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金石書畫』 [評論]韓天衡——中國古字畫欣賞講座
  韓:各位老師、各位朋友,今晚能與大家聚在一起進行書畫藝術的交流,這個晚上是值得我紀念的:6月23號。北大是全國屈指可數的最重量級的高等學府。所以能在這個講臺上出現我感到非常榮耀。另外,今天三位世界最杰出的男高音在北京放歌,大家居然放棄那么好的機會來聽我的講座,這也是我要感謝大家的一點。
  
  粱先生給我出了一個題目, 叫“中國古字畫鑒賞?!睂嶋H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說到古字畫,書法是一個系統,繪畫是一個系統,印章是一個系統,如何鑒賞又是另外一個系統。當然這幾個系統是有關聯的。我曾經說過,整個文學藝術相當于一個馬蜂窩,書畫印這幾個門類,像馬蜂窩里排在一起的蜂穴。如果打通薄薄的蜂壁,,就可以左右逢源,把書畫印里很多東西貫穿在一起,觸類旁通,左右逢源,可以得到很多的養料。但是,學校里的意思說,在一個小時的時間里把這幾個方面都談一談。我感到很為難。這就好像一個很大的足球要我放到很小的口袋里邊,硬塞進去就不成圓形了。所以只好跟大家隨便聊聊,聊到哪里是哪里。后邊一個鐘點可以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交流。我跟粱老師也說過,我懂的東西很少,大家提的問題我可能沒有辦法回答。不過我不怕出丑,不懂的可以創造一個機會學習研究,這樣也不枉來北大跑了一趟。下面就進入正題。我想從三個方面說。先講書法。
  
  書法在座各位可能接觸的比較多。外國人稱書法藝術為“藝術中最高的藝術?!边@不是我吹牛,我在畫院接待過幾次外國藝術代表團,這是他們的評價。為什么大家都在寫字,美國英國人寫英語,西班牙、葡萄牙人寫西班牙語,中國人寫漢字。為什么只有我們的漢字能上升到藝術當中的藝術呢?這里邊我分析由幾個原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漢字源自象形文字。每個漢字都是一幅最概括最精煉的畫。舉幾個古代漢字說明這個問題?!叭恕痹诠糯鷿h字中是一個直立人的側面像。我們的祖先非常智慧,人區別于其他動物最主要的特點是人會思考。但是思想這個東西是畫不出來的。那么就找第二特點:人可以站起來,其他動物不可以。于是就有了這個“人”字。再看“目,”古代文字里就是一只眼睛的特寫。大“象”的“象”在古代文字里也是對大象的白描?!白Α庇袃梢猓皇恰笆肿Α钡摹白Α?,一是“抓東西”的“抓”。而抓東西的時候從側面看過去是看不到五只手指的,于是就有了三只手指的“爪”?!八笔呛恿鞯牧魉厝∫欢?。中國的文字之所以能成為高級藝術,因為他有畫意,非常概括。當然并非所有的漢字都有圖案的。中國有六條造字規則:象形、形聲、指事、會意、轉注和假借。漢字是可以拼出來的。像“見”字,古代文字里是“目”字下邊一個“人”,概括得非常好,我們看東西的時候鼻子嘴巴是沒有用的,他把眼睛放在人體上部是非常突出的藝術表現。再如“為”,古代文字里是把“爪”字放在“象”字上,我牽住他的鼻子來為我做事,這就是“作為”的“為”字。當然,中國文字里還有很多沒有辦法用圖像表示出來,如“道德”的“德”,古文字里寫做“直 心”,心直為德。正因為中國文字的產生是以象形為第一義發展起來的,區別于拼音文字,它有形象,多畫意,所以他可以成為藝術中的藝術,最高級的藝術。好,這一點點到為止。
  
  再談如何來欣賞書法。欣賞書法與創作書法從本質上講是一碼事。我們欣賞一張字的好壞,粗看過去看一張字的整體章法,走近一點看每個字的結構,再走近一點看到字的一點一畫,欣賞由大到微。但作為一個創作者,卻是由微觀到宏觀的一個過程。搞書法有三條:先懂寫字的用筆,再看每個字的結構,第三看整篇的章法。當然我與傳統講的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我加了一條叫“意境”。只講技巧不講意境稱不上藝術。意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所以書法我就分這四個方面來講。
  
  寫字首先要懂用筆。這支毛筆怎么用?如果用粉筆寫字的話可以筆筆中鋒,線條出來都是圓的。用毛筆對于不善于寫字的人來講就好像突然騎到了一匹烈馬身上。你叫它中鋒,它不是往上就是往下,要做到筆筆中鋒這里就要有高技巧。我考察了一下古代書法的歷程,解決用筆中鋒的問題大概就化了好幾個世紀。如果很自然的用這支筆寫字的話,下去的起筆總是尖的,形成的線條是柳葉形的。所以現在看到的三千多年前甲骨文的字就很明顯有這樣的痕跡。這樣的痕跡要組成點畫連貫的字就非常困難了。寫一個“大”字象五角星,不是書法。我們的祖先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把兩邊的尖頭解決掉。方法有兩種:一種就是180度的反方向運動將這個尖藏到里邊去,這樣一來頭就成圓的了。所以有些教初學者的字帖就有“藏頭護尾”的說法。這看上去很簡單,但我們的古人探索了好幾百年才使兩頭尖的筆劃變成一根有質感的中鋒的線條。中鋒并不是目的,而是使線條圓厚而有分量。這另一種方法是90度運動,使起筆處成方筆。這樣就解決了寫字筆順連貫的問題。
  
  那么,什么樣的線條是書法里最需要最好的線條呢?最概括地說只有兩個字:圓而健。什么叫“圓而健”?第一,這根線條給人感覺是圓的不是扁的。出色的書法家的字寫在白紙上是平面的,摸上去也是平面的,但看上去是浮雕式的。如果你看一個人的字很有質感,那么這個人一定是很有成績的書法家。但單單“圓”還不夠,后邊還要加一個字“健”。看上去很圓乎,但不是高血壓患者,而是強勁重量級的舉重運動員,300公斤的杠鈴一抓就起來了。最好的線條要圓而健。記得文革剛結束時,有一個人寫文章批評宋徽宗,說他的字是一種病態。我也寫了一篇文章去反駁:不能因為它是皇帝,是封建地主的總代表就什么壞東西都往他身上裝。實際上他講宋徽宗的字病態,無非是因為他的字太瘦了,但是瘦不等于都是有毛病的。現在人家減肥還來不及呢。我們內行可以看出來,他的一根很瘦的撇是圓而健的。圓而健不等于肥而粗啊。你仔細去體會,它的撇是中鋒用筆,中間有骨,兩邊有筋有肉。所以講圓、健,不在于線條的粗細,而是他的實質。細也可以圓,粗也可以圓。細也可以健,粗也可以健。你看中國人的詞匯:粗壯,其實粗也可以不壯的。瘦弱,瘦就一定弱嘛?不一定的。那些打拳的高手出來都跟猴子一樣,但打起來一拳就把你打倒了。最好的線條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說明。(放實物投影儀)這是唐代草書書法家懷素的作品。你看他那個線條是不是有我講的味道?每根線條都像浮雕一樣。這就是寫字里最理想的狀態,古人叫“折釵骨”。用今天的話來翻譯,就是把一條很有彈性的鋼絲彎成弓,給你感覺他里面都是一種張力。每一根線條都充滿彈性,好像一只在弦的箭馬上就可以射出去。還有一種書法里最好的用筆線條,叫“屋漏痕”。你看他一根下來,我給他畫了一條示意圖。為什么叫屋漏痕?古代一般都是茅屋,下大雨了雨從邊上的墻漏下來,不像水龍頭里的水一樣啪的沖到底,而是逶延慢慢的下來。積點成線地往下流,所以這根凝重的線條我們稱之為“屋漏痕”,經典的書法線條。唐代有個故事,說懷素比顏魯公年紀小,原想去請教張旭,唐代的草圣,但張旭已死,于是找到顏魯公。顏魯公看到懷素的字之后就稱贊,你這個字寫得好!你的字就像折釵骨。大家都是內行嘛,如果沒有偏見的話是可以互相承認的。懷素馬上就講,我的折釵骨哪里比得上您的屋漏痕

1#
  第二點,字的結構。有了最好的建筑材料,要開始造房子了,這需要設計圖。沒有好的結構,好的材料就糟踏了。有的房子很花哨,但材料都是劣質產品,也就是講用筆都不是圓而健的,那么也不成其為藝術。任何一種藝術都是靠好幾個方面的立體多層次的組合。字的結構我認為最重要的也是兩個字:“平而奇”。根據我多年的體會,搞藝術沒有什么了不得的訣竅。當然我不是輕視它,到現在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搞藝術最本質的就是要把握三個字:辯證法。藝術就是這個東西。停留在表面不是辯證法。所以我總是找兩個相對的但又有關聯的字來說明問題。什么叫“平而奇”?一個好的字的結構必須要平,但平而又平叫平板,就不行。寫字要奇,就是第一印象給人很震動,有沖擊力,但如果一沖之后像程咬金三斧頭就沒有了,那也不行。奇而又奇就變怪,奇怪了也不行。要平中見奇,奇中見平,這就是辯證法。我們舉個例子。唐初四大家的歐陽訊在《九成宮》里寫一個“充”字。非常平穩,風也吹不倒,但大家仔細看,他沒有一根線條是橫平豎直的,都是歪斜著的,但是它可以做到歪歪得正。歪歪得歪就徹底倒下了。同樣,再看唐代的顏魯公,他寫的一個“大鵬鳥”的“鵬”字。但看“朋”象是要倒下去了,但有了右一半“鳥”,(歪的東西要以正的東西打底)就穩固了。就好像刮臺風時對危房加固一樣。如果這個鳥字腳不往外拉,這個加固就等于沒有加固。這一拉,就穩了!文字有時還是要講近等腰三角形的,這就是平中有奇,奇中有平。
  
  


2#
  順便再講一下,明代又一個非常有名的書法家叫董其昌,他在一本傳給兒子的秘籍里講,我寫一個“盥”字寫了很長時間都處理不好結構,有天送客出門看到一個小孩子在石板上寫字,剛好也在寫這個字。一看這個小孩寫錯了,我就上去拍拍他,但轉念一想,這不就解決了我多年來沒有解決的字嗎?今天可算找到一字之師了。所以不要以為成為大師就什么字都可以寫好。原來的字里邊有很多角度沒辦法擺平,這個小孩的“盥”字是怎么寫的呢?他把“水”邊的兩條與兩邊相結合成了兩個“白”字。字是寫錯了,但結構都是熨貼的。所以董其昌就從這里得到了啟發,從而把這個字寫好了。可見任何一個有學問的人總有一個向別人學習的虛心態度?!叭诵斜赜形規煛卑?。這是題外話。
  
  第三方面,章法的問題。我們建設一個小區,一棟房子的結構很好,材料也很好,但邊上都是破爛的草棚,這就大煞風景。就像新加坡一樣,高樓之間要有空間,有草坪。都是個整體規劃的問題。這就是章法?!罢?,”十音為章,要抑揚頓挫,有節奏有起伏,所以書法的章法要講變化。再舉幾個例子(實物投影儀)。這是宋代著名書法家蘇東坡寫的《黃州寒事詩》里的一段。注意他這三行字,中間兩個“年”字他寫了兩個半字的位置,下面這個“年”字用一點來解決,這是中國書法里慣用的,反復的字可以用一點。這張字的章法很和諧,但又疏密有致。如果不用這樣的方法,把“年”字縮短,下面再寫一個“年”字,這張字就一點情趣都沒有了。為什么?它疏密缺少變化。所以談章法的時候我也把他歸納為兩個字:“密而疏”。只有密而沒有疏,看了之后好像一大堆螞蟻再爬,很煩心的。只有疏而沒有密,一盤散沙也不行。好的章法就應該是疏密有致,所謂“疏處走得馬,密處不容針,計白當黑,奇趣乃出” 。
  
  再舉一個例子。這張字是宋代有名的書法家黃庭堅一段字,每個字都寫的堂堂皇皇,但在章法處理上,寫到“葉”字的時候沒有考慮到下邊還要寫三個字,這樣一來,寫兩個字太空,寫三個字太擠。但到這里已經沒有辦法了,因為他是寫手卷不是寫冊頁,寫冊頁還可以換一張,手卷是不能裁的。結果最后一個字是硬擠進去的。就好像我們部隊出操一樣,哨子一吹大家都排進去了,一位老兄遲到了偷偷插隊進去,整個畫面就不舒服。這就是章法失調。我不是在這里找大書法家的差池,成功的書法家也有失敗的作品。但他總的水準很高,一輩子100件作品,里邊有30件很成功的就是大藝術家了。一般的人總是失敗多于成功的。
  再講一個成功的章法范例。這相傳是唐代草圣張旭的《古詩四貼》里的一段。張旭非常厲害,他寫字很懂畫意。這里是二十個字:“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衡山采藥人,路迷糧亦絕?!蔽覀儊砜此恼路?。他第一個“巖”字寫這么大,“下”字這么大,“一”字就這么一點,“老”字那么長,“公”字又那么短。第二行,“四五”兩個字與“老”字一樣大,看他這四行字,有長短寬窄之分,有大小之分,有光毛之分,有虛實之分。反正書法中所有變化他都用進去了,這就是章法運用當中成功的范例,值得我們好好琢磨。
  
  剛才向諸位介紹了欣賞書法的三個訣竅:用筆圓而健,結構平而奇,章法密而疏。除此之外,我要加一條更重要的東西:書法是藝術,不是技術。除了我們講的技巧之外,還有一個高于技巧的東西存在。書法家的一個思想,一個觀念,他們追求的一種情調和風韻。這些都不是純粹技巧能表達的。當然你有想法,有格調,有意境,但沒有技巧,那你所有的東西都是空的,你不可能把它們表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技巧好像一個人的骨骼血肉,是實在可見的。但要使他成為高級藝術品,還有靈魂的東西。格調、情操、意境就屬于靈魂的東西。在欣賞書法作品甚至創作的時候,都要兩者并重。不能讓高境界來支配高技巧的書法家,不可能是一位杰出的大藝術家。

  篆刻少談了吧,時間的關系,下邊來談談繪畫。
  
  中國畫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名。范圍太大了,一般來說指水墨畫。今天也是從這個概念出發給大家介紹寫意水墨畫。為什么是寫意呢?為區別于工筆水墨畫。中國畫意境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成熟大致在唐宋之際。相傳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是寫意水墨的吳道子,一個是李思訓,工筆水墨,雙雄并立。唐玄宗對藝術有很高的鑒別力,他把這兩個大畫家請來,讓他們在京都長安的大同殿兩塊大墻壁上各畫一幅嘉陵山水。這個很厲害啊,兩堵墻,一堵你吳道子畫,一堵你李思訓畫,絕對見功力的,而且絕對有比賽的味道。李思訓是工筆,畫了整整三個月,而吳道子是大寫意,拿起毛筆就筆走龍蛇一天全部畫完。嘆為觀止啊。你李思訓在那里摳啊摳啊一層兩層,人家都煩死了,不像吳道子拿起筆來呼的一掃,電視臺就喜歡這個東西。電視臺里宣傳的東西為什么有時與我們藝術界的審美實況有那么大的差異呢?它是強調取悅于人的,要有商業效益, 而搞藝術的過程很多時候是不能看的,看了以后太艱辛太慘不忍睹啊。所以寫意水墨畫很沾光。我今天就來從五個方面來講講寫意水墨畫的欣賞與創作。
  
  第一,筆。這支筆真是神奇。漢代有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叫蔡扈,(蔡文姬就是他的女兒)他有句話講的非常好,道是“筆軟則奇怪生焉”。正因為它是軟的,所以可以生發出許多奇奇怪怪的藝術的筆墨來。西方人用鵝毛筆、用鋼筆都不可能產生出那么豐富的效果來。它有彈性,柔中見剛,吸墨量非常大。比如油畫,就算快也要畫上個把月。我如果要畫大寫意的潑墨荷花,臺子那么大的十幾分鐘就可以完成,而且不是馬馬虎虎完成的,要畫出味道來。毛筆在這里發揮了很大功用。油畫要一點點摳,不行了刮掉再摳。我們中國大寫意的毛筆一筆下去動都不能動,加一筆痕跡就出來了。這支毛筆柔中有剛,能粗能吸,能放能縮,能濕能枯,還有那一種筆像中國的毛筆一樣具有如此神奇的功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毛筆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也可能是最具極致的東西。我記得大概十幾年之前我在美國講學,我就講中國最重要的就是一根線條。這一根線條既是一個藝術家長期藝術探索的總結,又是他藝術個性的凸現。一根線條要反映出藝術家對中國五千年文明與哲學的集中把握,這我絕對沒有夸大其辭。在鑒定字畫時,只要露出一個頭來,我們往往就知道是誰畫的。最本質的東西就在這根線條里。不同年齡、不同修養、不同性格的畫家書法家一根線條出來,里面表現的旋律和內涵都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不是人人都能看出來,只有專門的研究家才能看出這種差異。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對這只筆的認識和欣賞很重要。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先看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的一張畫。他的用筆在我看來是最好的。這根線條側鋒進去,調整到中鋒,給人感覺圓潤而肥厚,表現了水上植物荷花的桿子的味道,一筆下去就成功了。所以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墨大家一般都是杰出的書法家,書法的線條與繪畫的線條是一致的,但也有很多書法家無法成為畫家。因為寫字的筆墨變化不多,而繪畫要求筆墨的變化和造型的能力。這就好像杰出的油畫家有時很難成為杰出的中國畫畫家一樣,這往往與用筆這一關不過硬有關。
  
  再看這張畫。畫竹子與書法有什么關系呢?其實他完全是書法的表現。很多有名的書法家其他畫不好,但竹子還可以。我拿粉筆畫給大家看,來說明這個問題。我從小就喜歡這些東西。6歲拜師學藝,老師說,“你不能單學字,也要會畫蘭花和竹子?!焙髞砦殷w會到確實是有關聯。竹竿—篆書的線條,有質感,很爽利,“節直心虛”嘛;竹節—草書的線條;發竹枝—草書的線條;竹葉—楷書的線條,筆筆圓潤中鋒。為什么要畫蘭花呢?線條要圓潤,這對寫字很有好處,看八大山人的荷花,如果線條不圓潤,就沒有水上植物那種肥厚而具生命力的味道了。所以欣賞中國水墨畫第一就要會欣賞筆。
  
  這里就有很大的學問了。同樣畫大寫意,有些人善于作加法,有些人善于做減法。黃賓虹曾講,“畫不貴于繁而貴于簡”。當然,要畫的簡單很難,要從一萬個形象里找一個最典型的形象出來,像速寫,從若干線條中要找出一條最精準的,很難。但是黃老先生忘了一條,要讓一根線條變成一百線條同樣也很難,就好像人民銀行錢不夠要把一百個億變成一億個億一樣。所以叫“簡也難,繁也難?!惫糯袃蓚€畫家最能說明這個問題。八大山人的妙處在于做減法,甚至有時是做除法,化萬為一。他當時畫簡單幾筆不值錢,與石濤換畫時跟中間人講,你到揚州不要跟他講我的畫多少錢一張,太便宜了。人們不懂,這是精煉概括出來的最好的東西。“三五筆就騙我這么多銀子???開玩笑!”但石濤的本事恰恰相反,善于作加法,甚至乘法。你講這個不能再畫下去了,我再添一筆給你看。你三筆五筆不到家,再加一筆又膩了,我加給你看,叫你不臟不膩不煩。還是剛才講的,辯證法,簡不容易,繁也不容易。加、減、乘、除,作對了,做好了,都是本事。
 v       第二,再簡單講講墨的欣賞。西方繪畫講三原色:紅黃藍。什么顏色都可以調出來。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半開玩笑的講,最本質的顏色是黑色,像人一樣,眼睛一閉都是黑的,而且中國畫里最重要的色彩就是黑色,我們稱墨為“五彩墨”。磨的特別濃的,叫焦墨;水分相對多加一點,叫濃墨,水分再多點,叫重墨;再多加水分進去,叫淡墨;再加許多水,叫青墨。初分起來是這樣五個層次。由此我請教一個專門搞顏色的專家,單是黑色就有五百多種。這黑色是如何較好的發揮作用的呢?與一張白色的宣紙有關。你如果畫在一張咖啡色的紙上就沒有這個效果。所以中國山水畫的產生與我們獨特的工具—筆、墨和紙都有很多相得益彰的關系。剛才舉的一個例子,八大山人的水墨畫,啪啪兩筆,然后又是啪啪兩筆,每一筆都有濃淡的變化。不要看他那簡單幾筆,如果讓一個美術評論家專門來評這張畫,可以寫三萬字。墨是富有變化的,如果一個畫家用色用的很死,這一定不是大畫家。要畫活,活色才能生香。
  
  再舉一個例子。石濤畫過一張“海上云帆”。這張畫至少有四個層次:一塊山石和幾棵樹—重墨,第一層次;這一塊包括帆船,第二層次;在遠處水天一色,用更淡的墨處理,然后在遠處畫一島,色度比遠云要濃。人說遠山怎么會是黑的呢?因為日光反照的關系,很遠的山也往往很黑。石濤這張畫利用墨色變化一路變化過去,極為得體。另外,不要以為有筆墨的地方才叫筆墨。沒有筆墨的地方恰恰也是筆墨,而且是比筆墨更重要的筆墨。大家看這里的云是留白留出來的。在整幅畫里它色度最淡,但在里面起到了調節與襯托的作用,使一張畫充滿了層次的變化。所以懂得層次與留白很重要。今天沒有談印章,其實在印章里邊就特別強調留白。刻過印的人一百個人有99個對字的線條、結構、章法都看得很重,但往往容易忽視線條之外的空間的把握,這對一個藝術家而言常常比實體更重要,這就是“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相生,美奐美倫?!?這需要辯證的去認識,運用好了可以畫出非常精彩的作品來。
  
  講用墨,在舉一個大師的作品為例。這是齊白石的蝦,照片總沒有實物看起來好。有一次同美國藝術團講繪畫,我就特別推崇齊白石--不是因為他是土產。一位學中國繪畫的美國朋友對我說,“我在香港看你的文章。你對很多人的評價我都很贊許,唯獨對齊白石的評價不妥當,太高了。”我就跟他討論這個問題。對中國這張生宣紙徹底經典的把握,齊白石之前沒有其他人。在元代之前都使用的熟宣,宣城做的生宣是要做成熟紙再用的。元之前要畫大寫意的水墨畫想使之水墨淋漓很難,這與紙質有很大關系。元代之后開始用生宣,生宣有它質地上的優勢,一筆下去之后產生一個墨塊之間水痕的空間,這一水痕產生的空間想再用墨加上去是不可能的,中國畫就是這樣,落筆無悔。齊白石畫蝦的本事在哪里呢?他充分的調動了宣紙的這一特性,先畫大蝦頭,再是身體的節,所有的節與節連接處都有一層透明的水層,而且他對墨的色度把握得非常好。所以齊白石畫在宣紙上的蝦就好像看蝦在明凈的水池里游動,這張紙給你的感覺就是一片透明潔凈的水,活動在里邊半透明的蝦不僅僅是活生生的蝦,還可以看出蝦頭部分相對的堅硬,看到蝦身外邊那層殼和里邊嫩白的肉。在齊白石之前沒有一個人這樣充分的調動了宣紙的特性。就這一點齊白石就夠偉大的,當然還有其他很多理由。最后那位美國朋友講我算是認識齊白石了!墨調動得好真是非常的神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淺談書法藝術美 - 泰山鼓石山人 - 鼓石山人 - 和訊博客
如何鑒賞書法藝術
書法線條的節奏感
** 中國書法美
怎樣欣賞書法?
如何評判一幅書法作品的優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葫芦岛市| 寻甸| 新乡县| 凭祥市| 漯河市| 常德市| 平顺县| 沙坪坝区| 密山市| 招远市| 定西市| 茌平县| 商洛市| 孙吴县| 西畴县| 临汾市| 广丰县| 革吉县| 博客| 永泰县| 儋州市| 阳朔县| 富蕴县| 武川县| 漳浦县| 县级市| 五原县| 辽宁省| 宁国市| 潢川县| 华容县| 瑞昌市| 衡阳县| 田东县| 商城县| 塔城市| 平利县| 邵武市| 石渠县| 大丰市|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