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臨床經驗] 【原創】治小兒腹瀉特效單方,一次即止
用干荔枝殼10個左右,加水一碗煎服,一次即止.臨床屢用屢效,很少服第二次的.
(本方煎好后無色無味,適合于小兒服用),不會有什么副作用!
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有腹痛的再加荔枝核。
71、[臨床經驗] 結腸炎奇效散
骨碎補 4g 山查 (生/焦) 各15g 訶子 15g 車前子 15g
共研細末 , 5g /次 3次/日。對各種結腸炎都很好,大家可以放心用。
72、[臨床經驗] 奇效胃潰瘍方
五靈脂15蒲黃15田七5烏賊骨50甘草15佛手30白芍30.研粉每曰3次每服3至5克開水送服適于氣滯血瘀型頑固胃痛有奇效
73、[臨床經驗] 【推薦】特效胃痛藥物
:砂仁10 白蔻仁25 木香0.8公丁香1.5畢拔1.7 吳茱萸1.5 小茴香1.0這七味中藥共研成細面. 凡屬胃病者,每日三次,每次10克,輕病連服7-----------15天自愈,重癥每日三次,每次15克,連服1到3月,痊愈,一般治愈數年不發!!!!!!! 經多家臨床驗證,本藥治療胃痛有良效,無毒副作用! 胃痛無憂散治愈胃痛1532例 :病情最短者6個月,最長者10年以上,其中淺表性胃炎占51%,胃潰瘍占24.5%,糜爛性胃炎占5%,萎縮性胃炎占7.5%,胃十二指腸潰瘍占12%. 治療脾胃虛寒型的胃痛,或實寒型有效!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有特效!,
74、[臨床經驗] 慢性萎縮性胃炎經驗方
法半夏3延胡索3人參3干姜2甘草2黃芩2黃連2,上述比例,共為細粉,每次4克,每日3次,三個月一療程。
75、[臨床經驗]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特效方
蒲公英 30 白芨30克。海螵蛸”30克,枳實30克。水煎服,日服三次 ,外加 B1 1片痢特靈1片。本方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有特效。痢特靈不可長期服用。
76、[臨床經驗] 胃潰瘍驗方
生黃芪50克白芍20克蒲公英30克 白芨15克(搗碎,紗布包煎) 炙甘草10克飴糖50克(沖兌)吾師最寶貴的經驗:任何胃病治愈后戒魚腥100天,否則必定復發
復發性口瘡奇效方
大棗10個 綠豆30g 生姜5片 羊肉120g
上藥加水燉服,每日一次,喝湯食肉,此方是福建名醫吳光烈特效奇方。
對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口瘡有特效。
他認為此病多因中土虧虛,津液不能上承兼有虛熱,口腔失于濡養所致,按清心瀉熱,滋陰降火治療常不理想,此方同時有調節機體功能,增強抗病能力,改善體質的作用。我得此妙方用治多例確收滿意療效。今公布此方愿患者早日解除病痛而樂為之。
一般連服三至五劑既可全愈,或有顯著效果,有效服至全愈為止,若三五劑不見效就要停用了,千萬要注意是反復不愈的口瘡啊,對氣虛發熱,身大熱有汗,渴欲熱飲,少氣懶言,舌嫩色淡,脈虛大者,以及婦女產后勞倦內傷發熱,證見肌熱面赤,煩渴欲熱飲,舌淡紅,脈洪大而虛者,用之效也佳。
77、[臨床經驗] 膽囊炎百分百有效
膽囊炎 好發于春秋二季,以脈弦,小便黃,口苦,右肋疼痛有時放射至右肩右手。吃不了油膩等 (只要B超確定是膽囊炎的都是一劑見效,用這個方子我敢承諾無效退款的)
沙參 生地 川楝子 元胡 柴胡
蒲公英 青皮 陳皮 白術 郁金
龍膽草 乳香 沒藥 砂仁 白芍
云苓 麥芽 神曲 山楂 甘草
加金錢草,對膽囊結石效果好。
78、[臨床經驗] 急性膽囊炎治驗
(遼寧省錦州市古塔區中醫院中西門診部南京路3段106號 121000)張雷
賈某某,男,38歲,初診日期 :2011 年2月12日。主訴:右脅疼痛,惡心發熱3天。現病史:患者膽囊結石史,3日前飲食不節,突然發生右脅疼痛,惡心嘔吐,發熱,西醫診斷:“急性膽囊炎并膽囊結石”。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明顯,請求中醫會診。刻診:右脅疼痛,惡心嘔吐,發熱,腹脹便干,舌質淡紅苔黃,脈弦。辯證:濕熱內蘊,氣機不暢,膽失通降之膽囊炎、膽結石。方藥:柴胡40g,枳實20g,白芍30g,甘草10g,半夏20g,黃芩20g,大黃30g,蒲公英60g,延胡索20g,川楝子15g,每劑服3次。服藥1付后,當日大便泄5次,疼痛,惡心消失,體溫正常,停西藥,原方減半量3付而愈。
79.[臨床經驗] 特病專方----治療肺炎有效方
:柴胡30g 黃芩30g 魚腥草30g 金蕎麥30g 生石膏50g 半夏12g 黨參30g 桔梗10g 生姜10g 甘草15g 大棗3枚。
主冶:高燒、咳嗽、胸痛、痰多之肺炎。
此方為《傷寒論》中小柴胡湯加減而成,經方大家胡希恕老先生,生前最喜用小柴胡湯加石膏治療肺炎,且效果顯著。浙江名醫楊繼蓀先生一生治療痰熱咳嗽,善用黃芩、魚腥草、金蕎麥角藥,號稱清肺熱“三板斧”,療效卓越。我吸取二位前輩經驗將二方合為一體,加入甘草桔梗湯,專治肺熱咳喘證,取效更速。
周某某,女,12歲。患大葉性肺炎,在咸陽某醫院住院治療三天,發燒不退,其祖母乃我熟人,強行帶孩子出院到西安找我,求中醫治療。刻診:臉微泛紅,高燒39.6°C,微咳,痰少,胸不適,口微渴,食欲不佳,大小尚可,舌微紅苔薄白,脈浮濡數,西醫診斷大葉性肺炎。中醫辨為肺熱咳嗽,痰瘀陰傷。處方:柴胡30g 黃芩25g 魚腥草30g 金蕎麥25g 生石膏50g 半夏12g 北沙參30g 生薏米30g 生姜6g 生甘草15g 桔梗10g大棗3枚(切),三劑 水煎服 日四次。溫飲。一劑熱退,三劑后,咳痰消失。又以小柴胡湯原方加焦三仙,三劑,痊愈。古道瘦馬
80、[臨床經驗] 乙肝神效方
1, 澤漆40g 黃芪20g 青皮10g 陳皮10g 大黃10g 苦參15g 柴胡12g 豬苓10g 赤芍15g 貫眾10g甘草10g 每日一劑, 水煎服兩次早晚分服 30日為一療程o 療效: 用藥一療程95%肝功能轉為正常,病態癥狀消失, 二療程乙肝表面抗原轉陰率64%, 三療程乙肝表面抗原轉陰率77%, 并產生抗體, 3個月后復查,保你收到意不到的神奇效果。 注: 澤漆不能用任何藥物代替。
2, 青黛170g 血竭150g 沉香90g 犀角90g, 共粉碎過篩,制丸或制片1000片, 日服兩次, 每次10粒(片),忌煙.酒, 辣椒, 嚴重胃腸病,孕婦及月經期慎服。 2-3月可使陰轉率95%、
3, 用藥; 病毒清, 日服三次, 每次20毫升, 10天一療程, 3個療程為準o總有效率100%, 病毒清 就是甘露醇 ,
81、[臨床經驗] 效驗靈方------乙型肝炎治療的有效方子 (陳沫金)
主方:黑螞蟻300g,黃芪200g,丹參100g,三七150g,蘆薈100g,柴胡100g,珍珠草150g,蜈蚣50g,白花蛇舌草200g。
研末蜜制為丸(每丸重10克),一日三次,一次一丸。
功效:補脾、益腎、疏肝、活血、抗病毒。
主治:無癥狀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及乙肝小三陽。一般初感者服藥之后3-6個月即可轉陰。對有證可辨及檢測出有肝功能異常者,亦以此為基本方,隨證加減。
方解;黑螞蟻色黑人腎,味酸入肝,具有很強的增強免疫功能的效果,南京吳志成先生首先運用它治療類風顯性關節炎時,發現黑螞蟻對乙型肝炎亦有良效,故以之為君;黃芪益氣補脾,乃遵仲景“見肝之病,當先實脾”之,故以之為臣;丹參、三七活血化瘀而不傷正,蘆薈可滋養肝細胞,柴胡以舒肝,白花蛇舌草、珍珠草以解乙肝病毒,蜈蚣入肝經以毒攻毒,且能振奮腎陽,讓乙肝病毒消除得更快。
驗案1.友人陳祖臘之女,18歲。2003年秋,高考時被武漢大學體檢時有乙肝“大三陽”,被校方勸其休學治療,大醫院均以“此病無特殊療法”為由,將其拒之門外,只好到當地醫院門診和自購藥物治療,經治一年,無任何改變。2004年5月初,來我處門診。根據檢驗報告單提示: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均為陽性,肝功能正常。無自覺癥狀,食、起居如常,面色紅潤,舌質、舌苔、脈象亦無反常發現,擬用扶正、解毒、活血、疏肝之法,用乙肝丸療。
82、[臨床經驗] 治療乙肝病毒的單方
雞骨草10克,夏枯草10克,深綠卷柏(石上柏) 20-30克,每天一劑,水煮1-2次,煮1次可加1升水,煮兩次每次加700毫升左右水。當涼茶一樣隨時都可以,有條件還是喝熱的好,這樣不傷脾胃。一個月后再做HBV-DNA檢查,就知道效果了(包含肝硬化,肝炎,轉陰)。
而乙肝病毒攜帶者,病毒被人體的免疫系統給困住了,無法作案。這種人有大三陽,有小三陽,也有小二陽的。當今還是無法治好的。
83、[臨床經驗] 提供一個治療乙型肝炎的藥方
方子出自《浙江中醫雜志》1993年第4期,《歸脾湯加減治十例乙肝病毒感染》作者夏瑢。
應用指征:肝功能正常;奧抗陽性;抗-HBC、HBeAg也可為陽性。
處方:黨參12、當歸12、黃芪12、茯苓12、炒白術9、酸棗仁9、廣木香6、制遠志6、灸甘草3、桑椹子30、五靈脂10。
夏瑢用上方治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0例,其中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0年,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4例,并發肝炎者6例,治療期間不用其他藥物。治療結果:6例痊愈(4例大三陽轉陰,2例僅奧抗轉陰);2例好轉(HBeAg轉陰);2例無效。以20天一個療程,最短療程2個,最長5個療程。
結果表明,用此方治療乙肝,奧抗轉陰率達到了60%!達到了徹底治愈。我認為,其中的黃芪、黨參、茯苓、白術,是治療免疫類疾病的要藥,中醫把它們歸于補氣藥,我認為中醫的氣,就是西醫的免疫力,補氣,就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補氣藥就相當于西醫的干擾素,而且廉價、無付作用、可以長期服用。尤其是黃芪,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它能大幅提高人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并且有免疫調節的作用。我認為如果增加上方中黃芪的用量,也許治療效果會更好。
《內經云》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斜之所湊,其氣必虛'。人體只要正氣旺盛,則萬病莫生也。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人體只有抵抗力增強了,就可以百病不生了,信哉!
乙型肝炎的奧抗轉陰是世界性難題,現在用西醫干擾素治療,也只能達到10%的轉陰率,而且價格昂貴。此方轉陰率達到60%,確實令人振奮,也有幾分疑問,故發出來,供大家討論,也希望有助于患者。
84、貴州名醫治乙肝方扶正解毒散治乙肝
方藥組成:黨參15克,蒼白術各15克,茯苓15克,豬苓15克,田基黃30克,豨薟草30克,黃芩10克,虎杖15克,板藍根15克,當歸15克,丹參15克,刺蒺藜12克,白芍12克,五味子15克,補骨脂15克,生甘草20克。上藥研末,每服5克,每日3次,亦可裝膠囊或制成水滴丸,3個月一療程,一般需服3~4個療程。本方為貴州名醫石恩駿自擬,治療乙肝多例,療效確切。
85、[臨床經驗] 【原創】乙肝用藥小驗方
北五味10克 板藍根10克 枸杞子10克 靈芝10克
每天一劑 開水沖泡 代茶飲
86 治療肝病腹水---特效藥
黑礬---每天早晚各服黃豆粒大。消肝病腹水特效。腹后會有腹瀉,應從小量開始,虛人不能服. 。. 治標不治本。..
87、[臨床經驗] 治療肝病腹水---
螞蟻500g,黃芪300g,蘆薈100g,三七,丹參、柴胡各100g,珍珠草,白花蛇舌草各150g,蜈蚣30g。研末蜜制為丸(每丸重10克),一日三次,一次一丸。
一料服完,三個月后復查,e抗原轉陰,e抗體轉陽,說明效果明顯,繼而按照原方再配制一料服用,半年后復查,表面抗體轉陽,告以痊愈。
驗案2.李云鶴,男,21歲,在深圳打工三年,體檢時發現有乙肝“大三陽”,被工廠辭退。在深圳治療九個多月,花去近萬元藥費,病情仍未得到控制,只好回家醫治。2004年3月初,患者持檢驗報告單前來求治。檢驗報告提示:患者乙肝三項抗原均為陽性,但身體并未有不適的感覺。診其舌、脈,亦無異常,唯食后腹脹,便擬乙肝丸加減予服:黑螞蟻400g,黃芪250g,蘆薈100g,蜈蚣30g,三七、丹參、建曲、砂仁、柴胡各lOOg,珍珠草、白花蛇舌草各150g,木香50g。研末蜜制為丸(每丸重10克),一日三次,一次一丸。
服完一料之后已有三月,經檢驗所示:e抗原、核心抗原轉陰,核心抗( HBcAg)原陽性,食后服脹消失。繼而復制一料,其處方為:黑螞蟻500g,黃芪300g,蘆薈100g,三七、丹參、柴胡各100g,珍珠草、白花蛇舌草各150g。研末蜜制為丸(每丸重10克),一日三次,一次一丸。
半年之后復查,表面抗體、核心抗體轉陽,告以痊愈。
驗案3.張立春,男,32歲。2003年5月初,因脅痛、目黃、面色晦暗已有四年,前來就診時已經進入初夏,氣候較炎熱,可患者卻身裹棉衣,手足冰涼,診其脈弦細而無力,舌暗無苔。檢驗報告所示:乙肝三項中的抗原均為陽性,血清膽紅素升高,轉氨酶375u/L,B超提示有脂肪肝。根據證情屬中醫的“陰黃”癥,擬用茵陳姜附湯加減:茵陳10g,白術12g,附子10g,干姜10g,肉桂10g,垂盆草10g,決明子12g,山楂12g,黑螞蟻20g,蘆薈10g,甘草5g,鮮荷葉半張。水煎,一日一劑。連服15劑;另用:芒硝150克,枯礬150克,生麥芽300克。共研為末,一日二次,分早晚兩次用米湯送服5克。
5月20日,半月之后復診,血清膽紅素、轉氨酶稍有下降,效不更方,仍按前方服藥。
6月5日三診,黃疸已退,已不再畏寒,擬用乙肝丸加味:黑螞蟻500g,黃芪400g,丹參200g,三七300g,蜈蚣30g,蘆薈200g,柴胡200g,珍珠草300g,白花蛇舌草400g,垂盆草2OOg,北五味200g,決明子200g,干荷葉200g。煉蜜為丸,一日三次,每次一丸(10克)溫開水送下。
2004元月10日復診,乙肝三項所示為“小三陽”,脂肪肝已愈,肝功能已正常,擬用乙肝丸:黑螞蟻600g,黃芪400g,丹參200g,三七300g,蜈蚣30g,蘆薈200g,柴胡200g,珍珠草300g,白花蛇舌草400g。煉蜜為丸,一日三次,一次一丸(10克)。
2005年6月5日復診,乙肝三項所示:只有表面抗原和e體兩項陽性,繼服一料乙肝丸,至年底復查,表面抗體轉陽。用此方治療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已有百余例,皆獲顯效,療程均在半年之內,誰說乙肝無法治愈?中醫有的是辦法。(《陳沫金醫話醫案》)
古道瘦馬按:此方是陳老中醫幾十年治療乙肝的有效方子,非常珍貴。但該方只是一個基本方,臨床運用時一定要加減,乙肝急性期最好用湯藥辨證治療,待轉入慢性小三陽時,再用此方療效為好,干方不要膠柱鼓瑟,照搬原方。活學活用方為上策。
古道瘦馬寫于2012.9.27
[臨床經驗] 鯉魚消重度水腫
一人兩腳浮腫,半月之間,面浮腹脹、氣喘、勢危重,諸藥無效,恰一老農寄居其家,見此教其買鯉魚一尾,放在尿缸中,任其泅游二十分鐘,取出剖腹去內臟,再用韭菜連根約二、三十株洗干凈和入,以開水燉熟,連魚和汁服之,無奈病家不信,越三日病勢危重,不得已死中求活,乃如法炮制,初尚疑慮,僅服半劑,約兩小時,病人尿出甚多,汗漬如漿,腹部舒爽,于是繼續服之,小便如決,大便亦達,次日腫退身輕,癥狀若失,舉家驚喜,設酒席款待云云。
化脂腹肝湯
組成:丹參15克,茵陳20克,澤瀉20克,黃芩12克,山楂12克。
功效:舒肝、消瘀、祛濕、化積。
應用:脂肪肝。
用法:每日一劑,早晚飯前溫服。
方解:脂肪肝見于肥胖、酗酒、糖尿病及急性肝炎恢復期和慢性肝炎活動期,由于不適當地增加營養和減少活動使得脂肪堆積,加之肝臟代謝機能受損,過量脂肪在肝內積聚而成。若不及時治療可使急性肝炎病情遷延,慢性肝炎病情加重,發展為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祖國醫學沒有脂肪肝的記載,屬于中醫“脅痛”、“積聚”的范疇,患者常有脅痛、肥胖、肝大的表現,病因病機為濕、痰、食阻滯,化生濁邪,肝膽疏泄失調,血脈瘀阻。方中茵陳疏肝利濕為主藥,丹參活血化瘀為臣藥,黃芩、澤瀉清熱利濕,山楂化食消積共為佐藥。全方舒肝、消瘀、祛濕、化積,對脂肪肝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
加減變化:脅痛甚者酌加青皮10克,郁金12克;不思飲食者加炒麥芽15克,生山楂15克,雞內金12克;口苦、口干加龍膽草10克;惡心欲嘔加清半夏
肝腹水特效救命秘方:
肝癌腹水貼:生甘遂、生大戟、生芫花各10克、生大黃20克、牽牛子40克、腹水草30克、木香5克。研粉備用。取適量藥粉用酣調糊填滿肚臍,絞布固定,24小時換一次藥。攻下逐水,用后就會小便增多,大便拉稀,一天多則達十余次,幾天后腹水就會消失。這是中醫院老院長的祖傳秘方,為肝病科對付肝腹水的 “殺手锏”, 是肝病科的鎮殿之寶。臨床治療肝硬化或肝癌嚴重腹水確有神效,請廣為轉載、傳播、贈方救人。
88、[臨床經驗] 醫海浪花:11吳茱萸外敷巧治高血壓
[臨床經驗] 醫海浪花:11吳茱萸外敷巧治高血壓
唐朝大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萸少一人。”說起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句,很多人都誦上口來,但是其中的茱萸恐怕很多人不完全知道。實際上它就是我們常用的中藥吳茱萸,它除了表達人們思念之情,祈求平安的良好愿望外,在治療一些疾病上也是一味良藥。
據《中國藥典》記載:吳茱萸、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具有疏肝下氣,溫中散寒,燥濕助陽的功能;用于厥陽頭痛、寒疝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等癥。我在臨床上除了頻繁用于上述病證外,還常用于治療高血壓,收效頗速。
高血壓一般易表現為肝陽上亢,治療起來內服中藥常用平肝潛陽法,菊花勾藤、石決龍牡大劑頻投,收效頗為不易。病人常常抱怨中藥來的太慢,不如西藥快速,這確實是事實。那中藥里有沒有能與西藥媲美的呢?有!這就是吳茱萸,當天用當天就能起效,毫不遜色于西藥。即便宜又安全。其用法簡之又簡,吳茱萸打粉外敷涌泉穴即可。現舉一例示之:
我曾治一中年男性高血壓患者,物業經理,常年高血壓,BP:160/110mg,經常頭昏失眠,兩腿酸軟,辨證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用方為張錫純的《鎮肝熄風湯》加減,一周后能基本恢復正常,但低壓始終下不了90mg汞柱,又嫌中藥不好喝,要求給予中成藥,余又給予杞菊地黃丸常服,亦是時好時壞。頗為苦惱,無奈又加服西藥代文之類,服之一段時間又找到我說西藥副作用太大,長期用傷肝腎,最近報紙上登了一份廣告,藥貼肚臍治高血壓,一個療程300多元,問我行不行?我說恐怕不行,我歷來不相信廣告。一個爛紙貼就要300多元,還不知道有沒有效?這樣子吧,你把這錢省下來,請我喝酒,我來給你做帖,保證藥到病除,因為是熟人了,半開玩笑半當真。該經理聽后,說沒問題,血壓下降就喝酒。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還真把我給將了一軍,好在我也有辦法,略加思索,隨手就開了吳茱萸100克,現場打粉,又買了一塊錢四張最便宜的傷濕止痛膏,匙了一匙吳茱萸粉,又到隔壁飯店要了一小杯醋,調合好,敷在雙腳涌泉穴。測當時血壓為BP:140/100mg,走人。第二天中午,該經理又來了,現測血壓BP:125/80mg,神了,該經理叫了起了,兩塊錢不到競然把血壓降到這么好程度,走、走、走喝酒去。哈哈。我也笑了起來。
看到一味吳茱萸的神奇作用了吧。此治法,我早會用,也知有效,但很少用,說實話,我坐診是要給藥店創效益的,因為老板要給我發工資。這么個用法,我兩天半還不得被炒魷魚,非不為也,實不能為也。我也要吃飯養家糊口。今天之所以把它寫出來,是告訴青年同道在用內服中藥收效較慢時,不妨耍個小聰明,同時把外敷藥用上,一能穩定患者的焦急心情,二能快速起效以增強患者的信心。王幸福
89、 [臨床經驗] 治療高血壓病的特效方“降壓湯”
藤20g、菊花15g、夏枯草15g、黃芩15g、寄生30g、懷牛膝15g。
【功用】平肝熄風、清熱降壓。
【主治】肝火化風、陰虛陽亢之高血壓。
【加減】
1。肝火上炎
特點:血壓多以收縮壓增多為主,脈壓差大,耳鳴如雷,脈弦達魚際。
(1)偏火盛:頭痛者配合龍膽瀉肝湯為主。
加苦丁茶10g、羚羊角3g、石決明30g、槐花10g、茺蔚子10g。
(2)偏陽亢:偏頭暈配合天麻鉤藤飲為主。
加天麻15g、磁石30g、二決各30g、杜仲15g、地龍15g、川芎10g。
2。肝腎陰虛
特點:血壓多以舒張壓增多為主,脈壓差小,耳癢而鳴如蟬,脈細弱無力。方為:配合杞菊地黃湯為主。
加枸杞子15g、生熟地30g、山芋肉15g、山藥15g、茯苓15g、丹皮15g、澤瀉15g、杜仲15g。
3.陰虛陽亢:舒張壓、收縮壓均增高。
加龜板25g、牡蠣25g、石決明30g、天麻15g、地龍15g、生地15g、白芍15g。
加味:
1.偏肝火上炎:加夏枯草15g,目澀再加白蒺藜30g;頭痛再加羚羊角3g;
2.偏腎陰不足:潮熱盜汗加女貞子15g、旱蓮草15g;
3.偏腎氣不足:腰酸痛加寄生30g、杜仲15g;
4.高血壓難降:代赭石30g、寒水石30g、磁石30g
90、[臨床經驗] 偏癱效方
女,方某,46歲,本院住院病人,困左側肢體乏力,Ct提示腦梗塞,腦出血,住院治療數天無效,尋我診治,囑停用所有西藥,并立即出院,予中藥生黃芪30,炒白勹15,桂枝10,當歸桃仁10,水蛭6,干姜10,大棗炙草5,10劑。二診:左上肢基本正常,左下肢乏力好轉,脈緩,尺弱而不出,大便干,近半月僅解三,四次,舌淡紫邊齒艮,中藥懷山藥30,熟地15,肉蓯蓉10,桂枝干姜黨參大棗甘草生龍骨牡蠣炒白勺10,當歸桃仁10,3劑研粉,煎服連渣服。
91、[臨床經驗] 特病專方------- 糖尿病靈驗效方
糖立消膠囊: 西洋參150g僵蠶150g水蛭100g 三七100g,打粉裝膠囊)。 附子理中丸 黃連素
用法:每日三次 每次服糖立消膠囊5粒 附子理中丸10粒(濃縮丸) 黃連素1.5g【方中用量為我經驗用量】
主治:2型糖尿病兼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
【驗證病案】:2010年12月,薛某,男,42歲,高級酒店老總,經人介紹找到我,拿出近期醫院體檢報告叫我看,血糖26摩爾,膽固醇(TC)18 三酰甘油(TG)8.6 血壓190/110,嚴重的三高癥。病人一副恐懼之容,要求我給予治療,并言要吃中藥,不用西藥降糖藥。刻診:身體魁梧,一米八五左右的個子,聲音宏亮,面現油光,舌質略紅,苔薄白,脈滑實,平時應酬頻繁,二天一小吃,三天一大吃,酒肉不拒,活動稀少,偶有頭暈乏力,飲食二便俱正常。中醫辨為痰郁火盛,氣機不暢。
我告之,此乃營養過盛,脾傷濕盛所造成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幸好發現時間短,還未見虛癥顯現,好治。即配上藥一料,囑先服兩月再說。病人心急問多長時間再化驗檢查,告之,一個月后化驗。保證血壓、血糖下降,病人聽后欣喜而去。
誰知病人比我還著急,吃了10天就去化驗血脂、血糖,報告一出來,連亱就給我打電話,晚上11點了,我一看是薛某電話,以為出了什么事,心中一驚,接通電話就聽到他說:王大夫,我的血糖、血壓都降到了正常了,血脂還有點高,謝謝你了,問剩余的藥還要不要吃了,我一聽是這消息,緊張的心情才放下去。連忙告訴他藥還要繼續吃,堅持三個月。
實際上,對這樣的結果我是早有預料的。因為用的多了,知道它的效果顯著。之所以接電話心驚,乃職業病也,乃年齡大了生怕用藥不合適,引起病人不良作用,加之社會風氣不古,醫鬧頻發,又是亱間,故有此慮。這真應了老話,醫生越老越膽小。
言歸正傳,此方之所以用大量黃連素,乃本意是用黃連的,此癥的基礎方是小陷胸湯,瓜蔞、半夏、黃連清熱化痰,其中黃連我一般用30g--50g,由于湯藥太苦,病人長時間服不下來,故逐漸改為上方,用黃連素代替黃連,效果仍就斐然。方中之所以用附子理中丸,是為了防止黃連大量使用苦寒傷胃,這個道理不用講,學中醫的都明白。要強調一點,在運用上方時,切不可忽視附理中丸的作用,否則容易出現傷胃氣之現象,這也是我在臨床中觀察體會到的。有此藥護胃,萬事大吉,無此藥護胃,害處多多。切記!切記!
上述病人,在血糖、血壓降至正常后,堅持服完三個月藥檢查一切恢復正常,病痊愈告終。
92、[臨床經驗] 我治糖尿病的一張效方
[臨床經驗] 我治糖尿病的一張效方
降糖方:黨參9g 麥冬9g 五味子6g 蒼術15g 葛根15g天花粉15g黃精30g元參15g玉竹30g山藥30g丹參30g 。糖尿病,既是一個常見病,又是一個疑難病。其發病率高,并發癥多。其病雖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但其總病機多為:陰虛燥熱 且多有淤血。故臨床治療多采用養陰活血的方法治療。方中黨參、麥冬、五味子、黃精、玉竹、元參益氣養陰,山藥補脾陰而攝精微,葛根升清以生津止渴。丹參活血化瘀。蒼術燥濕健脾以防陰藥礙脾。且蒼術配元參可以降低血糖(祝湛予老中醫經驗)全方合用共起益氣養陰,活血降糖功效。
中南海治糖尿病秘方
天花粉、 麥門冬、生地黃、五味子、 生黃芪、 田三七、丹 參、 杜 仲、 葛 根、 糯 米各15克、 石 斛10克、 甘 草5 克、
每日一劑,水應分早、中、晚飯前各服一杯,一個月后停注胰島素,連服3~6個月痊愈。如出差、旅游此藥可制成粉劑或蜜丸每日服5g。
93、 [臨床經驗] 轉貼-名醫名方-三消飲
天花粉30g,生地30g,生山藥30g,黨參10g,麥冬10g,知 母 20g,丹皮20g,茯苓10g,澤瀉20g,丹參30g。
功能 養陰潤燥,益氣利濕。
主治 消渴。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早、中、晚飯后分3次服。
方解 消渴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素體陰虛、飲食不節,復因情志失調、勞 欲過度所致。根據中醫臟腑學說分析,消渴的病機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病變的臟腑著重在于肺、胃、腎,而以腎為關鍵。消渴遷延日久,陰損及陽,可見氣陰兩傷或陰陽俱虛。另外,陰虛燥熱,常可見變證百出,如陰虛內熱、耗津灼液而成瘀阻,煉液成痰,痰阻經絡,蒙蔽清竅而為中風偏癱;絡脈瘀阻,蘊毒成膿而發瘡癤、癰疽;陰損及陽、脾腎兩虛、水濕潴留、泛溢肌膚而成水腫。鑒于上述病因病機,基本方中采用天花粉、知母清熱瀉火生津;生地、丹皮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茯苓、澤瀉利水滲濕;丹參活血通絡、涼血散瘀;黨參、山藥補中益氣、養陰生津。因山藥能養脾陰而攝精微,治消渴有效,故臨床用量宜大(30~50g);麥冬益胃生津,清心除煩。全方共奏養陰生津,益氣利濕之功。
臨床應用 20余年,效果較滿意,據近來30例患者的療效統計,血糖完全降至正常者為15例,占50%,血糖接近正常者(120~130mg/dl)為13例,占43%,無效2例,占7%,總有效率為93%。
加減 陰虛型:患者口渴飲水多,排尿多,喜冷飲,善食易饑,消瘦, 舌質紅,脈弦數,適當選用元參,加重天花粉、麥冬之用量。氣陰兩虛型:患者口干飲多,但量不太多,食欲一般,疲倦無力很顯著,舌質稍偏紅,苔白膩,脈弦,適當加用黃芪、白術。陽虛型:糖尿病多年,飲水不多,不喜冷飲,消瘦,夜間尿多,怕冷,下肢發麻,行動不靈活,視力極差,舌質不紅,脈象沉細。選用人參、枸杞子、桑螵蛸等。
94、 [臨床經驗] 特病專方--------治療糖尿病足方
:生黃芪30-150g 當歸30-60g 元參30g 金銀花30g 忍冬藤30g 懷牛膝30g 石斛30g 赤芍30g 生甘草30g 全竭10g 蜈蚣2條
主治:脫疽,脈管炎,糖尿病足潰瘍。
功效:補氣活血,清熱解毒,托表生肌。
糖尿病人后期嚴重者常引起下肢脈管炎,進而潰瘍,傷口長期不愈合,此方有顯著治療作用。該方集當歸補血湯、四妙勇安湯,四味健步湯于一體,補氣活血,清熱解毒,托表生肌,臨床效界特好,我屢用屢驗,幾無失手。其中黃芪隨氣虛程度可大可小,當歸隨血虛狀況亦可相機調整。久病不愈加全蟲蜈蚣搜風剔毒扶正通絡,不可輕之。下面舉例示之:
申氏,女,72歲,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多年,現經常頭暈,胸悶,心悸,舌微紅,苔白略膩,脈滑數有力,左腳面有一處潰瘍,腳踝上有二處潰瘍,大小如銅錢大,已3-4年,用過各種外用藥均無法愈合,流膿腥臭。整個小腿及腳面全部褐紫色不褪亦有3-4年之久。處方:
白蒺藜30g 勾丁30g 菊花30g 茺慰子30 生黃芪30g 當歸60g 赤芍30g 元參30g 金銀花30g 忍冬藤30g 懷牛膝30g 石斛30g 生甘草30g 地骨皮50g 苦參10g 炙龜板15g 七劑 水煎服 日三次。
一周后血壓下降,頭已不暈,胸悶心悸好轉,潰瘍無大變化,但已不流膿水了。效不更方,續服七劑,三診時,血壓正常,腳面的一個潰瘍已開始收斂愈合。上方去白蒺藜、勾丁、菊花、茺慰子,又服十劑,腳面處潰瘍痊愈,腳踝上兩處潰瘍收斂縮小,小腿及腳面褐紫色逐漸褪去成為斑馬色,繼續用藥一個月,幾年未愈潰瘍全部愈合,腿部顏色基本恢復正常,后以上方加工成水丸常服,未再復發。古道瘦馬
85、[臨床經驗] 肥胖驗方一則
黃芪30/50克 茯苓20/30克 大腹皮15克 葛根15克
土茯苓25 克 荷葉15克 甘草30克
水煎取汁3碗,分兩次口服。
平時飲食方面還是需要注意的,按照減肥要求控制就可以,但是也不需要太苛刻。
96、[臨床經驗] 喝中藥15天減肥20斤,效果鋼鋼的
患者武xx,男,27歲,體重232斤,身高1.73,體倦嗜臥,苔白膩,脈滑。辯證痰濕之體。方藥如下,都是以g為單位:陳皮15 半夏25 云苓15 生澤瀉30 生薏苡仁30 冬瓜皮30 蒼術30 荷葉12 草決明30 車前子(包)20 黃芪20 石菖蒲 15,連進15劑,現體重212斤,還在服藥中。。。。。。。,,這個方子化痰祛濕,對痰濕型的肥胖患者有效。
228、[臨床經驗] 我的降脂減肥經驗方
我把我臨床上經常使用的降脂減肥方與同道分享!處方:茯苓15g 黃芪10g 大黃5g 葛根7.5g 丹參5g 陳皮7.5g 澤瀉10g 白芥子7.5g 荷葉5g 甘草2.5g水煎服,10天一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降脂減肥立竿見影!或打粉裝膠囊每日3次,每次5粒內服即可!內服有滲濕祛痰,益氣健脾,活血化瘀,降脂祛濁之功,臨床用于單純性肥胖,中醫辯證為脾虛濕瘀型,癥見肥胖、疲倦乏力、嗜臥少動、肢體困重、腹滿納少、舌淡胖、苔薄膩、脈沉緩。本人用其治療單純性肥胖屬脾虛濕癖證屢用屢效,患者均較為滿意。適合痰濕的人。方中以茯苓健脾滲濕為君;以黃芪、白芥子、澤瀉益氣健脾、化痰祛濁為臣;以大黃、丹參、陳皮、葛根、荷葉活血化瘀、布津行水為佐;最后使以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合,共奏滲濕祛痰,益氣健脾,活血化瘀,降脂祛濁之功。
98、[臨床經驗] 減肥輕身湯
黃芪15 防己15 白術5 川芎15何首烏15 澤瀉30 山茶30 大黃6水牛角粉30
制法:水煎100ML,每次服50ML,如果體重超過25%以上每日可以2劑,每次100ML,一個月一療程,主治:氣虛性單純肥胖癥
臨床觀察:輕度,中度,重度肥胖者有效率分別為80% ,70% , 60%
99、[臨床經驗] 公布一補腎秘方
黑豆、黑芝麻各半,炒熟,每天一次,每次一調羹勺,也可以三次。
我臨床應用不下幾百例,補腎效果好,對胃病效果也好。
一女患者,把上方用紅糖炒后吃,白發變黑。
100、[臨床經驗] 千口一杯酒秘方
[千口一杯酒秘方如下:
人參八錢、熟地黃五錢、枸杞子五錢、浮羊霍三錢、遠志三錢,母丁香三錢、沉香一錢、沙苑疾藜三錢、荔枝肉七個、以上用好無灰酒二斤浸三日,封固不可泄氣,重湯煮三柱香,取起埋土內一宿出火氣,每日一杯酒,每飲一口舌上略有酒味便住,再飲再住,口數越多越好,一杯酒得千口飲盡,故以此名,不如法則不效矣。
此藥方性平和、功效極大、能生精養血、益氣寧神、烏須明目、廣溢延年、能令陽痿立興、通宵不倦…此方我用過,依法炮制,辨證用之,其效果不同凡響!
101、[臨床經驗] 陽萎早泄秘方
祖訓曰:“木從魯班,醫宗仲景,中醫之同道,何緣相輕,何因保守,何為相欺哉?”
組方:
黃連15 淫羊藿10 石斛10 杏仁5 生白術30 山藥25 芡實25
桂枝5 生龍骨100 生牡蠣100 決明子30 山楂25 薄荷15
桔梗15 甘草10 山萸肉30
五付水煎服
方議:1、經云,“胃者腎之關也”,補腎之先,必先胃氣調和,此若房之基也。必用白術、山藥、石斛、山楂以調胃氣,胃氣平則運化有權。
2、陽萎早泄先是相火妄動,黃連清相火,也清心火;淫羊藿補真陽,真陽復相火自平。
3、沖脈下連于腎上通于胃,本應上達,沖脈不足何以上應?沖脈不足腎氣自虛。故用生龍骨、生牡蠣、芡實、山萸肉以補斂沖脈,補沖即補腎也。
4、氣有升降浮沉,桔梗提胸中之大氣、桂枝調解升降,薄荷以行肝之疏泄。
5、百會為諸陽之會,統全身之陽而通腦府,唯決明子可疏理和調腦府之血氣。
6、陳士鐸曰:人必先生臍而后生五臟六腑而后生腰。欲經脈極調者,必以白術通腰臍之氣也。
總結:《陰符經》曰:“聾者善視,盲者善聽,絕利一源用心十倍”,欲調正氣之偏,必以一氣之偏調之,方無善方法有善法,此學醫之訣竅。望得方者善用之,切切。
102、[臨床經驗] 特病專方---------陽痿不振專用方
主方:蜈蚣50條高麗參粉50g 海馬粉30g 生水蛭30g 麻黃粉30g 馬錢子(油炸)8g,共研細末用O號膠囊套服,1日3次,每次6粒。(注:此方含有馬錢子,不可隨意加量。)
主治:陽痿不振,性功減弱。
103、[臨床經驗] 特病專方-----補腎強精靈驗方
主方:紫合車60g 鹿茸24g 西洋參30g 生黃芪40g 歸尾20g 阿膠30g 鹿角膠30g 龜板膠30g 雞內金20g
用法:共研細末,一日2次,一次3g.
功效:補腎強精恢復元氣
主治:男女腎虛,不孕,經少,閉經及腦痿縮。
104、[臨床經驗] 壯陽藥酒
鹿茸5克,大海馬一個,海龍2條,淫羊藿30克,炒杜仲30克,玉竹20克,人參20克,黃精30克,枸杞子50克, 肉蓯蓉30克
50度白酒5斤浸7天,每天搖晃2次,開始喝要禁房事7天,每天1-2次
105、[臨床經驗] 特病專方------延年益壽壯神酒
主方:桂圓肉100g 薏苡仁100g 沙苑子100g 淫羊藿100g 仙茅100g 杜仲100g 菟絲子100g 芡實100g 山藥100g 枸杞100g 人參100g 靈芝100g 蒼術50g 黃柏50g 白豆蔻50g 黃芪100g 仙鶴草100g 何首烏100g 鮮羊腰8個 白酒5公斤。上藥放入白酒浸泡一月之后便可服用,每晚臨睡前服50g,酒量小者酌減。
本品是在古方(《驗方新編》)羊腎酒藥物的基礎上加味而成。按原方記載:“此酒能種子延齡,烏須黑發,強筋骨,壯氣血,添精補髓,返老還童。”本品對因腎虛引起的陽痿、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免疫功能低下、未老先衰、體弱多病等都有非常顯著的療效。我常服此酒顏面紅潤、精力充沛,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并不感覺疲倦。《無閑齋醫案醫話集》。
古道瘦馬
106、過敏性鼻炎特效方:
鼻康散:魚腦石 100克,蒼耳子100克 ,白芷各 100克 , 辛夷花 50克 ,薄荷各 50克 ,青黛 30克 ,冰片 15克。共研成細粉,過120目篩 ,裝入瓷瓶密封備用。用時取坐位頭略后仰,每次取少許藥粉,約0. 1克,置指尖放鼻孔前吸入;或仰臥位,將藥粉吹入鼻腔。藥粉吸入鼻腔后,會有辛辣刺痛感 , 會打噴嚏、流鼻涕極多 ,約 15分鐘左右 ,即可消失恢復正常。一般使用幾次后 ,即可適應。每日 3次, 10天1療程 ,每個療程間隔 3-5天。清熱解毒 ,消炎退腫,抗過敏性強 ,對過敏性鼻炎有特效 ,對慢性鼻炎和副鼻竇炎,感冒引發的鼻塞流涕,也有良效。無副作用。
107、 [臨床經驗] 過敏性鼻炎驗方
過敏性鼻炎又叫變態反應性鼻炎。以反復發作性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為特點。
我臨床使用的驗方:
黃芪15,白術15,防風10,蒼耳子10,白芷10,辛夷10,,細辛3(后下),甘草10,烏梅6,焦山楂20,五味子6,茜草10,旱蓮草10.
用法:水煎2次,混勻共取汁300ml,每次150ml,早晚飯后半小時服用。后下的藥物在煎沸10分鐘后,放進去,再煎5分鐘即可。發散之藥不可久煎。
加減:通竅鎮嚏:加蟬蛻,地龍。 芳香消導:加藿香,蘇葉, 血虛:加熟地,當歸,枸杞。 溫陽:附子,肉桂,補骨脂,桂枝,干姜,仙靈脾。 鼻涕多,收斂固澀:五味子,金櫻子。
這方子,凡是過敏性鼻炎均可服用,兒童減半,每次75ML,兩周一療程!
108、[臨床經驗]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
在下來淺談近幾年對過敏性鼻炎的治療組方:
1、有明顯的過敏史(對灰塵。冷空氣。棉絮。。。。)
2.病情在1年以上。
3、有典型的過敏鼻炎的發作癥狀(陣發性的),鼻塞,鼻癢,連續噴嚏,流清涕等。
4、PE:鼻粘膜色淡,或者蒼白水腫。
黃芪 15克 白術15克 防風 15克 蒼耳子 20 辛夷 20 白芷15 烏梅 10 徐長卿 10 蟬蛻10 紅花15 桃仁15 淫羊藿15 黃芩 15 赤芍 15 研粉,每次6克開水沖服,每天三次, 連服1—2個月。 忌 腥、辣、涼!
109、[臨床經驗] 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驗方
黃芪二十克,白術二十克,防風十五克,蒼耳子十五克,辛夷花十五克,白芷十五克,細辛六克,淫羊藿十五克,山藥二十克,五味子十五克,附子十克,甘草十克,一天一副,吃十天會明顯好轉,有臨床驗證,
110、 [臨床經驗] 治療過敏性鼻炎經驗好方
處方組成:炙黃芪30 炒白術15 防風8 烏梅肉15 銀柴胡10 辛夷花10 炒蒼耳10 細辛5 麻黃5 蟬衣15 甘草6(以上計量單位為克)
每天一副連服7天,之后隔日一副用7-8副,再用5倍量打粗末每日25克水煎服,與附桂地黃丸交替服用。
111、[臨床經驗] 過敏性鼻炎效方
麻黃5克 赤豆15 防風8 黃芪12 甘草6 生姜5片。祛風,利水,固表。方雖小而效力宏。適于過敏性鼻炎之風寒型者,癥見季節轉變(秋冬)誘發,因風冷加重,噴嚏不止清涕如水不絕。一劑即可見效。本方本為治風水之方,而此型過敏性鼻炎表現為:得風冷加重,知為風寒;發時鼻流涕如清水流漓,鼻粘膜見充血腫脹,滲出增多,故辨知為水氣;此證雖可暫復,然再感風寒則重作,又只為衛虛。故立此方治之。
方中以麻黃,防風,生姜驅風寒;黃芪固腠理實衛氣,以絕風之復來;小豆,麻黃,黃芪并散水氣。甘草調和。此即其理。試用一患者,一劑見效,清涕減少;二劑繼續減少;三劑更少;
112、[臨床經驗] 【原創】給大家發幾個自用的驗方!! 過敏性鼻炎
:桂枝 白芍 五味子 柯子 烏梅 荊芥 防風 蒼耳子 薄荷 川芎 細辛 黃芪 黨參 僵蠶 辛夷上藥水煎沖服葶藶子15G蟬衣10G
113、[臨床經驗] 鼻炎經驗方
黃芪20防風8杏仁10白術10黨參15僵蠶10茯苓10蒼耳5白芷5辛夷花5丹參15炙甘草5。
114、[臨床經驗] 過敏性鼻炎治案
吳某之妻,30多歲,11月15日診:鼻塞,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特別是這段時間早晨起床遇冷而連續打噴嚏。每年冬季到來都引發,有好多年了,西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用藥效果差。說素怕冷,人不瘦,容易汗自出,食少,大便2-3天一行,不干結,月經正常,經量少,3-4天完成,舌淡、苔薄白水滑,六脈沉細無力。
診為過敏性鼻炎。方用:桂枝湯、玉屏風散、辛夷蒼耳子散和四君湯加減。
藥物:黃芪30 g 炒白術15 g 防風 10g;桂枝 15g赤白芍各15g炙甘草 6g干姜12g生姜3片黨參20g;薄荷 6g辛夷花6g蒼耳子12g白芷10g。水煎服,3劑。
11月20日反饋,效果不錯,早晨起床不打噴嚏,人精神很多,囑其續服,兼服金匱腎氣丸。
按:本案遇冷發作,怕冷,人不瘦,月經正常,經量少,3-4天完成,舌淡、苔薄白水滑,六脈沉細無力,為虛寒體質。
食少,大便2-3天一行,不干結,舌淡、苔薄白水滑,六脈沉細無力,為脾陽虛,運化無力,用理中湯;
鼻塞,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容易汗自出,脈無力,基本為桂枝湯證;
玉屏風散固表止汗,治衛外之虛;蒼耳子辛夷甘草白芷薄荷-辛夷蒼耳子散為各種鼻病常用要藥。用藥對癥而獲佳效!
鼻竇炎特效方:
甜瓜蒂30克、皂角15克、麻黃、辛夷花,蒼耳子,金銀花、鵝不食草、白芷各10克、川芎、兒茶、川黃柏、薄荷、細辛、石菖蒲各5克、冰片3克。研粉,吸入少許(大約0.1至0.3克)。
鼻竇炎特效方:
排膿散:甜瓜蒂30克、皂角15克、麻黃、辛夷花,蒼耳子,金銀花、白芷各10克、川芎、細辛、石菖蒲各5克。共研細粉,過百目篩備用。使用方法:取藥粉適量(大約0.1至0.3克)吸入鼻中,頃刻間會連續打噴嚏,過一會會有大量黃色液體流出,每周做一次。清熱化痰、瀉火、解毒、開竅止痛、消腫排膿、此方治鼻竇炎、風熱性鼻炎有特效。治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過敏性鼻炎等各種原因引起的鼻炎療效卓著。方中以瓜蒂為君藥,此藥可以排出鼻竅內久郁之濕濁之毒,皂角為臣藥加強瓜蒂排毒作用,除金銀花外,其余諸藥開竅止疼消腫排膿皆為佐藥,金銀花為使藥,因為以上諸藥排毒力量強大,用了以后會排出大量的或黃或綠或膿液等液體,排完以后鼻子會發熱甚至紅腫干澀,金銀花專為此而設。故以金銀花為使,以調諸藥燥烈之性。 蒼耳子50g 紫花地丁50g 金銀花50g野菊花50g 黃芩50g 三棱30g 莪術30g. 辛夷30g車前子30g 白芷20g生黃芪60g當歸60g 蚤休60g用法:小磨麻油5斤(砂鍋)熬,藥發黃,渣去掉.以藥汁滴鼻子.百用百效
115、[臨床經驗] 撲冰散治療急性鼻炎
用冰片2g撲爾敏4mg*100片共研及細末,取本品少許,先從一則鼻孔猛吸一下,再從另一則鼻孔吸入等量,每日2-3次。治療過敏性鼻炎83例,痊愈80例好轉3例。另治療急性上感鼻塞流涕100例,效果滿意。
116、[臨床經驗] 中藥外用排毒療法治療各種鼻炎
本法在千古名方《神效吹喉散》
神效吹喉散 【來源】《外科正宗》卷二。 別名 神效吹口藥、吹喉散 【組成】薄荷 僵蠶 青黛 樸消白礬火消 黃連硼砂各15克 【用法】上藥各為細末。臘月初一日取雄豬膽7~8個,倒出膽汁,用小半和上藥拌勻,復灌入膽殼,以線扎頭,膽外用青缸紙包裹,將地掘一孔,闊、深一尺,上用竹竿懸空橫吊,再上用板鋪,用泥密蓋。候至立春日取出,掛風處陰干,去膽皮、青紙,瓷罐密收。每藥30克,加冰片0.9克,同研極細,吹患處。 【主治】纏喉風,乳蛾、喉痹、重舌、木舌等用此藥治鼻炎加上鵝不食草 用該效果不錯吧
117、[臨床經驗] 過敏鼻炎用之有效方
過敏性鼻炎: 是鼻腔粘膜對吸入空氣中的某些成分高度敏感所致。它的癥狀與感冒很相似,但一日內可多次發作;不發作時,則完全正常。過敏性鼻炎的發作有時與季節密切相關。臨床上治療方法也較多,下面是我的個人經驗用方,可謂百發百中!! 生黃芪15克防風10克 白術10克 白芷9克薄荷9克 霍香10克蒼耳子(炒)10克 辛夷花9克 日一付,早晚服,一付即收效
此方為玉屏風散加味,現在再來分析“玉屏風”御風的機制。當我們淋了雨濕 ,受了風寒 ,常會想到民間的土法──煮碗熱姜湯 ,趁熱喝下 ,大多能起防御作用 ;風寒感冒初起 ,沖包午時茶祛風寒亦極為方便有效 ,這都與中醫祛邪外出的理論相吻合。善用附于溫陽扶正的徐仲才先生經常強調振奮人身陽氣的重要 ,無論姜湯、午時茶、玉屏風散它們一個共同點都是借藥力和湯 (沖劑 )的熱力來振奮人體的陽氣──正氣 ,達到祛風邪或寒邪、濕邪的目的。當然它們各有不同的適應癥 ;玉屏風散 (顆粒 )對于面色蒼白而惡風者 ,即表虛風邪尚輕淺都效果較好 ,它除了“防風”可祛風散邪外 ,重用了益氣固表的黃芪再加上白術健脾扶正 ,散中有補 ,補中寓散 ,與單純的散風祛邪自不相同。謂玉屏風散“主治體虛自汗 ,易感風邪”誠非虛言 ,特別是能把握好時機 ,確是效如桴鼓。本方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變態反應、等作
118、[臨床經驗] 鼻竇炎秘驗方: attach_img
鼻康散(原方沒有名字這是我自己加的):皂角15克甜瓜蒂30克白芷10克川芎5克克細辛5克金銀花10克克麻黃10克辛夷10克蒼耳子10克石菖蒲5克共研細粉過百目篩,備用
使用方法:取藥粉適量(大約0.3至0.5克)吸入鼻中,頃刻間會連續打噴嚏,過一會會有大量黃色液體流出,每周做一次或兩次方中以瓜蒂為君藥,此藥可以排出鼻竅內久郁之濕濁之毒,皂角微臣藥加強瓜蒂排毒作用,除金銀花外,其余諸藥開竅止疼消腫排膿皆為佐藥,金銀花為使藥,因為以上諸藥排毒力量強大,用了以后會排出大量的或黃或綠或膿液等液體,排完以后鼻子會發熱甚至紅腫干澀,金銀花專為此而設。故以金銀花為使,以調諸藥燥烈之性。對熱性及炎癥性的鼻炎效果好,鼻炎、鼻竇炎都可以。
119、[臨床經驗] '楓之遠'老師的“過敏性鼻炎效方”就是好
近期通過對一位70歲的男性過敏性鼻炎患者,試驗'楓之遠'老師的“過敏性鼻炎效方”,發現,該方藥簡效宏,幾乎達到了“一劑見效”的效果。目前,該患者過敏性癥狀基本消失,今日來道謝說,原先的腰痛、肘痛也大為減輕(酌加了幾枚紅棗)。故此特發帖推薦給廣大的愛友,以期廣為傳頌,并謝謝“楓之遠”老師。
附注:“楓之遠”老師的帖子:
麻黃5克 赤小豆15 防風8
黃芪12 甘草6 生姜5片
祛風,利水,固表。方雖小而效力宏。
適于過敏性鼻炎之風寒型者,癥見季節轉變(秋冬)誘發,因風冷加重,噴嚏不止
清涕如水不絕。一劑即可見效。
謝謝愛友關注,以下為使用樓主方劑的患者資料:
柳某,男,70歲
有吸煙史,鼻子見冷風即流清鼻涕,泡沫狀,冬重夏輕,白天,鼻腔內濕漉漉的,無噴嚏,鼻腔瘙癢,感冒后上咽喉;不頭痛,但常失眠,素怕冷,但喜飲水;下肢冰冷,鉆被窩啥時候暖不過來;小便夜里2--3次,液色清,腰酸;飯量可以,一頓一個饃,但好餓;有前列腺炎;有30余年的腰椎、頸椎突出史;曾服用千粒骨康,貼敷白馬寺痛消貼,效微。
本人前幾天鼻炎又發:清鼻涕、打噴嚏,一天要大半報紙,甚煩。
遂照方抓藥一副,煎后即服,服后即效:鼻涕、噴嚏即止;夜間又發一次,但很輕微;次日又服一劑,鼻炎基本痊愈!這種立竿見影的方子真是不多見。
過敏性鼻炎,病因病理大概可分為肺寒、肺熱、肺虛、陽虛四種,我的慢性常年性過敏性鼻炎就是用“玉屏風散合補中益氣湯”治好的,辯證應屬于肺虛。平時易于感冒,治宜補肺固衛,益氣升陽。方藥:黃芪、白術、黨參、茯苓、山藥、五味子、烏梅各10克,蟬蛻、甘草、柴胡各3克,防風6克。《干祖望中醫五官科經驗集》一書有介紹。
120、[臨床經驗] 經方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
癥狀:鼻塞,流清涕,胃脘部位有壓痛,脈右寸關弱,舌根部苔膩,舌質較白。
辯證:中土不運,肺金不生,失之宣降。
處方:小建中湯加減
紅糖15g 桂枝12 白芍15 黃芪10 防風10 辛夷5 白芷10 葛根15 茯苓10 澤瀉10 杏仁5 甘草5 生姜5片(自備)
大棗5個(自備) 5副
用法:,每天一劑,每天分3次喝。
5副喝完后,感覺流涕次數減少,飯量增加,肚子不痛。后效不更方,告其再喝5副。
121、[臨床經驗] 專利方治鼻炎
蒼耳子35克、辛夷花、鵝不食草、白芷、魚腦石、細辛、枯礬、青黛、兒茶各20,克、瓜蒂、甘遂各17克、冰片2克。共研粉末,過篩用香油調糊密封備用,以棉簽醮藥塞鼻孔20分鐘.連用一個月基本可以臨床治愈.這可是專利方
我在醫療行業的最底層,治療過敏性鼻炎。常用:撲爾敏100片、冰片6g 研極細末,少許從鼻腔吸入,效果也不錯。
122、[臨床經驗] 鼽鼻散
摘自原河南中醫學院劉茂林經驗方
組成 黨參30克,茯苓30克,炒白術30克,桂枝10克,炒白芍30克,炙麻黃8克,細辛5克,辛夷10克,蒼耳子12克,防風10克,炙甘草8克。生姜3~4片,棗5~6枚。
功能 補脾益肺,調和營衛,除風祛濕,通達肺竅。
主治 鼽鼻(過敏性鼻炎和大部分慢性鼻炎)。中醫辨證屬脾肺氣虛,營衛不和,風寒濕侵襲,肺竅不利之證。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飯后1.5小時左右各服一次。
方解 鼽鼻散,亦名“四桂麻辛蒼防湯”(即四君子湯合桂枝湯,加炙麻黃、細辛、辛夷、蒼耳子、防風)。方中黨參、茯苓、炒白術、炙甘草益氣健脾,培土生金,復振衛陽,固表止汗;桂枝、炒白芍、生姜、大棗、炙甘草調和營衛,建立中氣,氣血有源,振奮衛陽;炙麻黃、細辛、辛夷、蒼耳子、防風,皆辛溫散寒,除風祛濕,通達肺竅,解除過敏之品。
以上三組藥品合之,共奏補脾益肺,調和營衛,建立中氣,復振衛陽,除風祛濕,通達肺竅,解除過敏之功。
加減運用 頭痛者,加川芎15克,白芷15克,藁本10克;清涕不止者,重用蒼耳子至15克,加烏梅15克,五味子10克;惡寒怕冷汗出惡風者,加生黃芪30克~60克,鹿角霜20克,炮附子8克;鼻塞嚴重者,重用炙麻黃至10克,細辛至8克,辛夷至12克,加炒荊芥10克。
123、[臨床經驗] -鼻炎靈
辛荑,桔梗,柴胡,葶藶子,比例:1:1:1:3。諸藥共研極細末,每次6克,溫水沖服,每天三次。一個療程5天,兩個療程搞定。這是趙俊欣《十一師秘要》里的鼻炎靈,對流膿性鼻涕顏色發黃的鼻炎類似于慢性鼻竇炎效果較好,花費不多。
124、[臨床經驗] 我的通鼻散
白芷10克,篳撥6克,川芎6克,酒遠志6克.共為極細末,裝入瓷瓶勿叫泄氣.不弄風寒風熱引起的頭疼,都可用,而且立桿見影.用時到入手心,按在鼻孔上連吸3口,頭疼劇烈著當可減輕.輕這幾次全愈,也可用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 用《醫宗金鑒》的碧云散通鼻塞,效果也很好哦!
125、[臨床經驗] 獻一用了十幾年的鼻炎方子
蒼耳子(炒) 375g 辛荑 125g 白芷 250g鵝不食草 125g 薄荷 375g 黃芩 375甘草 125g 研粉制作蜜丸每次9克日3次治療鼻炎鼻竇炎效果還可以 。也可用:
用蒼耳子10克,辛夷8克,生大黃5克,白芷5克,黃芩5克,板藍根5克,,用麻油100ml浸泡一天,炸枯濾渣,加入冰片2克,搖勻,噴鼻腔!
126、 [臨床經驗] 治療鼻炎簡易方
辛夷花30克,蒼耳子30克,白芷20克,上藥用香油100克浸泡兩天。在一起倒入炒芍慢火炸止上藥微焦,取油裝瓶在加入2克細辛粉拌勻。用棉簽占油上鼻孔每日數次。療效顯著,
127、[臨床經驗] 小兒鼻竇炎治愈
男,胡焯涵,6歲,2010-6-14鼻涕黃2月,鼻竇ct示:上頜竇,篩竇炎癥性改變,上頜竇已積滿。予葛根3,黃芪6,防風5,升麻3,辛夷4,桔梗6,黨參6,茯苓6,澤瀉6,夏枯草4,敗醬草4,炙甘草2,紅棗2枚,煎服,bid 七天,6-20復診,無鼻涕,無鼻塞。臨床癥狀上已經痊愈。
鼻竇炎治愈2:2010-6-7女,4歲,鼻涕多來我科鼻竇ct檢查示雙側上頜竇,篩竇膿已積滿竇腔。有咳嗽。予葛根3,黃芪6,黨參6,淮山藥6,茯苓6,米仁6,白扁豆6,辛夷6,炙甘草3,通草4,澤瀉5,陳皮4,枳殼4,炒白術4,桔梗4,苦杏仁3,升麻3七劑煎服 bid,2010-6-16復診:無咳嗽,鼻涕已減少。因患兒不喜中藥,予十全大補液 玉屏風 葛根粉口服治療,2010-6-29復診:鼻涕全無,檢查鼻腔干凈。繼續予十全大補液 玉屏風 粉葛根治療。
楊某,20余歲,鼻出血10余年,便干,于2010-7-8來我科,予火麻仁10,郁李仁10,白茅根10,炒白芍10,炙甘草3,紅棗2枚,川牛膝15,五劑。2010-7-15復診:已沒有鼻出血。患者大喜,要予再進,遂再給前方3劑。
128、 [臨床經驗] 家傳驗方之宣肺愈敏湯
“ 鼻炎”宣肺愈敏湯:麻黃12克桔梗9克 白芷6克 陳皮6克
按:此方僅四味藥組成,方小力宏,方雖小制,配合存神。主治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主要是外邪襲肺,肺氣被郁而不得宣發,津液失布,故鼻塞、流涕、打噴嚏。方中:麻黃為君宣發肺氣,桔梗為臣助其宣肺之力,白芷通竅,陳皮理氣疏津,共為佐藥,諸癥可除。
女,24歲,過敏性鼻炎多年久治不愈,疏方:麻黃12克 桔梗9克 白芷6克陳皮6克三劑。二診諸癥皆除,予玉屏風散善后 方小力宏,效果好
129、[臨床經驗] 慢性鼻竇炎的經驗
. 我治療慢性鼻竇炎,以一味白芷為末,每服3克,茶水調服,早晚各一次,一個月為一療程。我以此方治療,能堅持服藥者治愈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一般一至三療程治愈。好些患者經過鼻腔穿刺、物理沖洗等辦法沒有療效的患者,堅持服用上藥也好了,而且是治愈,不復發。
130、[臨床經驗] ,急性鼻竇炎方
患者、15歲男。鼻涕黃、鼻塞、頭脹、頭痛7天,痛苦。查雙側鼻粘膜充血,中鼻甲肥大充血,苔薄黃,脈弦滑。拍片示鼻竇炎。
擬:清熱解毒排膿、活血化瘀止痛、通鼻竅。
急性方。
敗醬草20g魚腥草20g白芷9g菊花9g大貝15g赤芍12g全蟲9g川芎9g花粉9g皂刺*g蒼耳子9g辛夷9g甘草6g 5劑復診鼻涕黃、鼻塞、頭脹、頭痛明顯好轉,上方去全蟲加石菖蒲9g冬瓜子12g,再復診鞏固5劑而愈。
方解:敗醬草-魚腥草清熱解毒,花粉-皂刺排膿仿仙方活命飲之意,白芷-菊花排膿清解為耳鼻喉科常用對藥,大貝散結,赤芍-川芎-全蟲活血化瘀止痛仿通竅活血湯之意,全蟲有較強止痛作用故急性方急在全蝎上,用了全蝎后該方有立竿見影之效,如不用全蝎就有天壤之別。蒼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辛夷湯為各種鼻病常用方。病情好轉故去全蝎價格昂貴。
131、[臨床經驗] 急性鼻竇炎方
辛夷6克、當歸9克、梔子9克、柴胡3克、貝母3克、玄參30克。
該方重用玄參清顱腦之火確實高明。我在臨床用該方合仙方活命飲加減:
辛夷12克、當歸10克、皂角刺6克、焦梔子10克、柴胡8克、浙貝母8克、玄參30克、菊花12克、白芷10克、赤白芍各12克、生甘草6克。
方中白芷善止頭痛,但其芳香辛燥易傷陰,酌加白芍甘草酸甘化陰。以菊花易金銀花更擅長頭面之熱。貝母選擇擅長清熱散結之浙貝。熱盛傷津加知母、天花粉,大便秘結加大黃。濕熱并重加大白芷用量至15克、加藿香15克,去白芍(此型療程較長)。
治療急性鼻竇炎或慢性鼻竇炎急性發作癥屬實熱者(其它癥型較少見)一劑顯效,三劑可收功。
132、[臨床經驗] 經方治療鼻炎案
馮某,女,21歲,有多年慢性鼻竇炎病史。曾多次服用中西藥,可治療效果不明顯,近因鼻塞加重而前來診治。刻診:鼻塞,鼻涕黃濁,嗅覺減退,肢體困倦,口膩,頭昏,頭沉,大便不爽,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辨為濕熱擾鼻證,治當清熱祛濕,開竅通鼻;以麻杏薏甘湯與梔子柏皮湯合方加味:麻黃9g,杏仁9g,薏苡仁15g,生甘草15g,梔子15g,黃柏6g,薄荷12g,冰片3g(分三次沖服沖服),辛夷15g,黃芩12g,膽南星12g。6劑,水煎服,每天1劑,每日3服。二診:頭昏,頭沉明顯減輕,鼻塞好轉,復以前方6劑。三診:口膩,苔黃厚膩消除,又以前方6劑。四診:唯有嗅覺減退改善不明顯,以前方藥變湯劑為散劑,每次6g,每日3服,以前方治療3個月,諸證得除。根據鼻塞、鼻涕黃濁辨為濕熱,再根據肢體困倦、頭沉、舌紅苔黃膩辨為濕熱困擾,以此辨為濕熱擾鼻證。方以麻杏薏甘湯宣散透達,通利鼻竅;以梔子柏皮湯清熱燥濕,導熱下行;加薄荷清利頭目,辛夷通竅利鼻,冰片開竅化濁,黃芩、膽南星,清熱燥濕,蕩滌頑痰。
何某,女,26歲。有慢性鼻竇炎病史,近因受涼加重鼻塞前來診治:鼻塞不通,輕微頭痛,流清稀鼻涕,頭汗出,無發熱惡寒,舌質略紅,苔薄白,脈無變化。辨為太陽中風輕證,其治以桂枝二麻黃一湯加味:桂枝10g,白芍8g,麻黃4g,生姜8g,杏仁5g,炙甘草6g,大棗5枚,冰片(分3次沖服)3g,辛夷12g,生地10g,蔥白2莖。6劑,1日1劑,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診:鼻塞有好轉,頭痛減輕,又以前方治療30余劑,諸證悉除。并囑咐病人起居避風寒,保溫暖,以防鼻炎復發。根據汗出,鼻塞不通辨為太陽中風證,病人僅有輕微頭痛而無發熱惡寒,所以辨為太陽中風輕證。方中桂枝湯變量調和營衛,解肌散寒,麻黃湯變量發汗通竅散寒,加辛夷、蔥白、冰片通鼻竅,因舌質略紅,加生地清泄郁熱,并兼制溫熱藥傷津。方藥相互為用,以奏辛溫通竅,發散風寒功效。
經方治療鼻炎案
丁喜,男32,體型中等,膚色黑黝,患過敏性三個月,遇涼氣后,鼻癢,連續性噴嚏(7-8個),流清涕,無汗,口不渴,大小便正常,舌淡略紅,苔白膩,脈浮弦數,處方以四逆散,麻黃附子細心湯,葛根湯,麻杏薏甘湯加減。柴胡15白芍15枳殼15甘草6麻黃10附子10細辛10葛根30桂枝10杏仁9薏米30荊芥12防風12 生姜3片大棗5枚。5付,水煎服。囑服后飲熱水或泡腳以微出汗為度。30號復診,噴嚏每天減少到3次,每次只打一個,效不更方,后以原方加減十余劑痊愈,隨訪半年沒復發。
133、 [臨床經驗] (干燥性)慢性鼻炎
增液湯:生地24. 玄參30. 麥冬24 。(水煎服)
單用玄參泡茶喝也有效,但易復發。用增液湯那效果,誰用誰笑。
此方對干燥型慢性鼻炎和干燥性慢性咽喉炎靈驗無比,治驗甚多,沒有例外,即一味增液湯足矣。出自干祖望經驗集。
304、[臨床經驗] 燒傷速效無疤膏
只要買橄欖油和滑石粉兩味藥攪勻涂抹,抹到之處很快就好起來,其他完全沒有痕跡。將自制的膏藥涂抹燒傷部位,隔一陣子看藥膏消散掉,即再加涂抹上去,很快如嬰兒般的嫩肉長了出來,跟常人一樣沒有疤痕。頭發眉毛也會一一長出。此方同樣也可用于燙傷,攪好的藥膏,涂抹患處。一小時后,恢復到像是沒有傷到一樣,全不起泡,肉很快長起來長平了,不再淌水而收口。
134、[臨床經驗] 慢性鼻炎、鼻息肉外治方
一男,感冒一月而愈,現鼻不通利,不聞香臭,流少量黃涕。每當運動勞作后則通,隨后又塞。多方治療卻收效甚微,診斷:慢性鼻炎
枯礬6克 藜蘆3克細辛6克辛夷花6克(炒焦)南瓜蒂5克豬牙皂5克
以上藥共為粉未,加梅片3克研勻入罐密封,以手指粘上粉末,輕輕由鼻孔吸入。,不限次數。
方中枯礬收斂去毒,祛瘀生新,藜蘆有毒可祛惡瘡,鼻息肉。辛夷,細辛二藥解表通鼻竅;南瓜蒂清熱消腫,豬牙皂祛痰開竅,散結消腫。
以上藥性味較猛烈不可口服,部份人吸后鼻涕會增多,此屬正常現象。這類病用口服藥大多收效不大,經外治法卻收效較滿意。本療法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疾病、鼻炎手術治療復發、身體虛弱及孕婦禁用、60歲以上老年患者禁用。兒童用量酌情減半(現在孩子嬌氣,治療后受不了藥物刺激)8-10歲以下兒童最好不用此方法治療。
135、 [臨床經驗] 鼻炎治療心得
經常感冒的人最易患鼻炎,癥狀如鼻塞,流涕,發癢,等癥狀。一句話說透:就是肺陽虛虧,為外不固。培陽暖肺,健脾生子才是長久療效的保證。在急性期也有流黃膿涕的,這時方可加入清熱排膿的藥物。市面上治療鼻炎的藥物大多以清熱為主,故短期療效尚可長期療效不行,病情易反復。古人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溫陽補肺,健脾生子才是上策,才是提高正氣的辦法。我常依白術 干姜 山藥健脾 細辛 半夏 暖肺 益智仁 殼子斂肺 蒼耳子 辛夷通竅 治療流清涕效果甚好 流黃涕加黃芩知母,化熱型的效果也甚好。實為多年經驗的總結,
上個星期看的一病人, 鼻塞一年余 頭蒙 太陽穴疼 檢查發現左側鼻甲肥大微紅,右側輕微。以上述思路開方 干姜15 半夏 20 蒼耳子 15 白芷 15 葛根30 細辛8 蘆根 30 云苓20。訶子20 。 五付。 昨天復診 鼻塞明顯減輕 頭蒙感還有。
136、[臨床經驗] 鼻炎的思考
記得任之堂余浩先生寫過一個治療鼻炎的通方:蒼耳子5辛夷花10,薄荷10,白芷15,黃芪15,白術20,防風10路路通15,絲瓜絡15,陳皮15,半夏10,土茯苓15,生甘草8,敗醬草30,炒薏苡仁30,川芎15,當歸15,佩蘭10,。這是一個大方,但慢性鼻炎還是一個“陽化氣,陰成形”的原理,方中前5味藥,為治療鼻炎的主藥,加玉屏風“黃芪白術防風”守中氣,防外邪,健脾胃。再加二陳湯理氣和中,燥濕化痰,再加敗醬草,薏苡仁大量去膿血,生新肌。組方嚴謹,滴水不漏,但是臨床不一定好用。為什么呢?沒走六經辯證。我不是說任老師的方不好,而是我的思路不同。下面說說我的思路,鼻炎這個病,其實在金匱要略里早有記載:卷二,濕家病,身痛發熱,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可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慎不可以火攻之。所以我認為治療鼻炎,還是要走太陽和陽明經絡辯證,麻黃加術湯為底方(麻黃加術湯:桂枝6克、炙甘草3克、白術12克、麻黃9克、杏仁6克)加白芷,防風,加半夏,橘皮,茯苓,化痰濁,健脾胃。
鼻子周圍有三條主要的經絡,太陽經,陽明經,手太陰經,所以要太陽發汗,陽明燥濕,太陰降濁你看看我這個方子是不是都有吧。這是我多年的經驗積累,是干貨,臨床療效非凡,但不可死抱成方,一定要辯證。而且是非常忌諱用火攻,包括艾灸。
137、 [臨床經驗] 婁治必效的流鼻血偏方
組方: 白茅根30---50克,豬肝一兩(切小塊),水兩碗
煎法: 先把白茅根煎出濃味,去渣留汁,再叫入切好的豬肝煮熟即可!
吃法: 連湯帶肝一起吃,分三次吃完即一天量,連續吃三天一個療程!一療程可斷根!
[臨床經驗] 治療鼻衄的秘方
這是我早年收藏的的秘方,是治療實熱性鼻衄的,組方和用法:鮮生地30g、鮮白茅根25g、鮮藕節20g,水煮后加入生蜂蜜約三湯匙,待涼后服之。
此方取材方便,價廉實用,效果顯著。來源《四川中醫》1987年第11期。
138、 [臨床經驗] 流鼻血特效方
藥方組成:玄參15 知母10 麥冬15 天冬15 生地20
丹皮10 牛膝10 藕節12 阿膠10(烊化) 水煎服。
大蒜敷腳心,見效
流鼻血特效方
柴胡龍膽草各10克玄參12克,梔子炭15克黃芩12克,大小薊各10克萱草根15克,仙鶴草15克,阿膠烊化12克,麥冬旱蓮草各15克白茅根20克,生姜三片引,四劑痊愈。
139、[臨床經驗] 桑白皮治療鼻出血
2005年在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聽李市茂教授講課時,曾講訴孔伯華老中醫治療一鼻釁病人,百日未愈,諸法遍試,罔效.延孔老診視,獨用桑白皮而釁止.后于臨床中,幾遇因肺熱氣逆而鼻釁者,常獨用桑白皮20克,以瀉肺止釁,或佐以清肺之品,頗獲良效. 蓋肺開竅于鼻,肺熱則氣逆 ,氣逆則血隨之而上,溢出鼻腔而為鼻釁.桑白皮功善瀉肺氣,氣帥血行,氣降則血降;氣有余,便是火,氣降則火消,釁乃自止.
140、[臨床經驗] 轉帖:治'紅眼病'特效藥
本人前段時間不知從哪傳染了'紅眼病',滴了幾天眼藥水,還越來越脹紅,沒有一點效果,偶然間在一書中看到用桑葉治紅眼病的方,就拿來一試,果然見效神速,才三天時間完全好了。這么方便特效的好方發上來與患眼疾的朋友共享。
方:每次摘7-8片新鮮飽滿的桑葉,放鍋內煎好,取一半煎好的藥水,加上冰糖服用,留一半藥水及桑葉乘熱敷洗眼睛,每天2-3次(均拿鮮品,不重復使用)。
141、[臨床經驗] 濟華試效方———清睛散
蟬蛻12克 薄荷3克 銀花6克 連翹6克 竹葉6克
谷精草9克青葙子9克密蒙花9克 菊花6克 甘草3克
功效:辛涼透熱,清肝明目
主治:結膜炎,角膜炎
王XX,女,目赤腫痛6天,在某醫院診斷為流行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給予內服抗菌抗病毒藥眼藥水及龍膽瀉肝丸,服藥5天無效,來我處就診。刻診:目赤腫痛,脈浮數。診為氣分郁熱,藥用清睛散二劑,次日愈。
按:肝開竅于目,目赤當屬肝火,用龍膽瀉肝丸之所以不效者,是因為此熱在肝經氣分,而龍膽瀉肝湯是治肝膽之濕熱下注的,證雖然都是肝經的熱證,一個是向上的一個是向下的,治療方向搞反了,無效自在情理之中。臨床上用清睛散治療這類疾病,大多一到三劑既可痊愈。
142、[臨床經驗] 俞燕政中醫師獻方:鮮魚腥草治療急性乳癰秘方
鮮魚腥草治療急性乳癰是我的秘方:鮮魚腥草50-100g均可,全草;入大口杯加水適量,蒸煮30-40分鐘,喝湯,藥渣掏如泥外敷乳癰處。每天一劑,連服5-7日。效極佳。
143、[臨床經驗] 百歲名老中醫臨終傳絕密方
《外科正宗》如意金黃散(方見原書)為治癰瘍,疔腫,乳癰,丹毒,漆瘡之方,其實金黃散還可以治跌打與燒燙傷,一藥多用,經百年臨床驗證療效顯著,實可作為中醫的壓箱寶藥。
用法:金黃散研極細末,蜜水泡調放入紗布內,外用跌打萬花油涂布均勻,按傷處大小外敷,一次藥可用一周,油干可加,一次即好,最多換藥二次,新傷或十天半月之久傷皆治,止痛消腫之快非常藥可比,湯火傷不潰爛,愈后不留疤,真神方也
姜黃、大黃、黃柏、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
144、[臨床經驗] 產后乳腺炎良方
乳腺炎俗稱“奶癤”,在初產婦中最為常見,病后全身發熱,乳房紅、腫、疼痛,常引起化膿。致病茵為急性化膿性細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對于初產婦采說,乳頭易被吸破,病菌
就易由此侵入乳房。
中醫稱乳腺炎為“乳癰”,一般多由乳兒吮乳吹風,或乳兒含乳而睡感風寒,或因乳汁過多,乳兒少飲,或乳頭破裂疼痛,而不能給乳兒吸盡,或初產婦乳絡不暢,致乳汁壅塞在內,再加上情志刺激,暴怒憂郁等誘因,于是肝氣郁結,胃熱壅盛,宿乳積滯,互結為癰.西醫效果不盡人意.中藥桂枝加芍藥湯治產后乳腺炎卓效.
------產婦陳某.26歲產后36天左乳紅、腫、疼痛.有硬塊.發熱.輸液消炎三天證不減.反至乳汁減少.余處以經方《桂枝加芍湯》加蒲公英:桂枝9克.芍藥18克甘草9克生姜10.片大棗4枚蒲公英30克一劑紅、腫、疼痛頓減乳汁復通。兩劑諸證悉平.我臨床治產后乳腺炎多例.未有超過3劑者。不敢私密.愿與愛友共享
145、[臨床經驗] 急性乳腺炎良方
很多初產婦由于喂養不善,或乳汁豐富,不慎患上急性乳腺炎,民間流傳一極有效的方法,可免去輸液甚至切開的創傷:服七粒皂角仔,無論生蟲與否。一次而愈,乳汁復通。此方為老年人所授,內人應用后多人應用得到驗證。
146、[臨床經驗] 乳腺炎治驗一則
女性,26歲,產后11月,哺乳中。左乳外上限腫塊疼痛7天。患者于7天前被寶寶用腳踹到左乳外上限,之后出現腫塊疼痛,并逐漸加重連及左上肢抬不起來,發熱惡寒,在家給予熱敷、吸奶器吸奶等治療不見好轉,又輸液內加青霉素960萬單位每天,寒熱已不明顯,疼痛有所減輕,但左上限腫塊變成比較局限的硬結,奶汁明顯減少,左乳用吸奶器吸出的奶汁是黃色較稠甚至塊狀物,有異味,發病來未能給孩子哺乳。故求中醫治療。病人沒來,家人述其大便干燥,2-3天一次,口苦,小便正常,食欲尚可。舌脈沒見。處方:柴胡15g黃芩12g半夏9g太子參15g公英30g雙花30g連翹20g路路通15g絲瓜絡15g生麥芽30g甘草6栝樓15生姜3片。3劑,水煎服,每日一劑。服藥第二天大便通,乳汁增加,硬結基本消失,3劑服完硬結完全消失,乳汁比以前還好,大便正常,繼續給寶寶哺乳。
146、[臨床經驗] 用藥傳奇-------- 天丁刺破乳腺病
說起天丁,可能一般人都不知道為何物?其實它就是中藥里一味尋常的中藥---皂刺。該藥平常醫生用得不多,一般老百姓更是少知其作用和功效。但卻是我方中常用之藥,尤其是在治療乳腺病中少有不用,且是超常規的用。為什么呢?物美價廉,療效出眾。 先看文獻記載:【異名】皂莢刺(《圣惠方》),皂刺(《醫學入門》),天丁(《綱目》),皂角針(《江蘇植藥志》),皂針(《中藥材手冊》)。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棘刺。:性溫,味辛,有小毒。
【主治功效】搜風,拔毒,消腫,排膿。治癰腫,瘡毒,癘風,癬瘡,胎衣不下。
①《本草圖經》:米醋熬嫩刺針作濃煎,以敷瘡癬。
②楊士瀛:能引諸藥上行,治上焦病。
③《本草衍義補遺》:治癰疽已潰,能引至潰處。④《綱目》:治癰腫,妒乳,風癘惡瘡,胞衣不下,sha蟲。
⑤《本草崇原》:去風化痰,敗毒攻毒。定小兒驚風發搐,攻痘瘡起發,化毒成漿。
⑥《四川中藥志》:治風熱瘡疹,并能通乳。
⑦《仁齋直指方》:治婦人乳癰:皂角刺(燒存性)一兩,蚌粉一錢。和研,每服一錢,溫酒下。
從文獻記載上看其主要功能是拔毒散結,類似穿山甲,外科常用藥。我在臨床上主要用于乳腺病,緣于穿山甲太貴用不起而替之。乳癰、乳腺增生以其為重藥,常常是破關斬棘,速收卓效,一點不亞于穿山甲。
在治療乳癰(西醫為乳腺炎)時,配合五味消毒飲,3-5付即解決問題,其中的關鍵就在于天丁要用100-200克之間,少則不行。
在治療乳腺增生病時,我過去不得法,用疏肝解郁,活血散結法時,按藥典常規,一般用量,服藥二三十付,沒有大變化。我甚為著急,恨無良方效藥,病人看效果不大,離而去之。后經勤求古訓,精研效方,發現天丁一藥是治療乳腺病的妙藥,且有不少老中醫運用于此癥,效果斐然,諸如山東婦科名醫鄭長松、湖北名老中醫李幼安、天津名老中醫胡慧明均是運用此藥治療乳腺病的高手。前賢有轍,后學效之,自此大膽驗于臨床,頓起效用。
在治療乳腺增生病時,我一般是用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并重用天丁(90-150g)加減,常收良效。《外科正宗》附錄中說:“皂刺消散之力亦甚大,大概用皂刺不過五、六分至二、三錢而止便是托藥,用至四兩是消藥。”乳腺增生病用至90克以上是取其消散之力。《本經逢原》謂天丁“其性善開泄也”。《中藥新用》謂“復方中重用皂角刺治療……纖維瘤及其它腹腔腫瘤屬實證者,有較好療效”。《用藥心得十講》謂“皂角內服,有消痰積、破癥結、下風秘的作用。……皂角刺偏用于活血、散結”。下面舉例示之:
徐某某,女,28歲,西安市北草灘人。患乳腺增生病已三年了,多處尋醫治療,吃過大量中草藥,基本上是以逍遙散為主,外敷專用膏藥,無大效果,經人介紹找到我,求再診治。刻診:人中等個子,偏瘦,面略黃,舌質略紅,苔白,脈弦細,性急躁,月經基本準時,量少,色黑。飲食一般,二便正常。查兩乳房偏小,內各有一雞蛋大小包塊,不規則,每次來月經時脹痛。斷乳癖證。處方:柴胡12g 當歸30g 赤藥15g 川芎12g 青陳皮各15g 丹皮10g 梔子12g 香附15g 枳殼15g 海藻30g 甘草30g 浙貝18g 生牡蠣30g 元參30g 皂刺90g 十四劑 水煎服日三次。
二診,服藥后無什么異常,脾氣好轉,查乳腺增生包塊巳松軟,略為縮小。效不更方,上方去丹皮、梔子,加大當歸至50g、皂刺為120g,續服五十余劑,包塊消失。三年后,因其它病再見面時,詢之,乳腺增生愈后未再復發。
按:天丁重用治療乳腺病此僅舉一例,我在臨床治療此病頗多,不管方子怎么變化,皂刺一藥重用是不變的,量小是不行的,這是關鍵點。其中個別人服后,有胃不舒服,可減量和對癥用藥,未見有中毒表現。除了乳腺病外,外科上紅腫熱痛的癰證都可以加入天丁,以加快治療時間,效果也是滿意的,這方面就不多談了,諸位同道可自己參悟。古道瘦馬
147、[臨床經驗] 急性乳腺炎效方
[臨床經驗] 急性乳腺炎效方
僉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 連翹20 陳,青皮各10。水煎服。3劑可愈
若加柴胡10,蔞仁15克,效果會更好!
148、[臨床經驗] 乳腺炎
當歸30紅花30二花30蒲公英30,病重者當歸用45,水煎分服本人使用效果很好,方子簡單有效,配合外用效果更好 仙人掌一塊(刮去刺)元明粉15克,生石膏20克。共搗敷患處,日兩換,兩天就好。,
149、[臨床經驗] 絕技大公開,一用靈無比 1.急性乳腺炎 2.帶狀皰疹3.腮腺炎屢試屢效
絕技大公開,一用靈無比掛藥立消
1.急性乳腺炎鮮坤草(益母草)、鮮一見消(白花丹)各等量搗爛,用布包隔衣掛前胸或掛在所呆的椅腳上、床頭上,使之近身即可,勿融及皮膚,在未發膿以前用藥,十幾分鐘開始痛減,二到五小時全消,有些病人吃藥打針幾天無效后,改用此法神奇無比。我用本方治此病無不應手取效,名傳百里,爭相求索。
2.帶狀皰疹一蘸即愈
水韓信草鮮品適量洗凈搗爛取汁蘸患處,一至三次痊愈,而且無任何后遺癥。臨床應用一般一次治愈,目前我所看到的任何書籍尚沒有如此佳效的報道。
3.腮腺炎屢試屢效
板藍根、生石膏各30克,柴胡、蚤休(七葉一枝花)、葛根各15克,牛蒡子、天花粉、升麻、黃芩、連翹、桔梗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天一劑。服本方時,配合燈火灸角孫穴,有特效。熱毒壅盛,大便秘結者加大黃6各(后下);熱毒較重,見壯熱、局部腫脹熱痛較甚者加大青葉15克,金銀花10克,石膏可加大用量;睪丸腫痛者加龍膽草、荔枝核、桔核各10克;腮部堅硬漫腫加昆布、海藻各10克;腮腺硬結或合并頜下淋巴結炎加浙貝10克。本病流行期間或接觸過病人,可采用板藍根、金銀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3天,有預防作用。