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術中,通常把用于技擊的力量以“勁”的術語稱之,此“勁”又有“外勁”和“內勁”之分。以“勁”的術語稱謂武術的力量,是因為武術的勁力是活勁,以此來區別于拙力、蠻力或“死勁”。
一、太極之勁架中來
太極拳的盤架子要經過套路學習階段、動作熟化階段和勁力體認階段。開始學習時要慢學慢練,不要貪多求快,務必認真學好每一個動作,待某個招式完全掌握后再學下一個動作。俗話說“學拳容易改拳難”,一旦錯誤的或不正確的姿勢定型后,再想改正就比較困難了。所謂慢練,就是在慢中體察動作是否規范、身形是否端正、還有哪些不足需要克服與糾正。當一種拳套學完并能獨立演練時,就要向熟化階段過渡。在此階段,必須按照太極拳的要求來統領肢體的運行軌跡。
勁力體認是盤架子的關鍵一步。太極拳的每一招式都蘊藏著不同的勁力走向和應用屬性,習者要從組成套路的間架中感知勁力的產生點和轉化點。為了獲取某一勁力的實際效果,習者可將套路中的相關招式進行單獨的反復練習。此種練法類似大成拳的試力與單操手。比如,為了獲取兩臂在空間的纏繞柔化之勁以及整體的斜向之力,習者就反復操練云手;為了加強發放之力,習者可把攬雀尾中的按式循環重復練習:當兩手位于腹前時,全身放松,然后,隨著兩手向前按動,整體篤實而松沉,周身的肌群之力由胯根部位經軀干緩緩蠕動至手部,以產生極大的、內整性的爆發力。凡此種種,習者要多加揣摩和研習。
二、太極之勁樁中來
不同的拳術均有站樁練習。如少林拳的馬步樁、形意拳的三體樁、大成拳的矛盾樁,以及太極拳的無極樁、抱球樁等,可見站樁對武術的重要性。實際上無論養生還是技擊,站樁訓練古來有之。
所謂站樁就是在外形保持一定姿勢不變的狀態下進行的內修訓練。不同派別太極拳的樁式與名稱或許不盡相同,但內修的含義無外乎修身、煉意、得氣、增力、益智等諸多方面。某一種類的太極拳差不多有幾種間架各異的站法,但從本質上講,太極拳所包含的站樁是無窮的,假如把套路的任一運行軌跡加以固化就可得到無數樁式。反過來,那些連貫性的套路招式是由無數的樁式所組成,習者可根據自身的練拳需求選擇某一固化樁式,或由招法招式所演繹的動態樁式。
三、太極之勁意中來
意就是人們常說的意識或意念,這兩者又不完全相同。意識具有潛在性和非主觀性,意念則是主觀能動性的思維活動。武術中的意是具有導引肢體的意念活動。事實上意念在醫學、催眠、養生等許多領域均有應用,不同的意念誘導對機體產生不同的影響。在武術類別中有心意拳、形意拳和意拳之名,說明意念是這些拳術的靈魂。太極拳的稱謂雖然沒有“意”字冠名,然太極者無所不容,其中當然包括形體、意念、氣機、陰陽、虛實、松靜等諸多方面。不論何種太極拳的套路如何演練,無一不重視意的統領作用。
用意不用力可使機體放松,大腦入靜。放松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是蓄積勁力的一個前提。當肢體適應某種樁式或套路操練后,身體就慢慢放松下來。此時,力量就發生了有效蓄積,隨著時間的推移,周身的沉重感和整體感越來越強,而且機體越放松,內在的掤撐緊實之感越明顯。若能得心應手地把握松緊頻率,即可觸發技擊必備的驚抖力。
入靜是機體的修養過程。晚上睡眠或午休就是通過大腦的靜化方式使身體恢復體力。樁功下或在演練套路過程中的入靜,會使呼吸越變越慢。慢吸能獲取更多的氧氣,使之與能量物質結合產生內能而儲存于組織。由組織組成的肌群若能獲取更多內能,就會以高頻率的收縮方式產生發放性和擊打性極強的勁力。
(文/黃希銳 李志輝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