰國公主詩琳通參觀莫高窟
一生熱愛敦煌,矢志不渝。為敦煌文物保護、為世界文化遺產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扎根大漠60多年,研究和弘揚事業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奉獻了畢生心血和精力,展現了一位專家、一位學者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為表彰對敦煌文物和藝術保護研究事業的終身貢獻,甘肅省政府和國家文物局2007年8月23日聯合授予著名敦煌學家段文杰“敦煌文物和藝術保護研究終身成就獎”。這是對段老60多年敦煌生涯的絕佳總結。
敦煌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經過時間積淀留存下來的、具有傳統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是具有代表性和民族性的歷史文化成果。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文化遺產的存在昭示了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和特征,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進步的精神源泉和動力。
在全國敦煌學者共同努力下,“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外國”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變,中國的敦煌學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段老讓敦煌學回歸故里的愿望已經實現。他說,敦煌學已經回歸故里,這是中國敦煌學者共同努力的成績,但是敦煌學是國際的學問,歡迎各國學者進行研究。
敦煌在中國
敦煌學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