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調研報告的寫作
借今天這個機會,和大家共同探討關于如何寫好調研報告的問題。
什么是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是根據某一特定目的,運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對某一事務或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周密的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后,將這些調查和分析的結果系統地、如實地整理成書面文字的一種文體。像考察報告、調研報告及××調查、對××問題的調查思考等,都是常見的調研報告體裁。
調研報告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觀事實。調研報告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調查,二是研究。調查,應該深入實際,準確地反映客觀事實,不憑主觀想象,按事物的本來面目了解事物,詳細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認真分析,透徹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至于對策,調研報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為,對策的制定是一個深入的、復雜的、綜合的研究過程,調研報告提出的對策是否被采納,能否上升到政策,應該經過政策預評估。
當前,我們正處在社會跨越發展變革的時代,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諸多發展中的問題,比如“三農”問題、就業問題、收入分配問題、公平正義問題等等,很多問題都是旁無借鑒的,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實際,用理性思維方法剝離問題的表面現象認清其本質,這就要用到調研這個方法。客觀翔實的調研能夠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撐;錯誤偏頗的調研則可能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因此我們的各項工作、決策都應該建立在充分調查研究、了解情況、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這樣安排工作才能作到更加科學合理。
需要強調的是,縣委辦公室作為黨委決策服務的參謀機構和工作機構,調研工作的水平是其有為、有位的關鍵所在。我們應當緊扣國家和時代發展的脈搏,以改革發展穩定中的實際問題為中心,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舉措,解決因時代發展而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為黨委決策提供有理有據的借鑒和參考。
調研報告的特點
1.真實性。真實性是調研報告首要的、最大的特點。所謂真實性,就是尊重客觀事實,靠事實說話。這一特點要求調研人員必須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認真求實的精神,徹底拋棄“假、大、空”的虛偽作風,不僅報喜,還要報憂,不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績,還要準確反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只有嚴謹的科學態度,才能寫出真實可靠,對工作具有指導意義的調研文章。
2.針對性。這是調研報告所具有的第二個顯著特點。一般來說一項調查研究工作,特別是大型調查研究,要花費較大的時間、人力和物力,不是隨意組織進行的,而是針對一些較為迫切的實際情況,解決某些實際問題而進行的,因此調查研究就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調研報告的寫作上,必須中心突出,明確所針對的問題,明確交待這一問題所獲得的事實材料,分析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和對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調研報告的寫作過程中所采用的事實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問題帶有普遍性。這種典型特點在總結經驗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調查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4.系統性。調研報告的系統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調查材料所得出的結論,必須是具有說服力,把被調查的情況完整地、系統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擺出結論,而疏漏交待事實過程和必須的環節。因為這樣的疏忽,會造成說理不嚴密、根據不充分、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這里所說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調研報告的寫作過程中,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質和主要方面,寫出結論的推理過程。
總的來說,調研報告就是要論證系統,邏輯嚴密,擺事實,講道理,具有強烈的說服力,從而使之成為科學決策的可靠資料。
調研報告的類型和各自特點
調查研究門類繁多,表現各異:既有揭示問題調研(也叫專題調研),也有綜合調研;既有理論研究調研,也有實際建議調研;既有歷史情況調研也有總結經驗調研,等等。下面具體談談:
1.反映基本情況的調研報告
這類調研報告,主要用于反映某一地區、某一領域或某一事物的基本面貌,目的在于報告全面的情況,為決策者制定方針政策、規定任務、采取措施提供決策依據和參考。
這類調研報告常用于向上級報告工作,如領導下基層了解面上情況后所寫的調研報告,多用于此類調研報告格式。
這類調研報告的寫法偏重于反映客觀情況,分析研究的成份相對少一些,一般也不要求提出理論性的主題思想。在寫作過程中,這類調研報告的標題,一般要點明是關于什么單位或者地區、什么問題的調查。其前言一般是介紹調查的緣由、目的、時間、地點、范圍和方式等。
由于這類調研報告的主體內容涉及面一般都比較寬,因此,這類調研報告在寫作上往往采用橫向結構。如綜合反映一個地區的情況,可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組織領導等若干方面來撰寫;如反映某一方面的情況,則可分為基本概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若干層次。當然,每個大的部分中還可以分為若干個小的問題來寫。
2.總結典型經驗的調研報告
這類調研報告,主要用于對先進典型進行深人調查分析后,提煉出成功的經驗和有效措施,以指導和推動面上的工作。
這類調研報告格式主要包括:基本情況、突出成績、具體做法、主要體會等。這類調研報告的標題一般要反映主題。前言大多采用概述主要成績、發展變化,并提示基本經驗的寫法。主體部分需要充分展開,不僅要寫具體做法,而且要寫切身體會;不僅要寫感性認識,而且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沒有具體做法,體會就是空的;不上升到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就難以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和推廣價值。結尾可以歸納全文、強調主旨,或者指出不足、展望未來。在行文的語氣上,經驗調研報告與經驗總結不同,經驗總結用第一人稱,行文語氣必須謙虛,而調研報告則用第三人稱,可以熱情贊揚,以促進推廣。
3.反映新生事物的調研報告
這類調研報告主要是用于報告和評價新生事物,幫助人們提高對新生事物的認識。新生事物往往代表著事物的發展趨勢,在寫作這類調研報告時要抱著滿腔熱情給予充分肯定和積極支持。
這類調研報告寫作上要突出一個“新”字,不僅要說明新生事物的孕育、產生和發展過程,而且要指出它的背景,也就是說要指出它是在什么樣的環境和條件下產生的,經歷了什么樣的發展過程,遇到了那些矛盾、困難和問題;不僅要說明它的性質和特點,而且要指明它的作用和意義,包括對其發展前景的預測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展望。由于新生事物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往往不夠成熟,所以在結尾時,一定要如實指出它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和可能帶來的新問題,以便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4.揭露問題的調研報告
這類調研報告可細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問題,以及不良傾向等而撰寫的調研報告,其目的在于揭示問題、反映情況,而不在于追究責任者。另一種是為了處理違法亂紀事件或嚴重事故等而撰寫的調研報告,這一類調研報告的寫法不僅要以確鑿的事實分清是非,而且要弄清性質、分清責任,提出解決和處理的具體意見。
揭露問題的調研報告標題往往多采用揭露式的,有的標題甚至還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城區違法建筑觸目驚心》。這一個標題,不僅表明了調研報告的主旨,而且也表明了作者對這一問題的態度,能夠起到強烈的警示與提示作用,吸引讀者的眼球。主體部分所反映的如果是一個具體事件,一般采用縱向結構;如果反映的是一種傾向和狀況,多采用橫向結構。在敘述完問題的主要事實后,要寫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性質和危害程度。結束語可呼吁對問題予以重視或關注,可扼要提出解決辦法或處理意見。
5.考察歷史事實的調研報告
這類調研報告,通常是用于對某一歷史現象或某一歷史事件進行重新調查,用確鑿的事實,揭示歷史真相,作出正確的評價,以還歷史的本來面目。如為平反歷史冤假錯案所寫的調研報告,就屬于這種調研報告。這類調研報告的政策性和針對性較強,反映的事件往往也比較復雜。
這類調研報告,正文的內容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事實的本來面目;二是被歪曲的情況;三是糾正和處理的意見。
這類調研報告寫作時,事實真相與被歪曲的情況相矛盾的地方,尤其要敘述清楚,要說明事實被歪曲的原因和有關的責任者。寫處理意見時,態度要明確,辦法要具體。如果問題正在處理和解決中,就要把進展情況寫出來;如果尚有阻力,就要把問題尖銳地提出來,敦促有關部門盡快予以解決。
6.研究探討性的調研報告
這類調研報告主要用于研究探討某項政策或工作,以統一認識,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然,也可以用于在作出某項決策之前,進行可行性調研。這是目前,我們寫的最多的調研報告。
這類調研報告的寫作雖然取材廣泛,但總是針對某個現實問題,或者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展開,通過研究和分析大量系統的材料,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有時還要與不同的意見展開商榷和爭鳴。
這類調研報告標題大多數采用直述主旨的方式,當然也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作標題,如《打開農民增收的“金鑰匙”在哪里?——關于**開發建設的調查》,這種標題,如果運用得當,既可以準確反映主旨,又能對讀者產生較強的吸引力。
這類調研報告的前言,一般是提出要探討、解決的問題及研究此問題的意義。如果對問題有不同的認識,則要把各方面的主張擺出來。研討性調研報告提出的往往是新觀點、新見解,所以在主體中,不僅事實材料要充足有力,而且還要進行充分的論證,必要時,還應對不正確的意見進行批駁。這就要求對這類調研報告格式上,把立論和駁論有機結合起來。但不管是立論,還是駁論,都要以事實材料為基礎,切記不要偏離到抽象或空洞的理論證明上去。
注意的問題:由于調研報告的目的是探討解決問題,所以應采取平和的、商榷的語氣,切忌冷嘲熱諷。
7.調查附記
調查附記又稱為調查后記,雖然也是一種文體,但沒有獨立性,它依附于調研報告而存在。
在有些情況下,如果知情者所提供的材料比較具體實在,并能充分說明問題,這時便以原件為主,在原件后附上調查附記或后記,起證明情況的作用。
如何寫好一篇調研報告
首先,確定調研報告主題。主題是調研報告的靈魂,對調研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如何確定主題呢,簡單的說就是,緊跟形勢,抓住要害。調研報告的主題要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息息相關,是領導關注、重大決策部署前后所要求的內容。比如,關注國家宏觀經濟走向,把握好社會發展脈搏,研究國家所發布信息的深刻內涵;領會領導意圖,熟悉領導思路,關注領導在各個場合經常提到的關鍵詞語;對縣域內重大決策部署,比如全會報告、重大活動開展等要深刻研讀,理解精神實質。這是我們確定調研主題要重點抓好的幾個環節。
其次,開展深入調查。毛主席曾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如何開展調查研究是一個行為科學,也是一個方法論問題;而怎樣寫好調研報告則是一個將行為科學、方法論與認識論相結合、相統一的問題,也就是說,這里應有一個把大量的調研素材、進行梳理、歸納、提煉的過程,也是從實踐到認識的分析、判斷、推理的邏輯過程。要搞好調查研究工作,必須做到三點:
(一)要把握“兩頭”,根據需要與可能確定調查重點。所謂把握“兩頭”,即是一要把握“上頭”,了解領導要求,政策取向,清楚有哪些突出的問題需要我們去探討和研究;二要把握“下頭”,就是到基層單位、到一線,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小型座談會等方式了解與自己調研課題相關的實際情況,摸清底數。
在確定調研的題目以后,要制定針對性強的調查提綱,進一步明確調研目的、調研范圍和調查的重點。既要有大綱,又要有細目,有的還要有統計的表格。
(二)要深入一線,廣泛調查,詳細地把握第一手資料。調查中,一要“沉”,就是“沉”下去,深入基層,沉到群眾中,從廣大干部群眾中汲取營養,傾聽群眾的意見。二要“謙”,就是以謙虛的態度,甘當小學生的精神,向基層干部群眾問計。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一線群眾發表對一些問題的看法,鼓勵職工講心里話,說實話。三要“全”,即全面了解。盡管基層說的、講的都不一定是我們調查所需要的材料,但是要盡量搜集。如果想尋找一個有用的素材,必須搜集10份甚至更多份素材,占有材料要“以十當一”,多多益善。四要注意引導,即引導調查的對象圍繞調查的主題發言,圍繞所要了解的重點發言。五要親手記錄。這不僅可以解決“感覺”問題,而且可以在記錄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理性的認識。
(三)要對記錄的材料及時進行疏理,并不斷進行交流。在每次調研座談之后,調研人員一定要擠出時間對自己的記錄作一番梳理,對調研的過程作一“回頭看”,看一看被調研的人員是否反映了實際問題,素材是否全面,調研座談的目的是否達到;哪些素材有用,哪些素材備用,哪些素材還要繼續調研,及時做好調研材料的補充和完善。同時調研人員之間也要經常交流一下,集思廣益,提出看法和見解,這樣就可以使調研更深入,獲得的真知灼見更多。
第三,擬定文章提綱。提綱就是調研報告的表現形式,它反映的是文章的“骨架”,這是調研報告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擬定提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調查材料進一步分類,構架的過程。構架的原則是:“圍繞主題,層層進逼,環環相扣”。提綱的特點是它的內在的邏輯性,要求必須綱目分明,層次分明。調研報告的提綱有兩種,一種是觀點式提綱,即將調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系一一地列寫出來。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即按層次意義表達上的章、節、目,逐一地一條條地寫成提綱。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制作提綱。
第四,撰寫調研報告。根據已確定的主題、材料和寫作提綱,有條不紊地行文,從實際需要出發選用語言,靈活劃分段落。撰寫調研報告的過程,是一個深入思考、縝密思考的過程。往往這時我們“痛并快樂”,因為我們必須把大腦保持在高速運轉狀態,做艱苦細致的辨別真偽的工作,經過思考再思考,總結再總結,精煉再精煉,把精華部分展示給讀者,這時我們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在調研報告成文后,經過增、刪、改、調等工作,就可以呈報給領導,作為領導科學決策的參考。
寫調研文章應注意的幾個事項
第一,必須掌握符合實際的豐富確鑿的材料,這是調研文章的生命。在知識爆炸的時代,獲得間接資料似乎比較容易,難得的是深入實地獲取第一手資料。這就需要眼睛向下,腳踏實地地到實踐中認真調查,掌握大量符合實際的第一手資料,這是寫好調研報告的前提,必須下大功夫。
第二,要從大量材料中找出事物的內在規律性。調研報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篩選出最典型、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對其進行分析,從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質或找出事物的內在規律,得出正確的結論,總結出有價值的東西,這是寫調研文章時應特別注意的。
第三,用詞力求準確,文風樸實。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是很好的典范。寫調研報告,應該用概念成熟的專業用語,非專業用語應力求準確易懂。通俗應該是提倡的。特別是被調查對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語言,應在調研報告中選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詞新穎,把簡單的事物用復雜的詞語來表達,把簡單的道理說得云山霧罩、玄而又玄,實際上是學風浮躁的表現,有時甚至有“沒有真功夫”之嫌。
第四,邏輯嚴謹,條理清晰。調研報告要做到觀點鮮明,立論有據。論據和觀點要有嚴密的邏輯關系,條理清晰。論據不單是列舉事例,講故事,邏輯關系是指論據和觀點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系。如果沒有邏輯關系,無論多少事例也很難證明觀點的正確性。結構上的創新只是形式問題,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報告的形式上。調研報告的結構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思想素質。好的調研報告,是由調研人員的基本素質決定的。調研人員既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一項政策往往涉及到國民經濟的許多方面,并且影響到不同的社會群體,只有具備很寬的知識面,才能夠深刻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正確判斷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體的需要;才能看清復雜事物的真實面目。恩格斯說過:如果現象和本質是統一的,任何科學都沒有存在的價值了。調研人員一定要具備透過現象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這源于日積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六,要對群眾有感情,對事業、對真理有追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調研報告帶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作者所處的立場決定了報告的主題和觀點,也決定了報告素材選取的傾向性。巴金說,“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深入實際搞調研,一定要有為老百姓、為國家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和感情。調研報告的寫作過程實際上也是探索事物發生發展規律的過程。報告的論點和論據一定要符合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而不是追隨潮流,迎合某些群體的需要。這就需要調研人員非常敬業,具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最后,說說文無定法、量體裁衣。做文章本無固定模式,一切應視具體的情況而定,此之謂:“文無定法,量體裁衣。”文章的形式要服從文章的內容。硬按一定的模子去套,勢必八股老套,千人一面,應該說是文章的忌諱。紛雜多樣的體裁,決定了文章的寫法必然是“多元化”,而試圖用一種模式去套,就是“刻舟求劍”了。即使是調研文章,寫法也是各有千秋。總之,也需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體裁。進一步說,不管是什么體裁,我們在“量體裁衣”時仍有一些帶有共性的東西需要把握,這就是:文章總需有導語有結語,總需有材料有觀點,總需有分析有判斷,總需文有見地、引人入勝。
以上是在工作上的一點心得體會,不妥之處請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