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看似到處拼顏值的時代,大家變得分外注重容顏。尤其對于年輕愛美的女孩子,愿意花費很多精力用于美容和保養。其功效自然不可否認,實際上最長遠的投資不在美容院,而是在書房。
顏值,指一個人的容貌數值。既然是數值,也就意味著,它可以根據一套評判標準進行量化考核。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連樹葉都找尋不到相同的兩片,何況人?每一朵花、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根本不可比較。
所謂顏值,我想,除了五官布局,包括由內而外的氣質和韻致。不管你花費多少精力,使用多高檔的化妝品,一張貌美如花的臉蛋就像一件易耗品,終會萎敗。
一個人的氣質、言談舉止間的涵養,任憑歲月雨打風吹去,它都經久不衰,從不遲暮的銀幕女神秦怡、歷經苦難依然精致生活的的名媛鄭念,就是如此。
經濟學家林采宜說:顏值是智商、修養的另一種表達。整容可以讓你的五官布局變得更美,但不會因此拯救的人生,如果你的小宇宙里沒有裝著足夠的智力,再好的容顏也只是大眾的消費品。
這個小宇宙,也就是一個人的內在世界,包括透露出的氣質、修養。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讀書越多,顏值越高。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三毛這段話語,可以作為她傳奇人生的注腳。
三毛不漂亮,但無疑是美的。
品讀她文字,欣賞她照片,那些記錄煙火日常的質樸文字充滿的真性情,那些撒哈拉故事中蘊含的詩與遠方的情懷,以及在滾滾紅塵中走遍千山萬水初心不曾改變的堅守……匯聚而成的獨特氣質,比娛樂圈千篇一律、努力媚俗的皮囊動人得多。
關于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人們只看到最具代表的金發、紅唇、美人痣,卻沒有在意她對閱讀的癡迷。
網上關于她的圖片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閱讀的身影。靠在書架前、趴在草地上、半躺在床上、坐在片場中……各種姿態,見縫插針。喬伊斯、惠特曼、貝克特、蕭伯納,這些西方作家屬于她的最愛。
瑪麗蓮夢露的粉絲根據照片、訪談等資料整理出一份屬于她的書單,結果發現,在其36年生涯中,閱讀過或者關注的書籍,達到四百多本。
容顏再漂亮,終會衰敗,只會帶來驚鴻一瞥的乍見之歡;韻味與氣質,讓人久處不厭,帶來細水流長的愉悅和感動。
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他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
反過來說則是: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開卷有益,沒事多讀書少刷圈;與能夠激發更好自我的人相愛,這些事可以提升你的氣質,美化你的容顏。
人丑就要多讀書。
這句吐槽之言,細品之下也有一番歪理——先天不足,后天彌足。 “就要”二字,強調容顏與讀書之間的一種關系:你不美,還可以讀書啊,歲月是一把殺豬刀,書籍卻是一把美容刀。
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蘇軾在寫給友人的詩作中這樣說:“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他眼里,這位叫作董傳的朋友,雖然劣布粗衣,卻因為飽讀詩詞而顯得器宇軒昂,非同常人。
作為蘇軾得意門生的黃庭堅,同樣說過這樣的話:“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在這些文人心目中,書籍,不僅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認識自我和世界的最佳來源,還可抵抗無情歲月的碾壓,改善容顏,永葆青春,是居家旅行、乘坐地鐵、窗口排隊的必備良品。
臺灣作家林清玄認為,通過多讀書、多思考、樂觀而自信、自愛而有尊嚴地生活來改變氣質,對于一個人的生命來說,屬于最深層的化妝。臉上的化妝只能算末尾之事。
董卿是觀眾眼中的女神,優雅、高貴,一出場,一微笑,一開口,氣質不凡,好似周身散發著鉆石般的璀璨光芒。
這份人近知命依然光彩奪目的知性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項再普通不過的好習慣——讀書。
讀書,是在父母對她從小培養形成的習慣。在某次訪談節目中她說,每天睡覺前都會進行一個多小時的閱讀,這是雷打不動的一件事,已成習慣,無所謂堅持。為了安靜投入地看書,她沒在臥室里安裝電視機或者其他電子產品,手機也不會帶進去。
董卿非常喜歡看《紅樓夢》、《安娜卡列尼娜》,值得花費時間去反復品讀的,她認為還是唐詩宋詞。在《中國詩詞大會》主持過程中,觀眾不僅被她優雅形象所吸引,更是被她不凡的談吐、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蘊深深折服。
如果只許帶三樣東西進入荒島生存,董卿說,她會選擇書、種子、男人。因為這三樣是生命延續不可或缺的元素。
有人曾在飛機上巧遇董卿,看見她全程都在看書。也有人以前經常在南大圖書館,看到沉浸于閱讀之中的董卿。
常年的閱讀賜予董卿玉骨雪肌、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容顏,更讓她擁有古典書卷氣息的美。
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曾給全世界的女性提過這樣一條建議:多讀書吧,知識是唯一的美容佳品。
天生麗質固然是一種幸運,漂亮皮囊也可以一時討巧,唯有通過讀書、旅行、修身養性獲取的好氣質,才是具有智慧之美并且歷久彌新的高顏值。誠如這樣一句話:
若有詩書藏心中,歲月從不敗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