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茶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因、可溶唐、水溶果膠、兒茶素等。因此,水仙茶很香,又帶有甜味,很讓人提神。
ZHANGPINGSHUIXIAN
茶學家張育松先生在《中國水仙茶》中記述,福州一個名叫高秋霖的茶友做了一副耐人尋味的對聯:
天波泓碧暈,水心清淑;
地脈炳靈香,仙品厚淳。
漳平水仙茶是經過半發酵處理的,其酶促氧化的程度輕于閩北水仙,又超過輕度半發酵安溪做茶法,集兩種優點于一身。這種做法保留了一部分未氧化的兒茶素類物質,另一部分兒茶素類物質則借由復雜的氧化還原作用,形成另外的聚合物,從而給我們帶來了獨特的茶湯顏色和特別好的味道。
SHUIXIAN
漳平水仙茶本質以其內斂、典雅、韻味十足而著稱,其身處于山坡野谷,承陽光雨露,飲山嵐霧氣,野性天成。這種茶不嬌媚,不孤傲,清而純正,奇而謙遜,色蜜黃澄澈,韻味沉隱不露。在數十種烏龍茶品種中,漳平水仙獨特的外形、優雅的香氣、醇厚的內質、綠葉紅鑲邊的葉底,彰顯著非同凡響的特性。
XIANYUN
其中,鮮香與甘醇是漳平水仙茶的突出特征。
漳平水仙茶的鮮香度很高。除了這個茶種葉片的汁液自帶清純香氣的原因之外,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又給它提供了強大無匹的條件保證。漳平的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當中,八九個月份處于熱季,南風帶來暖濕氣流,雨水相當充沛,而陽光又很充足。茶樹生長的季節正是這個晝暖夜涼的漫長熱季,它們能夠自由自在地吐納生息,致使茶葉的汁液及其飽和,成分極其豐富。
漳平多山,地貌比較復雜,那就不是整座山都難來做茶園。大多數茶園范圍都不大。周邊基本上是竹木繁生的原野。由于地廣人稀的原因,漳平的山野封存于原始狀態。群山矗立,云遮霧繞,叢林護駕,茶園空氣清新,水質清純。各種竹木、百草和野花的清新、鮮香氣息氤氳著茶園,茶樹處在純凈天然保護的狀態下,仿若深閨媚娘,氣質鮮艷。這給茶葉注入清雅、甜蜜、芳香的底蘊。它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江南生桔、江北為橘”是同樣道理。
南洋大用山有機水仙茶生態基地
水仙茶樹屬于小喬木型大葉種,發芽較晚,一般要到清明后期才能開采。
漳平水仙成品干茶,有的帶著一股幽柔的蘭花香,有的帶著一股親和的乳香,有的帶著一股雅致的水仙花香,有的帶著一股馥郁的桂花香。但無論何種香型,都帶有天然的清甜味兒,正如雨打芭蕉、人在樹下的感覺。沸水沖泡之后,香味更為明顯。當然,漳平水仙茶鮮香度的提煉,有賴于當地做茶師傅的秘制手段,出現清雅香和濃郁香區分。
整個制茶過程都對茶葉的芳香度產生影響。尤其是炒青環節效果更明顯。一般地說,越熟制的茶越香。不過那不算清香,而是濃香。這個道理跟娘娘們平時烹制菜肴的情況差不多。譬如炒冬筍就大有講究。半坡黃土地剛挖出來的冬筍現炒最好吃,但要懂得訣竅。剝開筍殼,用刀削凈外表,不下水里去洗,直接斜切,用三層肉榨油,將筍片或者筍絲放進鍋里干炒。這個菜不帶澀味,其味道就是特好的清香。如果冬筍放了好幾天,剝開后拿來水洗,橫豎亂切,又經熱水煮熟,然后再炒,能去除澀味,也還是有些香,但它不再是絕美的鮮香。我們炒制山間草木葉子的野菜,以及做茶,全部都是趕新鮮。
漳平人做茶更講究,帶水珠的茶不采摘,采摘后的鮮葉及時做茶,做那個半發酵的水仙寶貝,清香迭起,熟香兼備。而“四方君”茶餅三層包裝嚴絲合縫,封鎖了香氣散發的通道。這個茶拿來泡著喝,真是大滿貫的鮮香。
Grain / in Ear
漳平水仙干茶的甘醇度很高。一是清澈的甘鮮感。這種甘鮮,不是糖水那般的甜膩,而是類似一絲一絲浮現的甘草湯味,類似冬瓜黃瓜的汁液味道,鮮美到極致。二是圓潤的滑爽感,帶有柔韌性與粘稠性,是水仙茶天然養分物質密度與當量濃度的稀釋特征。這種存在感,猶如輕音樂的音符在琴弦上綿柔閃動,也似淅淅瀝瀝的雨中水上蓮花忽然開放在眼前。堂上高官和地頭上的吃瓜群眾好喜歡漳平水仙茶這個飽滿、圓潤、滑爽的感覺。三是魔幻的回甘度。漳平水仙茶湯水入口進喉,甘鮮、甘醇最初是滑行到腸胃,但它不會消失,緊接著反方向折返放大,咽喉與口腔甘韻彌漫,裊裊婷婷,長久持續,耐人尋味。
這是物質不滅定律和“空山回響”的原理體現出最大效果。這個效果,其他茶種一般都是不敢保證的。山人我自知,為了公道,此時說與你知。
難怪茶界有公論:醇不過水仙!此茶堪稱“云胰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