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電影院看了《送我上青云》,說實話,感覺跟網絡上的宣傳并不一樣。很多宣傳都是以“大尺度”、“女性自蔚”、“大女主”這樣的字眼來博眼球,但這部影片,我看到的是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女性對基本權利的覺醒。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這兩個場景。
第一個場景,姚晨飾演的盛男對劉光明有意思,在兩人深夜交談人生理想時,她突然說:“我想跟你作愛,帶我走吧!”
劉光明咽下口水,倉皇而逃。
第二個場景,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盛男去找好朋友四毛,想要作愛,被四毛拒絕。盛男設計了一個小惡作劇陷害四毛,四毛一怒之下來找盛男,說:“你不就是想上我嗎?那我就滿足你!”
可這次盛男不愿意了,在四毛死纏爛打之下,她說:“你這算強奸,我要報警!”
這兩個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痛快的是,“要”就勇敢表達,“不要”也能勇敢say no!
有了孩子之后,我們的婚姻怎么了?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 J ·斯多伯格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親密、激情和承諾。
激情是愛情中對于性的喚醒和欲望。親密,包括熱情、理解、溝通、支持和分享等在愛情關系中能引起溫暖體驗的特征。承諾,則是投身于愛情和努力維護愛情的決心。
這三種成分構成了喜歡式愛情、迷戀式愛情、空洞式愛情、浪漫式愛情、伴侶式愛情、愚蠢式愛情、完美式愛情等七種類型。
兩個人最初相互吸引,以激情和親密為主。但多年后,激情逐漸退卻,留下更多的,是親密和承諾。
如果能夠保持親密、承諾,并且有一定的激情,那么婚姻相對就會容易長久。
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媽媽在生完孩子之后,會有一段時間對性產生抗拒。沒有了激情,親密也會受到考驗。
記得有一次凌晨3點,我剛寫完稿子準備睡覺,看到手機上有一位媽媽的留言:
暖媽,我心里一直有一件事情,實在不知道該跟誰說了,只能來找你。
我覺得生完孩子之后,好像變得沒有什么欲望,而且平時工作壓力也大、帶娃又很累,孩子睡了之后動都不想動,更別提夫妻之事了。但我老公總是想要,我一開始不好拒絕,就委屈自己跟他同房,可真的覺得過程很煎熬。后來忍不了,拒絕了幾次,老公竟然埋怨我心里只有孩子沒有他,甚至說我性冷淡,不懂情調。
我真的是有問題嗎?我該怎么辦?
看了這個媽媽的留言,我真的特別想抱抱她。
據英國《婦產科雜志》的調查顯示:在產后8周內,有53%的產婦出現了欲望低下的問題。即使傷口完全愈合了,一年后仍有49%女人的欲望無法恢復到妊娠前的正常水平。
我曾經寫過一篇《從恩愛夫妻到無性婚姻,當媽后的生活都經歷了什么?》詳細解釋了媽媽們在生完孩子之后,從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會導致我們欲望減退。
親愛的,這根本不是你的錯,只是我們需要家人更多的理解。
性生活的滿意度,并不由次數決定
相信很多人都在網上看到過對無性婚姻的定義:
社會學家認為,夫妻間如果沒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卻長達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無性婚姻。
還有一些情感博主會特別強調:性生活不和諧是導致出軌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些論點確實讓人不寒而栗。有不少女性會像上面那個媽媽一樣,為了避免老公不出軌,而委屈自己,勉強接受對方的邀約。就算鼓起勇氣拒絕,也會遭到家人的不理解,甚至埋怨。
我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生完孩子的我們,就真的沒有女性魅力了?
盡管性是婚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性生活的滿意度,并不取決于愛愛的頻率,而是雙方在性生活中獲得的愉悅感、親密感。
根據自我決定理論的基本觀點,如果我們日常參與的活動能讓我們選擇和控制自己的行動,感到有信心和能力來應對,并且能建立與他人的親密聯系,我們就會感到很幸福和健康。
性生活也一樣,如果目的是為了防止伴侶的憤怒,或者避免伴侶對我們失去興趣。那么雙方體驗到更多的是消極情緒,關系反而會受損。久而久之,更有可能分手。
所以,你的委曲求全,并不能換來美滿的婚姻。
兩個人的事,不應該一個人說了算
很多女性在兩性關系中,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就算已經9012年了,很多女性在家庭、職場上的話語權都越來越高,但在性事上,主導更多的依然是男性。
在婚姻中對于性,除了不拒絕,更多的,是不敢大方地表達對性的欲望。
上個月跟閨蜜聚會時,才知道,她跟她老公已經兩年沒有正常的性生活了。
孩子一天天長大,她明白夫妻關系要比親子關系更重要,而且畢竟自己30多歲了,也不是完全沒有欲望。但每次她想主動,又感到很難說出口。老公呢,只有喝酒回家之后才會跟她同房,平時都睡沙發,根本不碰她。
這讓她非常痛苦。
我們從小缺乏正確的性教育,從來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表達性。而且傳統的性別角色,常常認為男性應該居于主導地位。而女性,在兩性關系里一直比較被動,很少決定性事日程,因此也常常不能得償所愿。
我們可以想到的對于女性贊美的詞語:善良、純潔、賢惠、溫柔、懂事、善解人意,都極盡討好的意味。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生理需求是生而為人最底層最基本的需求,性的需求就好像餓了要吃飯一樣正常。
可盡管如此,生為女性,對于“想要吃飯”卻感到難以啟齒。總覺得主動去表達欲望是很羞恥的事情,也擔心老公覺得自己不是好女人。
羅蘭·米勒在《親密關系》一書中提到,“經常進行性溝通的伴侶,不僅能享受到更高的性滿足,而且對他們的整個伴侶關系也更為滿意。”
我們需要理解,更需要跟伴侶溝通。我們需要表達性,因為我們需要愛與被愛。
不如找個機會,創造兩個人的私密時光,試著去溝通,了解雙方對于性的感受和需求,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坦誠說出來,也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肢體接觸是感情溝通中非常微妙的方式,也是表達愛的有力工具。而性生活只是肢體愛語的方式之一,還有牽手、親吻、擁抱、撫摸,這些都是肢體愛語。
勇敢表達對愛的需求,坦誠的溝通,加上偶爾的小激情,才是婚姻幸福、維持親密關系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