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從4000顆行星中選出了20顆最像地球的行星,正進行更細致研究。(圖片來源:英國媒體)
中國日報網綜合外媒報道,過去3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開普勒望遠鏡新發現了40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科學家們在進行深入研究后發現,其中有20顆巖石狀行星與地球相似,成為最適宜生命居住的星球“候選人”。
一個由舊金山州立大學物理學家牽頭的小組,致力于通過研究開普勒望遠鏡傳回的信息搜尋適宜生命居住的行星。他們發現,共有216顆開普勒行星位于“宜居帶”內。即所處位置距離各自星系恒星遠近適中,允許液態水存在。
研究人員進一步按大小將這些行星分為較小型巖石狀行星以及較大型氣態巨行星。而其中有20顆行星有巖石表面,位于傳統的宜居帶,這意味著它們最像地球,其中包括開普勒-186f,開普勒-62f,開普勒-283c和開普勒-296f。
該研究的領頭人斯蒂芬·凱恩(Stephen Kane)說:“這是開普勒新發現的、處于宜居帶行星的最詳盡目錄。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這些行星上,并開展后續研究,包括其是否確實宜居。這具有里程碑意義,有助于回答‘宇宙中生命有多普遍,類地行星有多普遍’這些關鍵問題。”
目前,凱恩已經在著手搜集有關這20顆行星以及其他類別行星更多的數據。
天文學家賽斯·肖斯塔克(Seth Shostak)對新近發現很樂觀:“我們知道,大約5個恒星中就有1個擁有宜居行星。而在典型的星系中這種適合生命的行星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