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水液的正常運行,有賴于脾肺腎尤其是脾陽的溫煦。
若脾因陽虛而運化失職,上不能輸精以養肺,下不能助腎以制水,則水濕停滯而為患。
若三臟陽虛,會使氣化失常,水液的排出便會受到影響,發生潴留。
五苓散是漢代張仲景大師用以治療氣化不利所致的蓄水諸證。經方名家黃煌教授認為:只要是體腔內積液,心包積液、腦積水、關節腔積液、肝硬化腹水、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胃潴留、睪丸鞘膜積液(水疝)、腎積水、羊水過多等,都有用五苓散的機會。
方中豬苓,不僅滲濕氣,利水道,還甘淡滲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故不僅能除體內之濕,還能除皮膚之濕。
澤瀉為利水第一良品,能宣通內臟之濕。與豬苓合,利小便清濕熱,又能去腎與膀胱濁水。同時,澤瀉著重于祛內在之濕,豬苓著重于外在之濕。
白術為健脾補氣要藥,辛能行氣,苦能燥濕散寒散結,能去脾胃之濕,將水濕氣化為津液,讓人體利用。
茯苓為健脾利水消腫之要藥,能將不能氣化的水濕也就是廢水從二便而出。
上四味藥相配,不僅補益腎與脾陽,更從多角度達到運化水濕的目的。
不過它們的出場,就像拿到手中的信用卡,還需一個激活碼,整個方子才能運轉起來。
桂枝便如那個激活碼。其性辛溫助陽,善祛風寒,溫通經脈,能像個小太陽般將水濕氣化。助茯苓豬苓們通陽化氣,加強肺脾腎的排水利濕能力。
此以古代所稱懸飲之病為例,來見識五苓散。
懸飲,所謂懸,自然處于高位,是由于人體氣化失常而致水濕停留于肋間造成。頗似現代醫學所論述的“滲出性胸膜炎”。
宋XX,女,60歲。患懸飲一個月,胸滿、喘促不得臥。
年過六旬,面色恍白,身形虛羸,端坐呼吸,咳喘頻頻,心悸汗出,語言低微,數日未進飲食,故未能解大便,小便也極少,狀如濃茶色。右胸呼吸運動消失,叩之濁音。下肢浮腫,按之凹陷。苔白膩,舌淡紅,脈數無力。
以上證,主要因胸腔大量積液,壓迫肺臟,影響了肺的正常呼吸功能,而出現咳嗽氣喘,呼吸困難,不得平臥等。為三臟陽虛,運化受到影響所致,而水飲又為陰邪,在治療方面需溫運脾陽,健脾利水。
用五苓散加味桑皮杏仁木通,共同健脾利濕,通陽化氣,達化氣行水之功。
服后,小便大增,這是患病以來首次利尿,胸水吸收大半,精神頓增,食欲好轉,呼吸漸次平穩。繼以原方服用,服五至六劑以后,癥狀好轉,夜間能平臥,不咳、不喘。再投以補脾利濕之劑,緩補而病好。
患者在服中藥之前,曾經某醫院檢查,診斷為“滲出性胸膜炎”。最先給予胸腔抽液,但隨抽隨生,抽后不過數日即復如前。這是胸腔抽液的弊端,而五苓散加味,從患病的根源上抓起,對癥用藥,得以阻止病癥復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