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許多物品上,都有形色多樣的各種花紋裝飾,大到建筑物、青銅器、祭祀用品、家具等,小到一塊玉佩、一個香囊、一只玉墜……
這些物品上的花紋種類極為多樣,有飛禽走獸、花草樹木、昆蟲游魚、人物典故等等,而每一種紋飾都有其獨特的寓意。
這些在古代器物上無處不在的紋理,也是中華文明的一種具現化表達,這篇文章會介紹一些和花木相關的紋飾,與其所蘊含的深意。
以蘭花紋為飾,象征隱逸之君子,《離騷》中屈原說“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戰國時代,帶有蘭花紋的飾品,多用在隨身的飾品上。之所以佩戴這樣的飾品,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蘭芷不止。人不該因外在的事物,而放棄自己內心的堅持。
《淮南子》有云:“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
三多,是指佛手、桃子和石榴,這個詞出自《莊子·天地篇》,是指多福、多壽、多子的意思。
在瓷器文化上,還有“三多九如”一說,是用九把如意紋,環繞佛手、桃子和石榴的花紋,用以象征著福壽綿長、萬事如意。
佛與福諧音、桃子喻壽、石榴多子,這三種植物,正蘊含著“三多”的美好祝愿。所以人們也常用這三種植物的花紋,來裝飾壽誕、婚禮等場景。
古時的南方人,多用竹子建房,竹屋冬暖夏涼、建造簡易,且竹有七德,即:正直、虛懷、擔當、奮進、卓爾、善群、質樸。
一些有風骨的文人們,也常以竹自比,竹子不僅能夠實用,也擁有諸多美好的品質,在器物上使用竹子的紋路,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于是人們在與起居相關的物品上,多用青竹紋樣,就如蘇軾所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歲寒三友的一員,梅的品質與精神歷來被中華民族所推崇。
在古代,人們將梅花紋理,視為不老不衰的象征。而在民間,也常將用其代表五福臨門。
梅花紋,也有柳暗花明的意思在里面,就像唐代高僧黃蘗禪師所說的那樣:“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牡丹是雍容富貴之花,也是中華民族所確立的第一種國花,劉禹錫的詩中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的華貴,自然也被牡丹紋飾所繼承,帶有富麗堂皇之感的牡丹紋,常被用在廳堂的裝飾上。
自唐朝以后,牡丹紋也常出現在瓷器上,五代十國時的越窯,以及宋朝五大窯之一的定窯中,都曾有牡丹紋瓷器產出。
蓮花,是最為世人所喜愛的一種花兒,孟浩然有一句詩說“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蓮花雖自淤泥中而生,卻是人間至潔之物。以蓮荷為紋飾的器物,曾在南北朝后極為盛行。
這些使用蓮花紋的器物,多用在佛教寺廟里,但在一些瓷器上,也被人們廣泛使用。蓮花紋種類繁多,常用的就有幾十種不同的形狀。
纏枝紋是瓷器上最常見的一種花紋,尤其是在青花瓷器上,被使用的極多。
纏枝紋俗稱“萬壽藤”,這種花紋是連綿不斷的葉子與枝丫構成,有生生不息、綿延長久的寓意。
纏枝紋在明朝被使用的最頻繁,明代的纏枝紋的構圖非常靈活,它不僅擁有著濃重的東方特色,也可以表現出風格不同的異地文化。
紅藥,是一種紅色的芍藥花,這種花兒有著時光易逝的寓意。
宋朝詞人王觀說:“紅芍藥,人生百歲,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
這種花紋被使用的不多,但其中卻蘊藏著非常值得人們深思的道理,光陰無赦,誰都逃不過那寒來暑往的不息輪轉。
就像戰國著名思想家莊周所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所以每個人都更該明白每時每刻的珍貴,不負歲月、不負自己,要讓那忽然即逝的芳華有所意義,要讓那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開。
▲卷草紋
▲寶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