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樓老師
一個朋友是幼兒園老師。她說現(xiàn)在當老師真的太難了。
幼兒園有兩個小朋友打架,等老師發(fā)現(xiàn)的時候,兩個孩子都在哭。孩子歲數(shù)也不大,問了很久也說不清楚到底誰先動手,老師只有兩個孩子都批評一下,哄一哄,好不容易哄得不哭了。
晚上朋友就收到一個孩子母親電話,因為聽說孩子下午被別的孩子打了。
朋友馬上向孩子母親解釋,兩個孩子是打過架,不過說不清楚是誰先動手打人。老師們事查看過孩子是否受傷,沒看見孩子身上有傷痕。
孩子母親很生氣,朋友安慰了一個多小時,才算是勉強解決了這件事。
朋友說,現(xiàn)在當幼兒園老師挺為難的,他們總是叮囑孩子們不要打架,可是小孩子怎么可能控制住自己脾氣,老師也不能一直都看著每個孩子。
有些家長鼓勵孩子被別人打了就要打回去,但作為老師,他們很清楚如果被打的孩子還手,打人的孩子不僅不會住手,很可能會更憤怒,再打過去。
她問我,該怎么辦才好?
我們先看看如果“打回去”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1. 被打的孩子遭到更嚴重毆打
往往愛打人的孩子都是特別容易被激怒的孩子,被打的小孩如果還手,很可能進一步激怒打人的孩子,遭到更嚴重的毆打。
2. 打人的方式被孩子視為解決沖突的方式
如果鼓勵孩子被打了就打回去,孩子也可能會覺得打人是解決沖突的最好手段。孩子很難分辨什么情況下該用這種方法,什么情況下不該用。如果他們有弟弟妹妹,他們也極有可能在和弟弟妹妹發(fā)生沖突時打他們。
3. 兩個孩子都受到嚴重身體傷害
被打了打回去很可能變成一場嚴重的打架,誰能保證在這個過程中不給對方造成意外傷害呢?
但讓孩子默默忍受更加錯誤。
'逆來順受'是我們傳統(tǒng)思想中的'毒藥',如果孩子從小受欺負不敢反抗,或者覺得自己不應該反抗,他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在他成長過程中會遭到越來越多的欺侮。
當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時,他該怎么做?
看了那么多對策,我覺得一位香港爸爸的建議最好。
他告訴孩子,如果被別人欺負,要勇敢、堅定說出這句話:你不要再欺負我了!不然我要打你了!
為什么這句話“比打回”去效果更好?
孩子做很多事情可能都想不到后果,這句話會讓打人的孩子知道,如果他還繼續(xù)欺負別人,后果會怎樣。
當孩子考慮后果的時候,他會很快冷靜下來。比起打回去,這種方法更容易制止打人的孩子繼續(xù)使用暴力行為。
當孩子大聲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也容易引起其他孩子和老師注意,如果老師要詢問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別的孩子也可以作證是誰先動手,這樣能夠保證孩子清白。
讓孩子把這句話背下來,然后練習,要說得很有自信,很有勇氣。
這種應對'被欺負'的方式對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有效果,隨著孩子長大,培養(yǎng)他們適當社交技能、讓孩子擁有自信心才是避免被欺負的關鍵。
有研究發(fā)現(xiàn),遭遇校園霸凌的孩子具有某些性格特點,比如自卑,害羞,社交技能差,不知道如何與同學建立關系,穿著邋遢等等。6-11歲是孩子社交技能發(fā)展關鍵期,在這個時期要讓孩子學會協(xié)商、合作、增強自控力,增加對自己行為后果判斷力。
學會聰明地保護自己,是人生重要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