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表揚和鼓勵。而且越是肯定孩子,他就會表現得越好。可見,我們的鼓勵會使孩子有更好的表現,但是如果孩子從外界得到的鼓勵太多了,他會慢慢養成依賴心理。
上五年級的琳琳平時很喜歡聽爸爸媽媽夸獎她,每次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后,她學習的勁頭就非常高。可是如果爸爸媽媽長時間不夸地她學習的興趣就會低很多,成績也會有所下降。所以爸爸媽媽總是有意識地多鼓勵她。
除了爸爸媽媽的表揚之外,琳琳還希望得到老師的夸獎。一次老師表揚了琳琳的同桌,沒有表揚她,結果她郁悶了好久。了解女兒的心理之后,媽媽主動和老師溝通了一番,說女兒自信心不夠,需要多些鼓勵和表揚。老師也很配合,總有意識地多鼓勵琳琳。
可是一段時間后,因為一些原因,琳琳的班上換了一位新班主任這位老師對學生很嚴格,很少表揚他們。結果琳琳因為長時間得不到老師的表揚,萌生了不想上學的念頭。為此,媽媽反省,都是自己平時太寵女兒了,使她無法擺脫對他人的依賴,又不會自我激勵,所以才會出現現在這種情況。
的確,琳琳就是因為不會自我激勵,所以總是依賴外界對她的贊揚和鼓勵產生學習動力。事實上,我們給孩子再多的鼓勵,都必須經過他消化后,才能在他內心深處轉化成一股強大的動力。也就是說事情最終的發展還是由內因一孩子本身的自我激勵能力所決定的。
一所學校曾對學生做過一項實驗,結果發現不習慣于進行自我激勵的孩子,其能力僅能發揮出20%左右,而能夠進行自我激勵的孩子能力則可發揮出80%左右。可見,自我激勵可以有效地開發出孩子的潛能,使他發揮出正常水平。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呢?
不讓孩子隨意否定自己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自己的短處暴露出來后,就很容易產生悲觀的心理,然后盲目地否定自己,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時我們就要幫助孩子調整心態,引導他全面地看待自己,并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長處。這樣他才不會總沉浸于負面評價中,并慢慢激勵自己走出消極情緒。
讓孩子給自己鼓氣加油
當孩子有良好的表現時,我們可以鼓勵他自我表揚;當他感到困倦、懈怠的時候,可以讓他給自己打氣加油。比如,當孩子做了一件錯事主動承認錯誤時,我們可以讓他進行自我表揚:“我能主動承認錯誤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做了一件正確的事,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當他學習感到疲倦或者懶惰的時候,我們可以讓他對自己說:“來吧xx,只剩下語文作業了,打起精神,一會兒就能把它做完。”當孩子做某件事盡了最大的努力,不管結果怎樣,我們都應該讓他對自己說“××,你已經盡力了,你做了自己該做的,而且做得還不錯,下次定會做得更好。”
教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強孩子的信心,為他提供充沛的原動力使他克服學習上的障礙,最終取得一定的成績。
上六年級的陽陽經常被老師夸獎心態好、不驕不躁,而這都要歸功于媽媽教他的自我激勵法。從他上三年級開始,每天早上醒來后,媽媽都要求他說三遍:“我是最棒的。”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當陽陽成績不理想時,他會告訴自己:“下一次,我一定會進步的。”遇到挫折時,他會告訴自己:“要堅持。”總之,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或者挫折,他總能勇敢面對,并且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
從陽陽身上,我們不難發現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使他勇敢地克服困難和挫折。因此我們不妨教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我能行”“我可以”“我能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難”等諸如此類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