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七日至十月九日,全家四人定制了一個家庭團去東歐旅游。
這次東歐行,游走了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波蘭四國。總的感覺是,四國的歷史、文化厚重,風光秀麗,歷史文化和美麗風光交融在一起,給人以一種視覺和精神的美好享受。
九月二十七日晚,從阿姆斯特丹轉機去布達佩斯。
阿姆斯特丹機場候機
登機后發現機上偌大的商務艙,就坐了我和先生兩個人。空嫂在演示安全提示時,先生正打盹,我只能目不轉睛地看著她的演示,以表示對她的尊重。幾次想掏出手機對她拍照,最后也沒好意思。
二十八日游布達佩斯
布達佩斯由多瑙河兩岸的布達和佩斯兩座城組成,由于兩岸風光秀美,建筑風格迥異,故有著'多瑙河明珠'的美譽,兩岸的建筑和景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布達佩斯市內,有九座橫跨多瑙河的大橋,將布達和佩斯連接起來。其中以鏈子橋為最古老。
布達城堡山漁人堡 有七個同樣的尖頂角樓代表1000多年前從草原遷來匈牙利定居的七個馬扎爾部落。
下午從布達到了佩斯
英雄廣場是1896年為紀念匈牙利民族到歐洲定居1000年而興建。廣場中央的千年紀念碑高36米。廣場是匈牙利人節慶活動和外事活動的主場地。
匈牙利國家博物館外景
1848年3月匈牙利人反抗奧地利皇室統治的'佩斯三月起義'中,起義的領導者、著名愛國詩人裴多菲曾在此臺階上向一萬多名起義者朗讀他的作品《民族之歌》,為起義揭開了序幕。
二十九日上午,來到歌德勒的茜茜公主莊園。莊園是當年的奧匈帝國皇后茜茜公主到匈牙利任女王時匈牙利人贈與的禮物。然而茜茜公主的一生并不似電影中所描述得那樣美好和幸福,她的家庭生活、身心狀況以至她的人生結局都經歷了人們所不知道的痛苦和不幸。
在莊園的草坪上,看到許多從樹上掉下來的栗子,忍不住撿了幾個。回杭后想嘗嘗它的滋味,剛咬一口,急忙吐出,味道是既苦又澀。立馬'百度'一下,原來這是馬吃的馬栗,人吃了會中毒。
午飯前到了位于匈牙利中北部山區的鴉石村。全村才幾十戶人家,三百多人。由于村莊的格局依然保持著中世紀時的風貌,村民的生活也依然保持著八百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本自給自足的狀態,1987年入選為首批世界文化遺產。
正宗匈牙利餐:肉湯、炸雞排、米飯、面包,外加啤酒。味道不錯,且量很多,我的一份只吃了三分之一多一點。
離開鴉石村,來到了匈牙利北部古城埃格爾,著名公牛血葡萄酒的產地。導游說,因時間關系,古堡和酒莊兩個景點只能游覽一個,我們選擇了古堡。
古堡是十三世紀蒙古人入侵時建造的。看著城堡高高的城墻,怕累沒有上去。兒子兩口子上去轉了一圈。
古堡外景
埃斯泰爾戈姆鎮上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匈牙利國內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教堂。匈牙利首位國王的加冕地。
維謝格拉德小鎮
在小鎮的一家飯店吃午飯。除了我們四人,沒有看到其他亞洲人的蹤影。
圣安德列小鎮,因語音相近,被中國游客稱為山丹丹小鎮
十月一日,斯洛伐克一天
首都布拉迪斯拉發老城,遠處是中世紀時的城門。
在市內匆匆逛了一圈,就趕往斯洛伐克國內第二大古堡紅石城堡。 紅石城堡位于布拉迪斯拉發北部小喀爾巴阡山山麓。初建于十三世紀初,幾百年來城堡幾易其主,傳說城堡最后的主人剛進駐這座城堡不久,有一天傍晚駕著馬車出行,天黑后,乘坐的馬車在山道上被異物卡住。第二天早上發現卡住車輪的竟是一頭小鹿,而馬車正對著懸崖停著。為了不忘小鹿的救命之恩,主人設計了一小鹿和馬車車輪相結合的家族族徽。
城堡花園秋色迷人,游客絡繹不絕。同樣,除了我們,沒有見到一個亞洲面孔。
城堡現屬國家博物館。采用的是強制講解。觀眾只能跟著講解員一間一間展廳參觀,而所有的展廳都鎖著門,當講解員打開一間展廳讓觀眾進入時,就將上一間展廳鎖住,從而真正領略了進退不得的滋味。更糟的是,沒有解說器,而講解員使用的是斯洛伐克語,兒子也聽不懂,幸好有的地方有英語的文字說明,看了后再輕聲講給我們聽。還有想不到的是,拍照要買票,只有身上貼了票的游客才被準許在里面拍照。就這樣,我們在城堡里硬生生地耗了一個多小時。
參觀結束,已經過了中午。在下山的路上,導游通過'谷歌'找到一家名為'108'號的餐廳。
頭菜 主菜 甜品
上主菜時,兩個頭戴白色廚師帽,身著白色廚師服的大廚出其不意地,畢恭畢敬地端著菜來到我們面前,以至我們倉惶的忘了拍照。
吃完飯趕往捷克的克魯姆洛夫小鎮。 經過五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于晚上八點多到達目的地。當奔馳商務車在夜色中馳騁在歐洲中部的山間公路上時,我們四人笑談說,在這個時段穿行在這條公路上的杭州人,歷史上我們是第一撥吧!
克魯姆洛夫小鎮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小鎮之一。小鎮形成于十三世紀,多數建筑建于十四到十七世紀。1989年,捷克新政府對其進行了修舊如舊的整修,煥發了古鎮的無窮魅力。同時,由于其所處自然環境優美,1992年,被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傍晚時分到了捷克的又一個小鎮-卡羅維發利
卡羅維發利位于捷克西部,因溫泉而聞名遐邇。傳說十四世紀時,查理四世到此狩獵,無意中發現溫泉的治病功能,自此幾百年,此地成為達官貴人的療養勝地。蘇聯解體后,許多發了大財的俄羅斯人到此買房定居。
來到時正是夕陽西下。
卡羅維發利全城有幾十個溫泉眼,每個泉眼涌出的泉水溫度都不相同,最低30度,最高72度。這個標著72度的泉眼,用手試了一下,很燙手呢!
在沿特普拉河的街上,有好多賣杯子的鋪子。游客花6歐元買一個,邊走邊喝著從各個泉眼里接的溫泉水,成為小鎮的獨特風景。
特普拉河兩岸是清一色的多彩的巴洛克建筑,好多建筑里都留有名人到此療休養的足跡。
十月三日近中午時,啟程前往布拉格。
布拉格位于歐洲大陸中心,從九世紀時就形成居民點,十四世紀查理四世時期到達鼎盛期。有名的圣維特教堂、查理大橋、查理大學都始建于十四世紀。導游介紹說,布拉格的老建筑幾百年來雖歷經毀損修復,但二戰期間,布拉格城沒有遭到大的破壞,古建筑多數得以保存,是全球第一個全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同時,由于城市里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光,所以還有著'金色布拉格'的美稱。
下午直奔布拉格老城堡。 因捷克總統府設在老城堡內,進城堡要過安檢,嚴格程度堪比杭州G20期間。
城堡內的圣維特教堂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教堂,歷代國王的加冕場所。教堂從查理四世時開始建造,到1929年全部完工,歷時六百年。歷代的許多國王長眠于此教堂內。
100多年前,捷克文學巨匠卡夫卡曾在小巷的22號居住并寫出巨作。現在這里是一家書店。
傍晚入住市中心一家五星級酒店。 房內居然有灶臺,鍋碗瓢盆刀具抹布一應齊全。
四日上午來到老城廣場,一眼看到了天文鐘。
天文鐘建于十五世紀,幾百年來,多次毀壞再修復,然而至今仍走時準確。據說每到整點,大鐘兩邊的窗口會有耶穌十二門徒的小偶像自動走出來,向觀眾鞠躬,隨之響起清脆的鐘聲。可惜我們沒有趕在整點來到這里,沒有享受到整點敲鐘的趣景。
老城廣場上各個歷史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筑讓人目不暇接。
其中提恩教堂是布拉格的地標性建筑,始建于十二世紀,為羅馬式教堂。十四世紀查理時代,改造為今日所見之哥特式教堂。
去往查理大橋的路上,媳婦被路邊店里的水晶制品迷住了眼
查理大橋 1357年,查理四世下令建造,1400年峻工。橋長520米,寬10米,16個橋墩。是歐洲最古老的大橋。
大橋橋頭
查理大橋上游人如織,各種小攤,街頭行藝人比比皆是,好不熱鬧。
下午到了波蘭城市弗羅茨瓦夫。 弗羅茨瓦夫二戰前屬德國,二戰后劃歸波蘭。由于城里有11所大學,還有許多的私立學校,這里也被稱為大學城,學生城。
五日上午在市中心轉了一圈,看到的多為巴洛克風格建筑。
弗羅茨瓦夫城內的角落隱藏著大量的小矮人。導游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波蘭團結工會和政府對峙時期,政府下令軍管戒嚴。弗羅茨瓦夫理工大學的學生們,扮成人們心目中正義勇敢、不畏強暴的小矮人,在街頭涂鴉、演戲以抗議、諷刺政府,給城市居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東歐劇變后,新的市政府為了紀念小矮人當年的功績,在城市的11個角落,擺放了小矮人的黃銅小雕像,受到市民的喜愛。此后,小矮人的雕像越來越多,到如今全城已有兩百多處,成為弗羅茨瓦夫的標志。
百年大廳 1912-1913年德國人為紀念抵抗拿破侖入侵一百年而建。2006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下午,在赴克拉科夫的途中到了二戰時期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的集中營中最大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買好了票,冒著風雨排隊等侯入場。等待多時,不見隊伍有所動靜。眼看已經三點多鐘,且風雨越發加劇,商量后決定,放棄參觀。
事后得知,該參觀點為控制人流,對觀眾采取按時段分批進入的辦法。我們買的票,要四點才能進入。
奧斯維辛集中營門前
傍晚來到波蘭的第三大城市克拉科夫,中世紀時,曾為波蘭首都。
波蘭所處緯度較高,進入波蘭境內后,明顯感覺氣溫下了一個臺階。六日早晨起來,竟然頭疼頭暈,雙腿無力。在手機上量了血壓心跳,都比平時高出很多。上午只好呆在飯店休息。
兒子他們到市中心轉了一圈,參觀了教堂和城堡,拍來一些照片。
二戰結束后華沙重建時蘇聯贈給波蘭的一間大廈,現為華沙科學文化宮。
十月七日 華沙一天
華沙始建于十三、四世紀之交,1596年成為波蘭首都。二戰前,出于對祖國建筑文化遺產的熱愛,華沙大學建筑系的學生,對華沙城的建筑作了詳細的測繪記錄。戰爭爆發后,他們將全部資料藏入了山洞。
二戰讓華沙城85%的建筑毀于戰火。戰后,是按蘇聯老大哥的意思,建一個社會主義新華沙城,還是按舊貌建一個華沙老城,在華沙市民中有過廣泛議論。其間,華沙大學的師生將戰前繪的圖紙陳列展覽,在市民中形成了較為一致重建老城的意見并被政府采納。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華沙老城重建工程于1963年峻工。 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破例將重建的華沙老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波蘭王宮 建于十三世紀
二戰中被毀后,直至1971年集資按原貌重建,1984年全部修復。現為博物館。
十九世紀沙俄侵占波蘭期間,授予肖邦'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稱號,被肖邦嚴詞拒絕。以后,肖邦客居巴黎并于1849年病逝于巴黎。臨終前,囑托姐姐將他的心臟帶回波蘭。據說,肖邦的姐姐將肖邦的心臟放于密封的白蘭地酒瓶中,藏在裙子里,買通沙俄邊防,將肖邦的心臟帶回了故鄉。
后來,這顆偉大的心臟幾經輾轉,最后安息在教堂的這個柱子里。
華沙街頭的肖邦音樂凳,坐在凳上休息時按下一個按鈕就有肖邦的音樂響起。
原本打算參觀的居里夫人故居正在修繕,只得在門外瞻仰她的肖像。
十月八日,在結束了全部旅程后,從華沙經阿姆斯特丹轉機,九日上午十點準點返回杭州。
這次東歐四國行,由于時間有限,行程局促,所見所聞相對于博大精深的四國歷史文化,只能說是滄海一粟。但作為一個個人,也僅能如此了。世界是如此之大,所含的一切是如此的豐富多彩,沒有一個人能看盡所有。所以,也知足了。
感謝前人為我們創造了歷史,創造了人類文明,才讓我們后人有如此美妙的視覺和精神享受。也要感謝現代文明,為我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和先進的影像設備,使我們能親眼目睹并記錄了這種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