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改版及針灸
應很多朋友要求,說單個條紋不連貫,不懂,現正式改版。歡迎大家支持。
井滎輸原經合歌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
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泉要知
歷兌內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里隨
少沖少府屬于心,神門靈道少海尋
少澤前谷后溪脘,陽谷小海小腸經
涌泉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所宜
至陰通谷束京骨,昆侖委中膀胱知
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
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索
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于肝
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十二原穴歌
膽出丘墟肝太沖,小腸腕骨是原中;心出神門原內過,戊胃沖陽氣可通;
脾出太白腸合谷,肺原本是太淵同;膀胱京骨陽池焦,腎出太溪包大陵。
十五絡穴歌
肺經列缺胃豐隆,通里心經腎大鐘;支正小腸大偏歷,內關包肝蠡溝封
飛揚膀胱三焦外,膽是光明別絡崇;督脈長強任尾翳,公孫脾絡大包同。
募穴歌
大腸天樞肺中府,小腸關元心巨闕;膀胱中極腎京門,肝募期門膽日月;
胃中脘兮脾章門,包膻三焦石門穴
八會穴歌
腑會中脘臟章門,髓會絕骨筋陽陵   骨會大杼血膈俞,氣膻中兮脈太淵
郄穴歌
郄猶孔隙義,本是氣血集,病癥反應點,臨床能救急,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逼,胃經是梁丘,脾主地機宜,小腸養老名,心須取陰郄,膀胱求金門,腎向水泉覓,心包郄門尋,三焦會宗居,膽郄在外丘,肝經中都立,陽蹻走跗陽,陰蹻交信必,陽維系陽交,陰維筑賓取。
八脈交會穴歌
公孫沖脈心胸胃,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后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蹻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蹻照海隔喉嚨。
針灸學歌訣(二)
1. 十四經分寸歌
肺經
L U 十一是肺經,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發熱咽喉痛,
中府云門下一寸,云門鎖骨下窩尋,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線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俠白府下一寸擒,尺澤肘中肌腱處,孔最腕上七寸憑,
列缺交叉食指盡,經渠一寸突脈中,太淵紋上動脈動,魚際大魚骨邊中,
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艽葉明。
大腸經
L I 二十手大腸,起于商陽止迎香,頭面眼鼻口齒喉,皮膚神熱與胃腸,
商陽食指外側取,二間握拳節前方,三間握拳節后取,合谷虎口岐骨當,
陽溪腕上兩筋陷,偏歷腕上三寸良,溫溜腕后上五寸,池下四寸下廉鄉,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長,曲池尺澤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
池上三寸尋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髑肩峰舉臂取,巨骨肩尖骨陷當,
天鼎扶突下一寸,扶突肌中結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溝,鼻旁唇溝取迎香。
胃經
S T 四五是胃經,起于承泣厲兌停,胃腸血病與神志,頭面熱病皮膚病,承泣下眶邊緣上,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倉吻旁四分靈,大迎頜前寸三陷,頰車咬肌高處迎,下關張口骨支起,頭維四五旁神庭,人迎結喉旁動脈,水突人迎氣舍中,肌間氣舍平天突,缺盆鎖骨上窩中,氣戶鎖下一肋上,相去中線四寸平,庫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處,胸部諸穴要記清,不容巨闕旁二寸,其下承滿與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臍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歸來氣沖曲骨鄰,髀關髂下平會陰,伏兔膝上六寸中,陰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膝外下陷是犢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虛,膝下八寸條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虛,條外一指是豐隆,解溪跗上系鞋處,沖陽跗上動脈憑,陷谷跖趾關節后,次中指縫尋內庭,厲兌次指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記清。
脾經
S T 二一是脾經,起于隱白大包終,脾胃腸腹泌尿好,五臟生殖血舌病,隱白大趾內甲角,大都節前陷中尋,太自節后白肉際,基底前下是公孫,商丘內踝前下找,踝上三寸三陰交,踝上六寸漏谷是,陵下三寸地機朝,膝內輔下陰陵泉,血海股內肌頭間,沖上斜七是府舍,腹結大橫下寸三,臍旁四寸大橫穴,腹哀建里四寸旁,中庭旁六食竇全,天溪胸鄉周榮上,四肋三肋二肋間,大包腋下方六寸,腋中線上六肋間。
心經
H T九穴是心經,起于極泉止少沖,神志血病痛癢瘡,煩熱悸汗皆可用,極泉腋窩動脈牽,青靈肘上三寸覓,少海骨髁紋頭間,靈道掌后一寸半,通里掌后一寸間,陰郄五分在掌后,神門腕橫紋上取,少府握拳小指尖,少沖小指外甲角。
小腸經
S I 十九手小腸,少澤聽宮起止詳,頭項耳目熱神志,癢瘡癰腫液病良,少澤小指內甲角,前谷澤后節前方,后溪握拳節后取,腕骨腕前骨陷當,陽谷三角骨后取,養老轉手髁空藏,支正腕后上五寸,小海二骨之中央,肩貞紋頭上一寸,臑俞貞上骨下方,天宗崗下窩中取,秉風崗上窩中央,曲垣胛崗內上緣,陶道旁三外俞章,大椎旁二中俞穴,天窗扶后大筋旁,天容耳下曲頰后,顴髎顴骨下廉鄉,聽宮之穴歸何處,耳屏中前陷中央。
足太陽膀胱經
B L六七膀胱經,起于睛明至陰終,臟腑頭面筋痔腰,熱病神志身后憑,內眥上外是睛明,眉頭陷中攢竹取,眉沖直上旁神庭,曲差庭旁一寸半,五處直后上星平,承光通天絡卻穴,后行俱足寸半程,玉枕腦戶旁寸三,天柱筋外發際憑,再下脊旁寸半尋,第一大杼二風門,三椎肺俞四厥陰,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膽仔細分,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腎,氣海十五大腸六,七八關元小腸俞,十九膀胱廿中膂,廿一椎旁白環俞,上次中下四髎穴,骶骨兩旁骨陷中,尾骨之旁會陽穴,承扶臀下橫紋中,殷門扶下六寸當,浮郄委陽上一寸,委陽腘窩外筋旁,委中腘窩紋中央,第二側線再細詳,以下挾脊開三寸,二三附分魄戶當,四椎膏肓神堂五,六七譩譆膈關藏,第九魂門陽綱十,十一意舍二胃倉,十三肓門四志室,一九胞肓廿一秩邊,小腿各穴牢牢記,紋下二寸尋合陽,承筋合陽承山聞,承山zhuai下分肉藏,飛揚外踝上七寸,跗陽踝上三寸良,昆侖外踝跟腱間,
仆參跟骨外下方,踝下五分申脈穴,踝前骰陷金門鄉,大骨外下尋京骨,關節之后束骨良,通谷節前陷中好,至陰小趾外甲角,六十七穴分三段,頭后中外次第找。
腎經
KI二十七腎經屬,起于涌泉止俞府,肝心脾肺膀胱腎,腸腹泌尿生殖喉,足心凹陷是涌泉,舟骨之下取然谷,太溪內踝跟腱間,大鐘溪泉稍后主,水泉太溪下一寸,照海踝下四分處,復溜踝上二寸取,交信溜前脛骨后,踝上五寸尋筑賓,膝內兩筋取陰谷,從腹中線開半寸,橫骨平取曲骨沿,大赫氣穴并四滿,中注肓俞平臍看,商曲又憑下脘取,石關陰都通谷言,
幽門適當巨闕側,諸穴相距一寸連,再從中線開二寸,穴穴均在肋隙間,步廊卻近中庭穴,神封靈虛神藏間,彧中俞府平璇璣,都隔一肋仔細研。
心包經
P C 心包手厥陰,起于天池中沖盡,心胸肺胃效皆好,諸痛癢瘡亦可尋,
天池乳外旁一寸,天泉腋下二寸循,曲澤腱內橫紋上,郄門去腕五寸尋,
間使腕后方三寸,內關掌后二寸停,掌后紋中大陵在,兩條肌腱標準明,勞宮屈指掌心取,中指末端是中沖。
三焦經
S J二三三焦經,起關沖止絲竹空,頭側耳目熱神志,腹脹水腫遺尿癃,關沖無名指甲內,液門握拳指縫討,中渚液門上一寸,陽池腕表有陷凹,腕上二寸取外關,支溝腕上三寸安,會宗三寸尺骨緣,三陽絡在四寸間,肘下五寸尋四瀆,肘上一寸天井見,肘上二寸清冷淵,消濼淵臑正中間,臑會三角肌后下,肩髎肩峰后下陷,天髎肩井曲垣問,天牖平頜肌后緣,乳突頜角取翳風,下三分之一瘛脈現,上三分之一顱息取,角孫入發平耳尖,耳門屏上切跡前,和髎耳根前指寬,絲竹空在眉梢陷。
膽經
G B四四足少陽,頭側耳目鼻喉恙,起瞳子髎止竅陰,身側神志熱婦良,
外眥五分瞳子髎,聽會耳前珠陷詳,上關下關上一寸,以下五穴細推商,
頭維胃經連頜厭,懸顱懸厘在下方,曲鬢角孫前一指,頭維曲鬢串一行,五穴間隔均相等,率谷入發寸半量,天沖率后斜五分,浮白率后一寸鄉,頭竅陰穴乳突上,完骨乳突后下方,本神神庭三寸旁,陽白眉上一寸量,入發五分頭臨泣,庭維之間取之良,目窗正營及承靈,相距寸寸寸半量,腦空池上平腦戶,粗隆上緣外兩旁,風池耳后發際陷,顱底筋外有陷凹,肩井大椎肩峰間,淵液腋下三寸見,輒筋腋前橫一寸,日月乳下三肋現,京門十二肋骨端,帶脈章下平臍看,五樞骼前上棘前,略下五分維道見,居髎骼前轉子取,環跳髀樞陷中間,風市垂手中指盡,其下二寸中瀆陳,陽關陽陵上三寸,小頭前下陽陵泉,陽交外丘骨前后,踝上七寸丘在前,光明踝五陽輔四,懸鐘三寸骨前緣,外踝前下丘墟尋,臨泣四趾本節捫,俠溪穴與地五會,跖趾關節前后尋,四趾外端足竅陰,四十四穴仔細吟。
肝經
L R 十四是肝經,起于大敦期門終,腸腹諸疾前陰病,五臟可治膽亦靈,大敦拇趾外甲角,行間紋端趾縫尋,太沖關節后凹陷,踝前筋內取中封,踝上五寸蠡溝穴,中都踝上七寸擒,膝關陰陵后一寸,曲泉屈膝橫紋上,陰包膝上方四寸,五里氣沖下三寸,陰廉氣二動脈中,急脈陰旁二五分,十一肋端章門是,期門乳下二肋間。
督脈
D U督脈二八良,起長強止齦交上,腦病為主次分段,急救熱病及肛腸,尾骨之端是長強,骶管裂孔取腰俞,十六陽關平髖量,命門十四三懸樞,十一椎下脊中藏,十椎中樞九筋縮,七椎之下乃至陽,六靈臺五神道穴,三椎之下身柱藏,陶道一椎之下取,大椎就在一椎上,啞門入發五分處,風府一寸宛中當,粗隆上緣尋腦戶,強間戶上寸半量,后項再上一寸半,百會七寸頂中央,前頂囪會俱寸五,上星入發一寸量,神庭五分入發際,素髎鼻尖準頭鄉,水溝鼻居溝上取,兌端唇上尖端藏,齦交系帶齒齦交,經行背頭居中行。
任脈
R N任脈二四呈,起于會陰承漿停,強壯為主次分段,泌尿生殖作用宏。會陰兩陰中間取,曲骨恥骨聯合從,中極關元石門穴,每穴相距一寸均,氣海臍下一寸半,臍下一寸陰交明,肚臍中央名神闕,臍上諸穴一寸勻,水分下脘與建里,中脘上脘巨闕行,鳩尾岐骨下一寸,中庭胸劍聯合中,膻中正在兩乳間,玉堂紫宮華蓋重,再上一肋璇璣穴,胸骨上緣天突通,廉泉頜下結喉上,承漿唇下宛宛中。
2. 五輸穴歌
肺少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穴相連。大腸商陽與二間,三間陽溪曲池牽。
胃經厲兌內庭隨,陷谷解溪足三里。脾經隱白大都連,太白商丘陰陵泉。
心經少沖少府鄰,神門靈道少海尋。小腸少澤前谷溪,陽谷為經小海依。
膀胱至陰通谷從,束骨昆侖與委中。腎經涌泉然谷宜,太溪復溜陰谷畢。
心包中沖勞宮樂,大陵間使連曲澤。三焦關沖與液門,中渚支溝天井勻。
膽經竅陰俠溪行,臨泣陽輔與陽陵。肝經大敦與行間,太沖中封與曲泉。
3. 十二原穴十五絡穴歌
肺原太淵絡列缺,大腸合谷偏歷穴。胃經沖陽絡豐隆,脾原太自公孫也。
心原神門絡通里,小腸腕骨支正別。膀胱京骨絡飛揚,腎經太溪大鐘歇。
心包大陵絡內關,三焦陽池外關且。膽原丘墟光明絡,肝原太沖蠡溝穴。
督脈長強任鳩尾,脾之大絡大包確。
4. 十六郄穴歌
郄是孔隙義,氣血深藏聚。病癥反應點,臨床能救急。
陽維系陽交,陰維筑賓居。陽蹺走跗陽,陰蹺交信畢。
肺郄孔最大溫溜,脾郄地機胃梁丘。心郄陰郄小養老,膽郄外丘肝中都。
心包郄門焦會宗,胱金門腎水泉求。
5. 十二經募穴歌
大腸天樞肺中府,小腸關元心巨闕。膀胱中極腎京門,肝募期門膽日月。
胃中脘穴脾章門,三焦募在石門穴。膻中氣會何經募,心主包絡厥陰也。
6. 八會穴歌
臟會章門腑中脘,髓筋絕骨陽陵泉。骨會大杼血膈俞,氣會膻中脈太淵。
7. 八法交會八穴歌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銳眥外關逢。
后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8. 八法交會歌
內關相應是公孫,外關臨泣總相同。列缺交經通照海,后溪申脈亦相從。
9. 四總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酸痛取阿是,胸脅內關謀。
10. 孫思邈《十三鬼穴歌》
思邈治癲狂,十三腧穴詳。一針人中穴,二針取少商。
三針為隱白,四針大陵崗。五針申脈穴,六刺風府詳。
七針頰車穴,八針是承漿。九刺勞宮穴,十刺上星堂。
十一取會陰,十二曲池良。十三舌下縫,用之自平康。
11. 行針指要歌
或針風,先向風府百會中。或針水,水分挾臍上邊取。
或針結,針著大腸二間穴。或針勞,須向膏肓及百勞。
或針虛,氣海丹田委中奇。或針氣,膻中一穴分明記。
或針嗽,肺俞風門須用灸。或針痰,先針中脘三里間。
或針吐,中脘、氣海、膻中補。翻胃吐食一般醫,針中有妙少人知。
12. 馬丹陽十二穴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沖昆侖穴,
環跳與陽陵,通里并列缺。
13. 雜癥奇穴主治歌
橫逆難產灸奇穴,婦人右腳小趾尖。炷如小麥灸三壯,下火立產效通仙。
子戶能刺衣不下,更治子死在腹中。穴在關元右二寸,下針一寸立時生。
精宮十四椎之下,各開三寸是其鄉。左右二穴灸七壯,夜夢遺精效非常。
十二椎下痞根穴,各開三寸另五分。二穴左右灸七壯,難消痞塊可除根。
肘尖端處是奇穴,男女瘰癘堪灸也。左患灸右右灸左,并灸風池效更捷。
疝所偏墜灸為先,量口兩角折三尖。一尖向上對臍中,兩尖下垂是穴邊。
翻胃上下灸奇穴,上在乳下一寸也。下在內踝之下取,三指稍斜向前者。
腸風諸痔灸最良,一四椎下奇穴鄉。各開一寸宜多灸,年深久痔效非常。
贅疣諸痣灸奇穴,更灸紫白二癜風。手之左右中指節,屈節尖上宛宛中。
瘰癘隔蒜灸法宜,先從后發核灸起。灸至初發母核止,多著艾火效無比。
蛇蝎蜈蚣蜘蛛傷,即時疼痛最難當。急從傷處隔蒜灸,五六十壯效非常。
14. 八脈交會八穴主治歌
沖脈-公孫
九種心痛涎悶,結胸翻胃難停。酒食積聚胃腸鳴,水食氣痰膈病。
臍痛腹疼脅脹,腸風瘧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瀉公孫立應。
陰維脈-內關
中滿心胸痞脹,腸鳴泄瀉脫肛。食難下膈酒來傷,積塊堅橫脅撐。
婦女脅疼心痛,結胸里急難當。傷寒不解結胸膛,瘧疾內關獨當。
督脈-后溪
手中拘攣戰掉,中風不語癲癇,頭痛眼腫淚漣漣,腿膝腰背痛遍。
項強傷寒不解,牙痛腮腫喉咽。手麻足麻破傷牽,盜汗后溪先砭。
陽qiao-申脈
腰背屈強腿痛,惡風自汗頭痛。雷頭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攣臂冷。
吹乳耳聾鼻衄,癲癇肢節煩憎。遍身腫滿汗頭淋,申脈先針有應。
帶脈—臨泣
手足中風不舉,痛麻發熱拘攣。頭風痛腫項腮連,眼腫赤疼頭旋。
齒痛耳聾咽腫,扶風搔癢筋牽。腿疼脅脹肋肢偏,臨泣針時有驗。
陽維脈—外關
肢節疼痛膝冷,四肢不遂頭風。背胯內外骨筋攻,頭項眉棱皆痛。
手足熱麻盜汗,破傷眼腫睛紅。傷寒自汗表烘烘,獨會外關為重。
任脈-列缺
痔瘧便腫泄利,唾紅溺血咳痰。牙痛喉腫小便難,心胸腹疼噎咽。
產后發強不語,腰痛血疾臍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痛多散。
陰蹺脈-照海
喉寒小便淋澀,膀胱氣痛腸鳴。食黃酒積腹臍并,嘔瀉翻胃便緊。
15. 十二經循行交接歌
肺大胃脾心小腸,胱腎包焦膽肝鄉。
16. 十二經循行方向歌
手三陰經胸走手,手三陽經手走頭。足三陰經足腹胸,足三陽經頭走足。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針灸于辯證循經外,按時取穴之一種操作規程方法。它的含義,就是說人身之氣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時,《針灸大成》徐氏有“剛柔相配,陰陽結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之說。血氣應時而至為盛,血氣過時而去為衰,逢時而開,過時為闔,泄則乘其盛,即經所謂刺實者刺其來。補者隨其去,即經所謂刺虛者刺其去,刺其來迎而奪之,刺其去去隨而濟之,按照這個原則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療效,這就叫子午流注法。
何謂開穴?
有人以為開穴的原因是因為營氣和衛氣恰在同一點上相遇,這一點上的穴就開了,這是大謬。要知道營衛之氣在人體各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內經說:“營衛之氣一日夜分別運行都是五十周,周而復始,共行八百一十丈”而且每天如此,這樣一算,豈不是每天營衛之氣都有碰頭的機會了么?再仔細一算它們碰頭的機會在一天中有五十次之多;一天二十四小時,五十除於二十四得二,那就是營衛之氣在同一點相遇有兩次,如此說來,不是每天同一經穴要有兩次開穴,而且天天都一樣麼這種理論如何站得住腳其實他是把“開”字誤解做“開放”的意思,以為經穴開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這種理論。其實開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經氣在這時居於該穴,和該穴有關的身體各部病邪,都可藉針灸補瀉的作用宣通氣血(人身的疾病,歸納起來都是由氣血偏勝偏衰和積滯不通所致,)所以開穴時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內經中有守時待氣之說,就是這個理論的根據)人體臟腑經脈,六十六個經穴(五行穴)都配合陰陽五行,時、日天干也配合陰陽五行.因為人體是一個小天地,天地之氣和人體之氣是相應的,所以營衛之氣在人體經脈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時候,而五行又有生尅的關系,相生,同氣才能相應而合;相尅,異氣就不能相應而合。所以十二經的天干逢到日的天干相同時,同氣相應,這條經上的穴,只要穴的五行和時的五行相應,經氣旺盛,這穴就開了。但是為什麼用天干而不用地支呢?因為天之氣以陰陽五行生化萬物,針灸治病完全是根據氣化原理來的,所以前賢探究出經氣與天氣相應的道理,而發明了子午流注針法。
它是注重時間條件,以自然界周期現象,與人體氣血周流的情況相配合的。在《靈樞·經脈》篇、《營氣》篇,以及《難經·一難》、《二十三難》都有記載。《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本輸》篇,記載井滎俞很詳明,惟于井滎俞配屬五行,僅有陰井木、陽井金,其余均無配屬。《難經·六十四難》對井滎俞配屬五行和十干運用,才有進一步的說明。《靈樞·衛氣行》篇云:“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靈樞·五亂》篇說:“經脈十二者,以應十二月。十二月者,分為四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說“: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素問·八正神明論》說:“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謂“得天時而調之”。《甲乙經》說:“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病在于陽分,必先候其氣之加于陽分而刺之。病在于陰分,必先候其氣之加于陰分而刺之。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與子午流注有密切之關系。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賦》,將子午流注的應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說明,元·竇漢卿著《標幽賦》,內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開闔,論其五行五臟查時日之旺衰”,由此可見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針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針灸節要》、《醫學入門》、《針灸大成》等書皆有論述。而《針灸大全》徐鳳氏又推而廣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訣”,學者多為習誦以便應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來已久,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所注重的一種高級的針灸療法。
子午流注者,謂剛柔相配,陰陽相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時一刻,乃一陽之生;至午時一刻,乃一陰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經有十二: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余兩經,三焦、包絡也。三焦乃陽氣之父,包絡乃陰血之母,此二經雖寄于壬癸,亦分派于十干,每經之中,有井、滎、俞、經、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陰井木而陽井金,陰滎火而陽滎水,陰俞土而陽俞木,陰經金而陽經火,陰合水而陽合土。經中有返本還元者,乃十二經出入之門也。陽經有原,遇俞穴并過之,陰經無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甲出丘墟,乙太沖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陰經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孫,辛列缺,癸水泉,包絡內關是也。故陽日氣先行,而血后隨也。陰日血先行,而氣后隨也。得時為之開,失時為之闔,陽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見者氣納于三焦;陰干注臟,乙、丁、己、辛癸而重見者,血納包絡。如甲日甲戌時,以開膽井,至戊寅時正當胃俞,而又并過膽原,重見甲申時,氣納三焦,滎穴屬水,甲屬木,是以水生木,謂甲合還元化本。又如乙日乙酉時,以開肝井,至己丑時當脾之俞,并過肝原,重見乙未時,血納包絡滎穴屬火,乙屬木,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陰陽相濟也。陽日無陰時,陰日無陽時,故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也。何謂甲與己合?曰:中央戊己屬土,畏東方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陽為兄,己屬陰為妹,戊兄遂將己妹,嫁與木家,與甲為妻,庶得陰陽和合,而不相傷,所以甲與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盡于此矣。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
甲日戌時膽竅陰,丙子時中前谷滎,戊寅陷谷陽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經注陽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尋,甲申時納三焦水,滎合天干取液門。
乙日酉時肝大敦,丁亥時滎少府心,己丑太白太沖穴,辛卯經渠是肺經,
癸已腎宮陰谷合,乙未勞宮火穴滎。丙日申時少澤當,戊戌內庭治脹康,
庚子時在三間俞,本原腕骨可祛黃,壬寅經火昆侖上,甲辰陽陵泉合長,
丙午時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細詳。丁日未時心少沖,己酉大都脾土逢,
辛亥太淵神門穴,癸丑復溜腎水通,乙卯肝經曲泉合,丁已包絡大陵中。
戊日午時歷兌先,庚申滎穴二間遷,壬戌膀胱尋束骨,沖陽土穴必還原,
甲子膽經陽輔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氣納三焦脈,經穴支溝刺必痊。
己日巳時隱白始,辛未時中魚際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內踝比,
丁丑時合少海心,己卯間使包絡止。庚日辰時商陽居,壬午膀胱通谷之,
甲申臨泣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歸,丙戌小腸陽谷火,戊子時居三里宜,
庚寅氣納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辛日卯時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須忖,
乙未太沖原太淵,丁酉心經靈道引,己亥脾合陰陵泉,辛丑曲澤包絡準。
壬日寅時起至陰,甲辰膽脈俠溪滎,丙午小腸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尋,
三焦寄有陽池穴,返本還原似嫡親。戊申時注解溪胃,大腸庚戌曲池真,
壬子氣納三焦寄,井穴關沖一片金,關沖屬金壬屬水,子母相生恩義深。
癸日亥時井涌泉,乙丑行間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門是,本尋腎水太溪原,
包絡大陵原并過,己巳商丘內踝邊,辛未肺經合尺澤,癸酉中沖包絡連,
子午截時安定穴,留傳后學莫忘言。
下邊是白話文解釋:
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1. 卯時( 5點至7點 )大腸經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時(9點至11點 )脾經旺,有利于吸收營養、生血;
4.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于吸收營養;
6.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于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7.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于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8.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10.子時(23點至1點 )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11.丑時( 1點至3點 )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12.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來.
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也是人處于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體狀態。正如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好。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況,作為知識了解可以,死用則不行。任何知識用死了都是'所知障'。讀者可按12條經脈在12個時辰中興衰的規律,逐漸探索適合于自身的保健方法。中醫古籍《黃帝內經*靈樞》:“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中醫學的宇宙觀著重天、地、人合一。人體的健康,受氣節變化、地理環境、以致時間運轉的影響。每日的十二時辰(每兩小時為一時辰)與人體的十二條經脈息息相關,而經脈又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相配。
三者的關系如下:
時間
時辰
經絡 / 臟腑
23:00 - 1:00
子時
膽(要上床睡覺)
1:00 - 3:00
丑時
3:00 - 5:00
寅時
5:00 - 7:00
卯時
大腸 (起床要喝水)
7:00 - 9:00
辰時
胃 (要吃早餐)
9:00 - 11:00
巳時
脾 (每小時慢飲一次水)
11:00 - 13:00
午時
心 (開心.快樂)
13:00 - 15:00
未時
小 腸
15:00 - 17:00
申時
膀 胱
17:00 - 19:00
酉時
19:00 - 21:00
戌時
心 包 (適宜散步)
21:00 - 23:00
亥時
三 焦
根據「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經常在某時辰感到某臟腑不適,可能是該臟腑受病邪入侵,或較虛弱所致。不過,由於臟腑互相影響,問題可能出於其他臟腑。
舉例說明
病癥 :頭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適、消化不良
問題 :工作、應酬繁忙,經常半夜兩、叁點才睡
解釋 :晚上十一時至凌晨叁時行的是膽經及肝經。若該段時間不休息,肝火便會上升,以致頭痛充血、感到不適。同時由於肝氣上升,影響脾胃,因而感到胃痛。 `
以陰陽五行來解釋,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因此肝若不適,胃脾亦有問題
[辰時]
七點至九點納谷。由胃納藏,胃病者虛病發辰,實病發巳納造職官。五味乃五谷之氣,居中能納藏萬物。萬物納中性百出,生精化氣日月復。五行土位養青苗,克水楊塵受木欺。后天之母納百川,相連五湖和四海。七九開經辰味納,胃藏脾磨生十化。主肉生魄形體壯,或虛或實有損傷,熱灼人津肌肉薄,寒凝血氣肉厚豐。胃虛腸脫生瀉泄,腹脹食滿閉槽門,脾胃同虛中氣散,抗體免疫不相安。位處中宮旁生邪,惡逆吐酸性綿綿脾性生妄胃時憂七色病毒四散游,喜濕惡燥順降逆浮。
[巳時]
九點至十一點,脾生磨造,虛病發巳,實病發午。脾氣宜升不宜降,主陽發,喜燥惡濕;胃氣宜降不宜升,主陰靜,喜濕惡燥。性憂頑過,肉厚乃魄存,肉瘦乃魄散。脾不煉造兩氣衰,宗氣無陽心力緩。三焦不和五味滯,元精元氣不相依。只見魄散魂難收,中氣下泄土宮憂。四時得氣九十一,要扶中土先安食。健脾宜燥胃宜濕,脾升胃降有納出。脾是血母出紅蓮,肝輸心營攝周身。本性為澀頑地處,長受濕氣邪相攻。巳時不給午時許,頭昏心煩四鄉疲。
[午時]
十一點至一點,心統血脈之象,帥血行經,血乃后天基因,五谷氣化生,心病者、虛病發午,實病發未。肌豐為實魂相守,體瘦形枯亂色神。火并淫身營氣竭,精神無守性暴烈。地處尊位宗氣主,一點一滴把脈守。午時十一至一刻,動生旺火經脈通。相害為濕生蒸熱,但病常有白噬紅。本宮為火克金營,金寒回頭宿心門。內寒外熱陽不濟,內熱外寒灼諸陰,血虛乃是火相欺,栓塞抑制濕內畜。心陽腎陰品和脈,全怕心包一脈衰。春夏多虛脾肝過,秋冬為實肺腎衰。
[未時]
一點至三點,小腸分泌;五氣之根微化之腑,病虛者未,病實者申。三還九轉是小腸,胃降下接手大腸。津精氣血由其養,泌濁留情乃凈臟。未開小腸陰氣來,熱潰寒結痛難挨。一結連環五氣閉,上下不通脹滿余。小腸與心相表里,或虛或實宗氣虧。虛火灼心血無養,結實生寒心肌栓。營養不良脈虛弱,陰陽不調性枯澀。色枯氣呈在面部,熱癍寒瘡成病毒。
[申時]
三點至五點,膀胱行經,水濕之鄉,申時虛病,酉時實病。水濕之鄉是膀胱,居下常受五臟傷。回頭熱蒸生灼氣,本宮惡疾白噬紅。
太陽落在太陰宮,流濁見紅熱相淫。大腸受了五味氣,五色乘辱膀胱經。生性后天結良緣,男歡女愛性相牽。過激不守兩廂害,霉淋濕毒病纏連。赤燥黃熱見白寒,或遺或泄或結頑。見青風濕生腫痛,流白必是生炎腎。
[酉時]
五點至七點,腎納精養銳之時。元精元氣之根,先天基因主宰,‘精、髓、腦’三項。病虛酉發,病實戌發。后天惟有腎相傳,男氣女血化精卵。陽培陰育生萬種,天地之間見真情。后天本是先天根,積精累氣化真神。身乃精神非鬼神,有智有德有心靈。本性不及生遺泄,陽痿不舉元氣竭。兩性不吸心無掛,性弱本是精氣弱。大智大勇腦指使,形身康健筋骨容。六脈調時六經安,五運六氣得心寬。
[戌時]
七點至九點,心包主臭氧之氣,病虛戌發,病實亥發。甲戌心包七至九,維經護脈緩心焦。臭氧護體安六部,無臟無腑獨有功。
[亥時]
九點至十一點三焦,病虛亥發,病實子發。五臟六腑名三焦,六陰六陽內外分。心肺上焦宗營氣,脾肝居中衛氣生。膀胱居下精相守,腎主下焦后天生;上焦主事于抗體,中焦接締上下與;下焦主事免疫力,色素蛋白膠原體;三焦不和氣血淫,或阻或滯胸背痛;內灼在上血不安,中灼人肉損蛋白。下灼元精和元氣,陰陽不和三焦閉。
[子時]
十一點至一點膽經,子時虛病,丑時實病。人有魂魄膽氣壯,邪色邪氣不入竅。半夜子時常夢游,定是肝火繞心神。血虛本是魂閑散,氣噓中亂魄不安。一震驚心膽生禍,七情犯憂六欲鎖。小驚神亂不傷心,大驚精神出了宮。心神不守人無性,或顛或誑語無倫。
[丑時]
一點至三點肝經,丑時虛病,寅時實病。忠肝義膽是人性,奸邪見惡有多貪。肝氣橫馳克脾胃,生火原心有因果肝主庫輸血三項,丑動子收日月輪。旺盛春天風為主,病在筋骨通酸身。肝膽一散一主守,位居青龍散游空。性好生出綠色地,一旦枯萎百邪生。
[寅時]
三點至五點肺,“虛病寅發,病實卯發。肺居上焦主營氣,主事皮毛百竅靈。風熱傷寒先傷肺,或咳或喘或結痰。肺失營降主傷心,缺癢心肌動不成。虛病常生汗淋漓,實病毛竅閉不通。熱咳寒痰喘氣急,津枯氣竭皮毛赤。咽干喉腫熱在內,腫痛不退寒在經。
[卯時]
五點至七點大腸經,卯時虛病,辰時實病。七竅惟有一竅低,糟粕之門位居卑。生來受著六腑氣,寒結熱痢損正氣。
故:氣病在陽、血病在陰;氣病在上、血病在下;男主氣病、女主血病;男主氣行上,女主血行下;男順女逆。四時陰陽論病,春木肝膽病,陽病在春,陰病在秋;夏心小腸病,陽病在夏,陰病在冬;長夏暑熱,脾胃病,長夏陽病,春天陰病;秋天肺大腸病,陽病在秋,陰病在夏,水腎膀胱病,陽病在冬,陰病長夏。本宮不足它來淫,本宮若實四處侵,陰病在陽,陽病在陰,熱極生寒,寒極生熱、內熱外寒,內寒外熱。
[氣虛痰瘀,血虛經障];氣病在上,血病在下,氣病損陽,血病損陰。六氣者,陰六陽六,陰六主臟,陽六主腑;陰六經在體側下內,陽六經在體側上外;陽氣上行百會,陰氣沉降涌泉;男人左陽右陰,女人左陰右陽,男主精者陽性, 女主卵者陰命。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如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特定穴:五腧穴、原穴、絡穴、郄穴
子午流注針經
特定穴位及其運用
臟腑、腧穴及經絡學說概要
《醫宗金鑒》 刺灸心法要訣
轉載“倪師針灸”課堂筆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都市| 塔河县| 遵义市| 泰来县| 溧水县| 班玛县| 卓尼县| 乳山市| 沙田区| 保靖县| 三河市| 卫辉市| 错那县| 磴口县| 霞浦县| 江孜县| 温泉县| 集安市| 武穴市| 察雅县| 泽州县| 永泰县| 剑阁县| 久治县| 白银市| 嘉兴市| 梁山县| 湘阴县| 大渡口区| 收藏| 乌拉特中旗| 迭部县| 渭南市| 东乡族自治县| 尚志市| 石狮市| 岳阳市| 宜丰县| 竹山县| 瑞昌市|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