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60001
廈門最全面專業(yè)的文藝自媒體平臺。我們致力于分享有趣的人物訪談,解析藝文界熱點事件。希望這里的文字,能讓你受益。
由福建省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指導,福建省美術家協(xié)會、福建省畫院主辦,廈門市美術家協(xié)會協(xié)辦,廈門傳世藝宮美術館承辦的《向人民匯報——“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石橋、毛健全、湯琳南中國畫作品展》將于3月18日至3月27日在廈門傳世藝宮美術館開幕。 本次展覽是石橋、毛健全、湯琳南三位藝術家的藝術聯(lián)展,共展出三位藝術家歷年創(chuàng)作的花鳥精品百余幅。這三位藝術家始終堅持扎根生活,或深入邊遠偏僻的鄉(xiāng)村,或時刻觀察身邊生活,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力求從人文主義視角觀察和揭示新中國人民大眾更為深刻的精神內涵。 此前,“子申文藝坊”曾專訪過其中的參展藝術家——石橋(他曾是福建名商,卻在巔峰時辭職畫畫,痛失愛妻后一夜白發(fā),而今執(zhí)筆走天涯)受到各界關注。此次,我們走近湯琳南,講述他與藝術的故事。
湯琳南藝術簡介
自小對閩南風物感興趣
初次見到湯琳南,許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清瘦。
的確,他不高,但矯健,一雙眼睛很有神,頗有點仙風道骨的味道。對此,湯琳南還曾自我形容為“瘦客”,相當傳神。
(湯琳南)
湯琳南是福建漳州人,從小就對藝術感興趣。他也喜歡觀察,尤其對周邊的閩南風物印象深刻。“那些生于南方地帶的山水、植物和花鳥,都透著水靈靈的感覺,從來都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氣象。”湯琳南說,這些景象令他印象深刻,后來也都被他畫進了他的作品里。
成年后,湯琳南來到浙江,進入中國美院,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美術。這為他日后的專業(yè)創(chuàng)作打下了很好的基本功。
還在學習期間,湯琳南的作品就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在他筆下,那些花與鳥,都顯得生機無限,又有生活情趣,可謂妙趣橫生。
(曼陀羅寫生四條屏 49X178cm)
學藝應集百家之長
湯琳南偏愛工筆,也可以說是“兼工帶寫”。同時,他的山水也出手不凡——畫面線條顯得非常豐富,極具性情。
湯琳南學藝頗豐,但卻不滿足于現(xiàn)狀,一心想要學到更多。
于是,一段時間后,他又開始負笈北上,赴北京求學。
(紅葉八哥 33×66cm)
“藝術是需要多方學習,同時也要借鑒他人的優(yōu)點,在消化吸收的同時,又不放棄自己的特點。也要做到不亦步亦趨,拾人牙慧。應該說,一切皆為我所用,不改弦更張、迷失自我,才是真本事。”湯琳南說。
從北京回到福建后,湯琳南開始靜下心來,一邊梳理自己的思想,一邊開始進一步鍛煉自己的畫技。同時,他也細心觀察周遭的風物,體驗不同的閩地文化,使其交相雜糅,很好地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上。
湯琳南極為注重寫生。那段時間,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又借鑒宋元畫風,歷經了無數的寫生,畫稿都是成捆地堆積。
據說,他曾三赴西雙版納寫生。在寫生過程中,他探索了中國畫各種樣式的表現(xiàn)手法,逐漸形成了以雙鉤重彩填色的繪畫方式,寫生一開始就形成創(chuàng)作意識,在經營位置、章法、取舍等各方面綜合元素進行嚴謹的融合,寫生完了,就是一幅完整的創(chuàng)作作品。
“對我來說,藝術永遠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寫生作品的好處,就是更加貼進生活,這個過程更加富有激情碰撞,且面對自然萬物,拋開一切別的參照包括古今繪畫粉本的影響,而需要自己去選擇適合表現(xiàn)的手法,因此顯得更加生動,更有畫家個人對寫生的對象的理解和風貌,寫生作品更有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性。”湯琳南說。
(曼陀羅寫生四條屏 49X178cm)
湯琳南的花鳥、山水等都畫得相當傳神。而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上,他尤其專攻翎毛。這是因為,他偏愛古舊的光華。
“湯琳南從骨子里認定國畫的本真就是秉持傳統(tǒng)文脈,雖然水墨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fā)展,如果不沿襲水墨審美與法度,就會失去中國繪畫的獨特性和民族性,所以,始終一絲不茍地堅持翎毛傳統(tǒng)。”有評論家說,因此,湯琳南堅持遵循翎毛法度。其中的代表參展作品是折枝《松鼠紅果圖》,雖小幅小畫,卻彌覺雋雅。
這幅作品總體來看,是工筆設色,一路工整細膩,深具院體之美。細看之下,他畫一只褐色三彩松鼠,因這種松鼠有斑紋,便顯得最入畫,拖纓帽形蓬松尾巴,格外漂亮。可以說,在畫中,湯琳南用細致入微的翎毛筆觸,表現(xiàn)出了松鼠那種纖毫必現(xiàn)的毛發(fā),令人愛不釋手。
或許是因為喜愛松鼠的形象,過去,湯琳南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以松鼠為題材的作品。
(鼠來寶 33×66cm)
湯琳南曾說,松鼠這形象很小,很輕,也很瓷,卻有著較強的靈動性,往往越容易牽動人的情感心緒。
“松鼠體態(tài)嬌小,天生弱勢,多被外界侵擾,卻無力抗爭,因為承受著太多的擔驚受怕,頑強的生命力造就了自由靈動的身軀,若即若離于人們的視野。”湯琳南說,松鼠裝點了大自然的生態(tài)美,給人類帶來了快樂和美感。
習畫多年,湯琳南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也有著自己的理解。
在他看來,中國畫是中國獨特的繪畫體系,它是以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如中國古哲學、中華民族文脈為依托的繪畫,更強調的是意境、格調等精神性的東西。
“中國畫的學習過程,會經歷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循環(huán)反復的過程,它有特定民族語言,有自己的規(guī)范程式,如果不學習傳統(tǒng)的繪畫,不研究中國歷代的傳統(tǒng)繪畫經典作品,不溯本求源,就無法談什么傳承。”湯琳南說。
他還認為水墨與西畫混搭是個偽命題。
他堅信文化基因是不可改變的。一旦中西結合,那就不是正宗的中國畫了。“我不否認中西結合可以出現(xiàn)好的繪畫作品,但也只能說是繪畫作品,不能稱為正宗的中國畫。如吳冠中先生的彩墨畫,如果把它界定為中國畫的話,那么按照中國畫講究的規(guī)范程式,肯定不符合標準,但作為繪畫作品來看,它又是非常好的。所以我覺得中國畫的創(chuàng)新話題不好討論,要說,也只能說推陳出新吧。”
對于未來,湯琳南說,他無意于徒想太多,而是要堅定地做好自己,畫好自己的畫,盡量享受繪畫帶來的愉悅感,“就很滿足了”。
湯琳南作品欣賞:
(報春圖 33×66cm)
(多子多福 33×66cm)
(還來就菊花 33×66cm)
(秋雨荷塘淡淡煙 33×66cm)
(驚蟄時節(jié) 33×66cm)
(多子多福 33×66cm)
(果熟圖 33×66cm)
向人民匯報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石橋、毛健全、湯琳南中國畫作品展
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
主辦單位
福建省美術家協(xié)會 福建省畫院
協(xié)辦單位
廈門市美術家協(xié)會
承辦單位
廈門傳世藝宮美術館
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上午10:00
2017年3月18日至3月27日
廈門傳世藝宮美術館(虎園路16號廈門賓館南門)
CSART168 ??傳世藝宮美術館
廈門市思明區(qū)虎園路16號廈門賓
0592-5127168
人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