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中士、下士
文|木蟲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是《老子》中一段經典篇章。大意是世界大道理要講給智慧且聰悟的人,而不可以講給沒有開悟的人,那樣只會引來人家的嘲笑。
其實,老百姓有一句俗話和《老子》之名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即,能和清楚人打架,不和糊涂人說話。大約這里的清楚人就是老子所說的上士,而這里的糊涂人大約就屬于那位大笑之的下士了吧!
沒有人情愿承認自己是下士,就像沒有人情愿承認自己是壞人一樣。那怕一本書也沒有認真讀過,一個哲學問題也沒有思考過,一個理論也沒有認真討論過的人,也不會自認為是下士。相反,越是不清不楚的人,越是孤陋寡聞的人,越是沒有開悟的人,往往越是有著固執的觀念,深刻的自信。那怕這些觀念是一點就破的,是虛假的可笑的。
其實,人生來就是平等的,在智商、情商方面也沒有太大的差異。如果硬說誰誰誰是上士,誰誰誰是中士,誰誰誰是下士,也未免有些勉強。許多教授、專家、明星人物總是一不留心就說出腦殘和令人不齒的觀點,那不是下士又是什么?相反,一些在苦難中長大的農村孩子和老人,一句話就能點醒夢中人,那不是上士又是什么!
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如何成為一個上士,的確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人生下來都是白紙一張,要通過學習、啟蒙、思考,才能逐步長大成人,然后,再成為一個上士。在這樣一個過程中,由于不同的人接受的教育不同,讀的書不同,思考的深度不同,有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慢慢地成為一個上士了,而有的人卻一直在下士的范疇內徘徊!
下士一般有兩個特點:一是不了解真情和真相,沒有撐起獨立觀點的數據庫。比如,在討論抗日戰爭問題時,一個人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積累,不知道蘇聯向日本宣戰,出兵東三省后,擊斃多少日寇;不知道美國向日本宣戰之后,投射的兩顆原子彈,給日本造成的損失和恐慌有多大;不知道國民黨在抗戰時消滅了多少日本兵;不知道其他國家向日本宣戰后,采取了那些抗日措施,比如,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西蘭、菲律賓、印度等十一個國家也同時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沒有這些基本常識就很難接受一個正確的觀點,如果堅持談下去就是無聊、無趣。但是,下士并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雖然沒有必要的知識積累,但是,結論是正確的,因為那是一年級老師早就說好的。二是沒有基本的邏輯和理性思維能力。知道了一件事就是一件事情,兩件事就是兩件事,沒有聯系、辯證、推理、反思、懺悔的能力。不會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深入思考。一切都是依靠感性和本能來建立自己的觀點和認識。
中士一般有三個特點:一是了解了實際問題和真實情況,對真相有了透徹的理解和把握。二是擁有了一定的邏輯和理性思維能力,能夠識別謊言和真理。三是擁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意愿。但是,中士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個立足點,往往被人誤導和利用,或者被自己已有的偏見迷惑,在真正的大道理到來之后,往往會陷入一種沒頭沒尾的無限循環之中。而這個立足點就是人類最基本的價值觀。
上士是在中士的基礎上又多了兩個特點:一個是樹立了正確而堅定的價值觀、世界觀,擁有了探討未知世界的望遠鏡。另一個就是擁有正義感和良知。一個缺乏正義感和良知的人,他潛意識中只是為了個人那點小利益,甚至是待遇、地位和工資,根本談不上深入探討真理,那還相距十萬八千里呢!你思考的是文明、進步、哲學、真理,人家思考的是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和收入。那本身不是一個境界,就像一個是魚,一個是鳥。大笑之,那還是人家給了你足夠的面子呢,弄不好吐你一臉,告密了你,然后得一個蔥花餅!
由此可見,一個人要成為上士須遵循以下規律:了解真實情況,全面掌握第一手資料,有足夠的知識積淀———展開獨立的理性和邏輯思維——樹立文明的價值的觀,思維不轉圓圈———在思維過程中,擁有良知和正義感。二零一六年十月二日
關注木蟲,思考人生(muchong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