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汗證,自汗、潮熱——益氣養陰,固...
中醫調理汗證,自汗、潮熱——益氣養陰,固表止汗
張某,男,29歲,初診:潮熱、自汗半年,伴乏力,尿頻。舌紅,苔薄白,脈細。辨證:氣虛自汗,陰虛潮熱。
治法:益氣養陰,固表止汗。
主方:玉屏風散合人參三甲散。黃芪,黨參,防風,白術,炒龜板,煅龍骨,煅牡蠣。7劑,水煎服。
二診:自汗稍減,腰背潮熱,頭暈,咽紅、咽干,乏力,尿頻。舌苔薄白,脈細。以加參玉屏風散合玄麥甘桔湯:黨參,黃芪,防風,白術,玄參,麥冬,甘草,桔梗。15劑,水煎服。
三診:潮熱,自汗顯著減少,咽干咽紅已止。但易感冒,夜尿頻數,腰痛,便溏。舌苔薄白,脈細。
以加參玉屏風散合加味縮泉丸:黨參,黃芪,防風,白術,桑螵蛸,益智仁,懷山藥,菟絲子,覆盆子。15劑,水煎服。
四診:藥后潮熱、尿頻、腰痛均減。但停藥半月后潮熱、尿頻復發,舌苔薄黃,脈細。以參芪大補陰丸合桑螵蛸散:黨參,黃芪,知母,黃柏,熟地黃,炒龜板,桑螵蛸,益智仁,懷山藥,杜仲,炒酸棗仁,龍齒。15劑,水煎服。諸癥悉平。
分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衛氣不固,則表虛而陰液外泄,故常自汗。玉屏風散益氣固表止汗,故用之。患者兼有潮熱陰虛之征,配以人參三甲散益氣養陰。二診時見咽紅咽干,改用玄麥甘桔湯滋陰利咽;三診時夜尿頻數癥明顯,改伍加味縮泉丸補腎縮尿。因證選方,因方遣藥,章法井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